“出土文物”的机器人教育青春

2009-10-29 10:07沙有威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0期
关键词:景山计算器计算机

沙有威,北京景山学校教研组长,高级教师,1979年开始从事计算机教育。北京市高中新课程学科指导组成员。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日子,也是我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30年的日子。30年,对一个传统学科来说,太短暂了。但正是这30年,信息技术学科从无到有,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快速发展。

记得那是1979年,一个来自日本的教育代表团到我校访问交流。在交流中他们介绍了将多功能计算器的公式存储功能用于教学中的尝试,并带来了国际上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信息。受此启发,我校领导决定在我校逐步开展计算机的教学活动,并委托我和上海一位退休老教师章淳一起开展此项活动。当时的我还是景山学校的一名年轻的数学教师,连函数计算器都比较少用,对计算机就更没有一点感性认识了。为了把活动开展起来,我先把学校所有的函数计算器集中起来,组织课外活动,教学生使用计算器中简单公式的编写功能。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同志,在得知我校开展活动的情况后非常高兴,委托国家科委将出访美国时带回的一台家用电脑转赠给景山学校。这是我校开展计算机教学的第一台计算机,据了解,这也是我国用于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第一台计算机。它的所有资料都是英文的,还包括一些家庭游戏卡、家庭管理卡和APL/S阵列式高级语言系统卡。对于我这个初次接触计算机的人来说,掌握和使用它的困难可想而知。章老师一点一点地翻译资料,我一点一点地进行操作。最后将APL/S语言基本搞懂,并在部分学生中开展了APL/S语言程序设计的课外活动。

2000年,我有机会接触到了智能机器人的相关培训。有一位专家在得知我1979年就开始从事计算机教育工作时,曾惊讶地戏称我是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出土文物”。这句话让我感慨良久。心想:老了,再不努力恐怕就只有历史价值,没有现实价值了!正是这种感慨,让我竭尽全力地为当时正方兴未艾的机器人教育忙碌起来。我意识到,智能机器人能给从计算机教育过渡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科带来新的发展契机。2002年,我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新载体——智能机器》一文中指出:“过去,我们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技术教学载体(计算机)的唯一性是相关的。而智能机器人作为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另一载体,不仅充实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也使我们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由于这一认识全面地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内涵,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开展了机器人教育的普及实验,并将实验的基本目标定位在“让所有从景山学校毕业的学生都接受过机器人的普及教育”。

在机器人教育蓬勃开展的今天,回首以往,我感触颇深。我认为,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进程中,不仅要有开拓精神,更要用前瞻性的理念作为导引。开拓意味着要经历成功和失败,开拓意味着有可能走弯路,开拓意味着要淡泊名利和忍受别人的不理解。虽然我从1979年率先在中小学开展计算机教育和2000年率先在中小学开展智能机器人教育实验都具有开拓意义,但是我认为1979年开始的计算机教学实践更多地是“摸着石头过河”,而当2000年我接触到机器人时,我们的开拓更多的是基于对计算机教育多年的理性思考。这两种开拓的过程体现的是对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自觉。

猜你喜欢
景山计算器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功亏于溃
[计算器不是万能的]
专注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一个损坏的计算器
一个损坏的计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