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华
在《归园田居》中有这么一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课文将“拙”解释为“愚拙”,“守拙”就是“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这种解释太笼统,没有解释出“拙”的具体内涵。其实,这里的“拙”就是上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中的“韵”、“性”,即作者的“本性、天性”。那么,作者的“本性、天性”是什么呢?那就是不“适俗”、“爱丘山”:不适合在世俗官场中交际应酬,热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这里面所说的“本性、天性”和《归园田居》(其三)(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但使愿无违”中的“愿”的意思也是一样的——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我们知道,诗人于405年(诗人当年41岁)当江西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媚迎督邮,八十多天后便辞官归隐。这就是他“拙”的表现。诗人的这种本性,在当时的人看来,就是“拙”:笨呀,好好的官不当,却要回家种田;而作者也说自己“拙”,则是一种愤激之语,表现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在我们今天看来,这种“拙”则体现了诗人能够在污浊的人世间拒绝诱惑、保持清洁的精神,这是难能可贵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