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种创新模式

2009-10-28 08:10
甘肃教育 2009年17期
关键词:创新模式新课改课堂教学

李 明

〔关键词〕 新课改;课堂教学;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9(A)—0024—01

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渠道,是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识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自主阅读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学生积累和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没有大量的阅读,即使学生天赋再高,也不可能有扎实的语文知识,这也就无从谈及学习方法的运用和生存技巧的掌握,无从谈及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字典词典查找生字新词、圈点勾画重要语句、摘录好词好句子,并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章节、段落反复阅读,体会其中的奥妙,汲取营养。有所感想或体会时,学生可在书籍的空白处写下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这样的课堂就像开放的阅览室,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佳作赏析课。欣赏能力是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读一本好书看一篇文章,总会有所感想,或为人物的精神所感化,或被文章的情节所吸引,或对文章的开头结尾赞不绝口,或为作者的遣词造句拍案叫绝。如何让学生学会欣赏佳作,在欣赏中汲取营养,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欣赏课的有效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或低声慢吟,在诵读中体味文章的主旨、情境和艺术手法等,领悟文章的神韵。第二种是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并对文章加以评点和讲析,让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第三种是借助幻灯片、录像机、电视机、多媒体课件、音响等现代化科学手段,运用生动的视听综合信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和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鸣。同时,教师用多彩动感的画面把学生带到诗情画意之中,让他们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欣赏能力。

三、个性展示课。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个性、健康、和谐的平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大胆尝试演讲

课和表演课,让学生走上讲台,就某个问题对全班学生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所说问题可以是教师命题、自由命题,也可以是学生的即兴演讲。这种课型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作文教学开辟新天地,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大有好处。又因为演讲不同于一般的发言,它要借助于表情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所以经常让学生登台演讲,又能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讲台的局面,提高学生的表演技能。

对于有些故事性强、情节曲折、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的课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将之改编成课本剧,然后再让学生排练表演。编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作文的过程;扮演角色演出,实际上就是深入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化对课文的理解的过程。这样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形成合作学习精神上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素质竞赛课。当今时代是竞争性很强的时代,要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教师就必须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竞赛本来就是为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竞赛课灵活多变,在语文教学中适用范围广,适用性强。就竞赛的内容而言,有以下多项:拼音竞赛、查字典竞赛、普通话竞赛、朗读竞赛、速读竞赛、背诵竞赛、成语竞赛、文学常识竞赛、益智抢答赛、口头作文竞赛等。竞赛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有口头竞赛、书面竞赛、个人竞赛、小组对抗赛、男女生擂台赛等。在竞赛过程中,学生获胜的欲望更强烈,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

五、社会实践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生活是语文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实践中学以致用,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让他们去观察、去了解、去探索、去发现,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就社会生活中生动鲜活的素材进行剖析、加工,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课程改革倡导探究的、合作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平等、合作和交流。改革正在深入,探索没有尽头。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形式绝不止上述几种,但不管什么样的课型,都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创新模式新课改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