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忠刚
有人说过“教学效果的好坏30%靠的是教学能力,70%靠的是管理艺术”,我非常认同这句话,笔者就教学方面的管理艺术有如下几点思考。
1.民主性
作为被管理者,我们身边有诸多的“法”可依,而且年年都有新的法规出台,而且法规会越来越多,而“禁令”的潜台词就是这种现象依然在很大范围内存在着,这就让人困惑了,为什么“法”越多问题倒越多呢?我想是这些“法”本身还存在着问题,制定法规的人如果只是像打补丁一样的出台规定,而不去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怎样教被管理者解决这些问题,只是一味的禁止,岂不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那么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管理是在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呢?我们在制定班规前有没有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有没有让学生参与到班规的制定中来。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也尽可能多地要求他。教育惩罚应充满民主精神”。所以我在带的一个新的班级时都要用至少两周的时间来制定一套管理制度。首先,让每一个学生写出自己的哪些行为还需要约束,他希望用什么样的方式约束;然后让课代表进行归纳整理,拟出一个既能约束大家,又能让大家都接受的管理草案,再将这个草案拿到班上进行讨论,直到大家都觉得切实可行,也愿意按照这个做为止。
2.可行性
我们的许多管理者朝令夕改,有时候也有迫不得已的原因,因为制度施行两天,就进行不下去了,主要是因为这些制度缺乏可行性。所谓可行性,含义有二。(1)提的要求、规定就符合实际,便于监督检查,不能提一些虽然合理但难以做到的要求。(2)不仅提出纪律要求,还应同时有相应的强制措施,明确“违反了又怎么办”。否则,班级规则很可能成为一纸空文,无所谓“可行性”。
3.广泛性
所谓广泛性,是说所制定的制度尽可能包容到一切可能出现的违纪情况,以后凡是班内出现了违纪情况,老师和同学可以从中找到相应的惩罚措施。做到有“法”可依,像我的语文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基本上就是,背诵默写不能按时过关,作业不能按时上交,课堂纪律不好以及有能按时完成口练,在制定制度时都按情节的轻重规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
4.互制性
即“法规”既应体现出学生之间的互相,更应体现出师生之间的互相制约,特别是学生对老师的合理制约,“法规”不仅仅是对学生的管理,同时对老师也具有责任监督、权力限制;而且应把这个监、限制权交给学生。
当然,我们的班级管理除了要有合理,完善的制度外,还需要老师“法”外有“情”,讲究管理的“艺术”。
收稿日期:200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