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络危机管理探析

2009-10-27 10:22郭丕宽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25期
关键词:危机管理互联网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危机事件是每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都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企业危机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即通过互联网产生和传播开来的危机事件正在取代传统的危机产生和传播方式。如何处理好网络环境下的企业危机成为企业管理领域的新课题。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危机 危机管理 对策

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企业经营问题、事故灾难等危机给民众情绪和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影响,危机事件考验着政府、企业及个人的应对能力。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危机应对体系,在危机发生时极易陷入被动。危机研究在西方有着较长的历史,在我国,危机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企业危机更是频繁发生,对企业和社会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对网络危机的研究已经刻不容缓。

互联网作为注意力经济时代的第一传媒,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力迅速膨胀。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量为2.9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对企业来说,既要看到互联网在中国迅速崛起的现状及其深远的影响力,也要加强对网络危机的发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的认识,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去应对潜在网络危机的发生。

网络危机的定义及其特点

网络危机是指由网络产生、传播或扩散升级的具有严重威胁及不确定性的情况。它是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一个全新的危机领域,也是网络媒体发展的必然结果。相对于传统的危机事件而言,网络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更大,爆发的速度更快,传播的范围更广泛,引起的争议更大。无论对于企业还是社会,网络危机都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和不可控制性。网络危机的特点如下:

(一)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加大

传统媒体有严格的信息审查制度,其信息发布主体是新闻媒体,因此其信息权威、慎重。而网络媒体的“把关人”作用弱化,“把关人”传播信息的权利几乎完全被大众所分享,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传播者。由于网络缺少了“把关人”这个屏障的保护,加之网络用户的匿名性、网站的互动性,网民可以把真实或虚假的信息经由互联网予以快速地传播,从而加大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二)危机发生的规模扩大

传统媒体包括电视、报纸等,都有传播范围的限制,所以危机事件的规模和影响一般局限于某一地区或国家,难以发生引发全球关注的危机事件。网络时代,互联网打破国界的限制,通过互联网全球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当危机事件发生的时候,其传播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国家或地区,而且能够通过网络迅速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引发全球关注。此外,网络信息存留时间长,可反复传播,也容易导致危机规模的扩大。

(三)危机反应的时间缩短

受时间或地点的限制,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时有一个滞后性,影响了传播效率,企业应对危机的时间较为充裕。而网络媒体提高了危机事件的传播速度,减少了企业危机反应的时间:

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主体不再局限于新闻单位,广大网民也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由于其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能够做到第一时间出现在事发现场或在短时间内便对其进行报道,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

网站、网民的规模极其庞大,为信息迅速和广泛的传播创造了客观条件。以我国为例,截止2008年底我国网站数量达到了287.8万个,网民数量更是达到了2.98亿人,跃居世界首位(CNNIC统计数据来源)。所以在网络时代,任何信息都是以秒的传播速度向外扩散。

网络信息传播成本低且不受限制。网民只要登陆互联网,只需几秒就可以将任意一个网站的信息复制并转发到其他网站上,几乎没有任何成本,如果有几百人、几千人甚至几万人去转发一条信息,无需多久就可以做到家喻户晓。

由于上述原因,危机事件从发生到信息被采集,到信息被传播,再到信息被民众知晓的时间差被大大的缩短,减少了企业应对危机事件的反应时间,使危机事件的紧迫性进一步增强。

(四)危机事件的破坏性增强

传播范围广,网络媒体的影响力不仅仅限于互联网,一篇报道上网以后,往往会引发传统媒体的跟进。一个地方的传统媒体的报道,经过新浪、搜狐等大网站转载后会立即成为全国性、世界性的新闻。影响时间长,传统媒体时效性强,事件过去之后就很难查阅,而网络媒体则不同,所有的新闻信息能够在网络上保存多年,只要不刻意删除,甚至能够永久保存。所以网民可以很容易的索引到多年前的某个事件。网民的从众心理增强了危机事件的处理难度,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往往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真实或虚假的信息都会被迅速广泛的传播,这时网上数量庞大的网民就会表现出强烈的从众心理,模仿周围人的做法,自身的理性思维将会减弱,从而使社会形成群体效应,为危机的控制和解决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五)危机事件的评论权甚至裁判权由机构向网民转移

这是与传统危机事件最显著的区别。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只有媒体才有信息发言权,信息必须通过筛选后才能传播,企业危机公关的对象主要是传统媒体。而网络环境下媒体的地位变得模糊,话语权更加平等,一个默默无名的普通人可以在网上批评一个著名企业,而他的批评言论还有很大机会被广泛传播。由于网络舆论的平等性、互动性、快速性和集中性,很容易占据社会意见的中枢地位,甚至影响政府机构的决策。

综上所述,互联网加大了企业危机发生的可能性;网络传播的迅速广泛又使危机管理主体的反应和决策时间缩短;传播中的时效延长及从众心理使危机的发生规模和破坏性有所增强;网络的平等性及网民的积极参与,使网络舆论容易占据社会意见的中枢地位,增加了危机处理的难度。

企业应对网络危机的策略

网络既是危机策源地,也是危机的灭火器。网络的强互动性、大信息量、高效率化都给危机的解决带来更多的机会。网络危机应对策略需要在危机管理的大框架内进行,但基于网络自身的特点,网络危机的应对要更重视网络媒体的应用技巧。

(一)网络危机的预警策略

1.建立危机信息的监测体系。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时代,危机事件从发生再到经由媒体放大到全国范围并产生影响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很多时候能够将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而网络时代,再快速的危机管理在互联网的快速式传播中也会显得措手不及。此时,危机管理的操作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必须从事发后补救转变成为事发前敏锐性的防范,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一套实时的、立体的监控系统,把网络信息监测纳入到常规工作之中。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监测的方式,对网络信息进行全面有效地监测,将监测的范围从平面媒体、门户网站、专业网站、大型BBS社区,向下级网页中论坛、热点博客延伸,从中发现可能发生危机的关键信息,及时警示企业相关部门或人员给予重视(详见图1)。企业危机管理部门人员应该有能力判断,哪些负面新闻和评论有发展扩大趋势,对企业能够产生威胁,针对这些内容有针对性的迅速采取行动,包括与发表评论的人联系,或发表澄清、反驳资料。此外,很多公司专业代理网络危机预警或称网络危机侦测、调查服务,这些公司可以为客户进行网络信息搜索或其他网络应用服务,在各大网站、社区或者博客中搜寻与客户相关的新闻、评论文章等,并汇集成专业报告交给客户,使客户能够随时掌握网络媒体中有关公司的最新动态。企业可以与此类代理公司进行业务合作,增强企业实时监测能力。

2.建立危机处理的应急预案。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网络危机的不可预测性,企业难以知道网络危机在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何种规模发生。所以,信息时代下企业必须建立和健全危机管理机构,吸纳熟悉网络特点、掌握危机管理知识的专业人员担任机构领导,由其制定或审核网络危机处理应急预案,提前制订危机发生时企业将要采取的措施、步骤和人员安排,一旦危机发生,及时遏止,减少危机对企业的危害。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还应定期对预案进行检查和更新,否则就有可能发生用过时的方案处理当前问题的悲剧。

(二)网络危机的应对策略

上文提到,网络既是危机策源地,也是危机的灭火器。网络的特点决定了它对企业、政府甚至个人的威胁性,但是如果得到有效利用,网络也将是解决危机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甚至危机之后能够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在应对网络危机时要注意策略性,对网络媒体要加以正面引导,从解决危机的立场出发将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1.对网络媒体给予足够重视。网络以其海量信息的汇集、快速反应的机制、超强人气的凝聚,显现出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企业要通过网络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首先必须摆正对网络媒体的态度,认识到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体表现出的强大传播能力和对社会舆论的影响程度。在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很多企业往往对网络不够重视,认为网络媒体不入流,宣传的重心依然集中在传统媒体上,错失了利用网络进行危机处理的机会。以雀巢与宝洁为例,在“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事件中,雀巢以积极开放的态度面对网络媒体,使其道歉声明始终在新浪网站专题比较主要的位置上,为其改善形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反观宝洁在SK-Ⅱ化妆品事件中,在面临危机时对网络媒体的负面报道和网友的质疑反应缓慢,新浪网的专题报道栏目曾经邀请宝洁的高层负责人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却遭到宝洁的谢绝,主动放弃利用门户网站的传播力量来传达信息和回应质疑,从而丧失扭转主动的机会。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里,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需要认真审视网络的发展,重视网络媒体日渐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在危机发生时尽量利用网络的优势,配合危机处理全局,更高效的解决危机。

2.及时公开危机事件的各种信息。首先要速度快,一般来说,危机发生后的24小时,是处理危机的“黄金时机”。如果在这24小时内,当事企业不能及时表明自己正确的态度与立场,很容易引发公众的反感和事态的扩大。其次要公开:一是在信息传播发达的今天,危机事件中无论企业如何努力,想要封锁消息都是不可能的,即使能够限制传统媒体的报道,还有防不胜防的网络媒体;即使限制了国内媒体,还有国外媒体的多方打探。所以在危机发生之后就公开相关信息,向社会诚实地报道事实真相和事件进展是十分必要的。二是危机发生的初期阶段,网络上会出现大量的网络谣言,对于网络谣言无论是子虚乌有还是真有其事,企业都应该有明确的说明,以消除疑虑。这种疑虑如果不及时消除,可能会带来不信任和猜测,而在危机中这种不信任将成为谣言进一步扩散的温床,消除网络谣言传播也需要企业积极公开事件各种信息。

网络的快速传播、覆盖面广的特点又使其变成了公开信息中的一个有力武器,给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宣传自己规避风险的途径。由于网络资讯快捷,大部分网络使用者在得知危机事件发生后,会立即在网络上查找更进一步的资料。此时,企业需要及时在门户网站、官方网站、大型论坛上表明立场和处理态度,将给受众一种“重视”、“关心”、“反应快捷”的印象。在危机公关案例中,经常引用的是瑞士航空公司的空难事件。瑞士航空公司把网络视为对外发布消息的重要途径。空难发生后,立即将大量的消息上传到网站上,且每四个小时更新一次网页,这样使得新闻媒体、乘客家属及一般大众,都能掌握该公司危机处理的最新进展,对危机的处理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此外,信息发布中还要重视传统媒体的作用。网络媒体的匿名性、信息可任意转载等特点使其内容鱼龙混杂,受众对其信任度上远落后于传统主流媒体。因此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如果主流媒体能及时站出来公开信息,那么对平息谣言会大有益处。

3.整合各种网络资源以综合运用。网络环境下的企业危机管理,要善于整合各种资源,因为不同的网络资源传播重点不同,目标受众也不同,同一网络媒体的不同位置(不同频道、栏目、页面位置等)效果也不同,因而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应选择不同的策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要理清所需要的网络媒体,如门户网站、专业网站、社区类网站、传统主流媒体的网站、搜索引擎类网站等等;其次要形式多样化地在网络上表现企业和产品信息,可以是专题、可以是评论稿、可以是社区论坛上的主题发言、可以是产品测评报告等等;再次是加强与网络媒体地沟通,有效地配合网络公关与网络广告,调动网络编辑、发言积极活跃的网友和版主的积极性,使事件向企业自身有利的方向发展。

网络环境下的企业危机管理,要灵活运用各种网络传播工具。目前网络传播工具大致可以分为网站论坛、即时通信软件、网络聊天室、电子邮件和博客(BLOG)等。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3次全国互联网调查报告对网民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功能的统计,收发邮件、浏览新闻是网民最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选择比例分别为 56.8%和 78.5%,论坛/BBS和即时通信分别占 30.7%和 75.3%,搜索引擎和博客使用率分别是68%和54.3%,这些常用的网络服务都是人们参与网络传播、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对任何一项都不能忽视其作用。企业可以利用网站新闻频道、电子邮件、论坛等网民使用量最大的服务,进行事件真相和相关信息的发布,保证信息在网络上的到达率和覆盖面;可以利用博客低成本、操作简单、受关注度高、互动性强等优点,与公众进行沟通,为顾客提供售后服务;可以使用电子邮件将事件的发生发展理出清晰脉络以群发的形式发送给企业客户,维持客户的忠诚度。

4.要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意见领袖是拉扎斯菲尔德等最早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的概念,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在现实世界中,很多媒体人、学者等意见领袖,其言论是有沉淀的、权威的,是长期的积累,在危机发生时,他们的声音对消除谣言、稳定公众情绪能起到明显的作用。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也存在着意见领袖,比如已经逐渐形成规模的搜狐社区、中华网社区等,就集中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人,发布他们的看法观点,左右网民的观念。他们不是因为年龄、资历成为意见领袖,也不是网站任命的,而是经常在论坛发言,所发表的言论能引起其他使用者的注意,并引发共鸣,他们是在网络空间里享有一定地位的一部分群体,比一般人更专业、更理性。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如果企业希望取得良好的危机公关效果,就需要重视并通过技术手段准确找到网络里活跃着的这些意见领袖,并保持着和意见领袖的沟通。首先,使他们对目前的危机状况有清楚的认识,就能够利用他们在网络世界中的个人影响力来带动其他使用者。其次,通过与他们的沟通,企业可以第一时间得知公众关注的问题,在主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危机,意见领袖可以为企业提出非常中肯甚至专业的意见,并能用客观公正的态度纠正网络上的一些偏见,遏制谣言。

5.要重视网络口碑的建设。网络口碑指网民通过论坛(BBS)、博客和视频分享等网络渠道和其他网民共同分享关于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等文字及各类多媒体信息,这些信息相应的传播效力会影响到公司品牌、产品及服务的信誉度,从而会在某些方面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是网络口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的网络口碑建设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网络口碑建设非常成功的案例就是“王老吉捐款”。“5.12”汶川地震后,加多宝集团向四川灾区捐款1亿元的第二天,一个题为《封杀王老吉》的帖子,赫然出现在中国最大的网络论坛天涯社区:“王老吉,你够狠!捐一个亿!为了整治这个嚣张的企业,买光超市的王老吉!上一罐买一罐”,该帖子只有50多个字,却马上引来许多支持者。3个小时内百度贴吧关于王老吉的发帖超过14万个,帖子被网民们转载到越来越多的论坛上,几乎到了人人皆知的地步。加多宝集团的捐款行动,此后演变成了全国范围的王老吉消费热。事实上,王老吉的热销不是单靠捐款造就的,而是网络口碑日积月累的结果。王老吉一直非常重视在网络口碑上的投入,常规时期在论坛上每个月的投入数额都比较大,正因为有王老吉之前的持续投入,在这个关键时刻,它的网络营销才如此快速准确地全面反应。

在网络时代,互联网成为了信息沟通的主要途径,也成为了可以自由发言的场所。原本在传统媒体一统天下时,只能在线下形成的“口碑传播”,在网络时代的互联网上也开始发挥作用。一次次的网络危机让企业谈“危”色变,网络口碑建设对于企业来说不但意味着正面口碑引导,更重要的是意味着网络口碑声誉管理。

结论

总之,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的出现,在给企业带来潜在危机的同时,也为危机事件的解决与管理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它的传播优势和强势效果为顺利解决危机事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处于网络时代的企业,必须摆正对于网络媒体的态度,认识到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体表现出的强大传播能力和对社会的影响力,明确网络危机的特点,建立危机事件的网络监测体系、预警机制和一套完善的网络危机的应对策略,尽早发现危机苗头,降低危机破坏性,保护企业的形象、品牌不受侵害。

参考文献:

1.付波.企业的危机管理[F].现代商业,2008(9)

2.王肖竹.企业危机预警机制[TS].商场现代化,2008(31)

作者简介:

郭丕宽(1976年-),男,籍贯:山东省威海市,现供职单位: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职称:讲师;学位: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危机管理互联网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