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文本的解读

2009-10-27 10:22朱爱军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文本教材

朱爱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语文文本的解读也有了新的要求,对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任务。语文教材编者的独具慧眼和良苦用心,为我们提供了洋溢生活气息、折射民族传统文化的语文文本,让师生步入了神圣的文化殿堂,走进了一个更为宽广而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因此,在初中语文文本的解读中也应当切实更新理念,正确理解编者意图,尊重作者和作品,有创造性解读和处理好语文文本。

一、更新理念,正确感悟文本内涵

新课程下的语文文本追求的是多元的、有意义的构建。语文阅读教学素材大多是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而选入的作品,它们没有绝对的是与非,只是提供一种价值取向或暗示,一种人文培养目标。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文本语言、作者情感、文章意境,并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感受拥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敏锐的洞察力,把学习语文看作是一个获取知识、提升能力、享受美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有开放而多元的文本解读理念,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体验和个性化感悟。必须领会教材本身的价值取向和作者、编者的用意,对教材进行深度钻研,用现代教育思想去解读,尽量充分地预设可能发生的教学事件,这样才能正确感悟文本内涵,提升文本的教育价值。

二、重视过程方法,让学生走进文本世界

由于教师、学生和文本作者所处社会生活有所不同,因此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体验也有所不同。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而不应追求对文本理解、体验的相同或相似。所以,教师不要老是执著于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体验强制灌输给学生,试图去矫正学生所谓的曲解。

首先应注重解读过程,特别要注重学生理解、体验文本的过程。语文教师可以讲解自己对文本理解、体验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鉴别,在这一过程中去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而不是从结论上去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去和作者对话,而不是让教师与作者对话的结论去影响学生与作者的对话。

其次,语文教师应重视多种文本解读方法的应用。现代社会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交往频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以及它们和文学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快和增大。在一个国家之内,让所有的人都接受和运用单一的文本解读理论及方法是不可能的。文本解读的多元化是文化进步和繁荣的结果,也是文化进步和繁荣的标志。文本创作活动及其成果、读者对文本的解读,都是和主体的个性紧密相连的,现代人日益重视和珍惜个性,强调人文精神,强调尊重人、理解人。教育要现代化,就必须培养人的现代化,让教育充满人文精神。因此,我们必须尊重文本解读的多元化。

三、合理拓展延伸,提升文本价值内涵

现行的语文教材品种繁多,教学参考用书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缺陷和不足,需要教师重新审视和理性思考。不唯书,不唯上,要超越文本,合理拓展延伸,赋予文本时代特征。语文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和谐共生的过程,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多元阅读课堂里,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对学生的研究与定位,对教学方法的感悟与实践,个人语文能力的积淀与修养等,是超越教材的根本保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合理拓展延伸,引领激发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充分开展主体性的学习。这样才能为学生搭建一个适度的教学平台,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文本的精妙,才能提升文本价值内涵。

四、有效合理开发,扩大语文课程资源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们为了提高升学率,把教材上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进行重复、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阻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甚至导致产生厌学情绪。而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摒弃教材专制是关键,所以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就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景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从而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语文教学要做到:遵循语文规律、利用身边资源、加强听说训练;把握课程特点、倡导广泛阅读、培养良好习惯;发挥资源优势、鼓励自主探究、进行综合学习。教师只有利用自身这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去演绎百家争鸣、万花齐放的课堂,只有充分利用校内外现有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学习和探索,才能收到无与伦比的效果,也才能迎来语文教学中课程开发的一个又一个春天。

总之,我们在解读文本时,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与交流,又要注重教师、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相互共享彼此解读文本的喜悦和情感体验。我们要充分尊重文本解读的多元性,教师和学生要一起创造性地解读文本,用全新的教育理念解读文本,在对文本的解读中寻找真理,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取真正的人文精神。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二姜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文本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