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学校体育课程实施探索

2009-10-27 10:22陈煜林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运动体育发展

陈煜林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以来,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反复研读和领会它的精神实质的同时,也不免有些迷茫。如何正确地领会新课程理念,使它能落实到体育教学的实施与操作上,这是每一位有责任心的体育教师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提出以下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时刻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服务,树立“健康第一”理念

体育课要时时刻刻地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服务,牢固地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职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才。要从单纯的“传技”变成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服务。因此,我们教授学生时,必须既教动作又教锻炼方法,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说,除动作要领外,教师还必须告诉学生怎样锻炼最有效,怎样的运动负荷最合理,怎样补充营养等知识。

二、培养运动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性地去认识运动项目,体验运动中的各种乐趣,让他们喜欢上这些运动,对这些运动感兴趣,并能积极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参加这些运动。当学习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吻合时,学习可能是种享受;当学习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违背时,学习可能是种沉重的负担。假如学生们能在学校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锻炼身体,那么他们不但可以在活动期间获得愉快的情绪,而且可能对活动产生积极的体验,越来越喜欢活动。例如,一个人对篮球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寻找机会去参加,而且在篮球比赛时感到愉悦、放松和乐趣,表现积极且自觉自愿。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有责任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使学生想学、乐学。

三、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当学生在急切想知道一些更好地解决办法的时候,教师及时精讲点拨,这样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四、关注个体差异

教师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教学,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虽然同一个班级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共性,但教育的对象毕竟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丰富情感的人,教育的过程是生命活动的过程,因而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具有个性差异是绝对的。那种统一教学的最大危害就是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代价是巨大的。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和了解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独特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表示肯定和欣赏,根据他们擅长的学习方式创设适宜的环境,引导学生发挥自身学习方式的优势进行学习,找到最适合于他们自已的学习途径和方法。

总之在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体育课堂作为贯彻新课程标准的途径之一,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激发运动兴趣、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不再具有唯一性,因此改革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是体育教学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

作者单位:广西桂平市石龙三中

猜你喜欢
运动体育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不正经运动范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疯狂的运动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