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对学生的评价

2009-10-27 10:22李艳艳郑德龙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评价者新课程新课改

李艳艳 郑德龙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中国传统的教育价值观以获取功名为目的,“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些传统的教育观念都对新课程改革形成巨大的社会阻力。许多实验区大胆地取消了“高考成绩的公布”“日常考试的排名”,控制了日常考试的次数,对此,家长、学生疑惑,老师困惑:我们的孩子到底处于怎样的一个水平?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成为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打破陈旧的传统评价模式,改变那种“穿新鞋,走老路”的评价方法。

一、评价指标多元化

新课改强调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即评价不仅仅是为了甄别与选拔,最重要的是促使学生更加全面、有个性地发展。由此,新课程改革应从过分关注学业成绩逐步转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分数并不能代表一个人全面的发展,除了学业分数,还要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非学业发展目标,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实践与应用能力、合作与分享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老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评价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应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实际评价时,要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并侧重定性评价;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等等。

对学生评价中,可以量化的部分,使用“指标”方式进行;不能量化的部分,则应该采用描述性评价、实作评价、档案评价、课堂激励评价等多种方式,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具体可以采用书面测试、口试、作业分析、课堂教学观察、课后对学生进行访谈、建立学生成长纪录——即学生档案袋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进步的地方,掌握学生学习的发展空间,便于支持学生发展。此外除了纸笔测试,还包括课堂行为记录、项目调查、书面报告、作业、面试等开放性方法。以动态的评价替代静态的一次性评价,视“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为同等重要,最后采用以一定比例纳入学生的评价结果。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新课改的理念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对学生的评价除了包括他人评价,还应包括自我评价,即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被评价者可以参与评价体系或指标的建立,还可以就评价者对自己做出的评价结果发表不同的意见,进行申诉等。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是多元的,是由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等方面组成的评价整体,不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的单一的评价结构。评价提倡的是多元化主体,在这个多元评价中,要求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家长对教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等等。提倡把学习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

在这诸多的评价中,最重要的评价活动是学生的自评。在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中,学生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主动评价来重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进程有一个新的定位,随时对照学习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以及不足,评价要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评价体系能否更全面的诊断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否更充分的激励学生的发展,关系到课改的成败。新课程下,教学方式正从被动“填鸭式”向主动“探究式”转变,那么我们的评价方式也应由传统的“考试排名”向主动式“综合评价”转变,全面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作者单位:山东省诸城一中高一政治组

猜你喜欢
评价者新课程新课改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考虑评价信息满意度的群体信息集结方法研究
基于评价信息满意度的群体信息集结方法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学习者为评价者的国际汉语教材评价标准预试研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