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困境的思考

2009-10-27 10:22陈晓妍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困境家长

陈晓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基础教育在人口众多、面积广大的农村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仍在困境中缓慢前行。现将农村义务教育存在质量困境的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教育资源配置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从教育投入的结果来看,整个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比例太小。应当切实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以真正落实义务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其次是教育资源利用率低,农村教育条件落后,教育资源匮乏,教学设施简陋,图书器材严重不足。并且在农村这些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实际起作用的效力就更小了。再者农村师资力量较差,教师的结构分配不合理,从教师的结构来看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薄弱,一般学校除了智育教师之外其他诸如德育、美育教师比较缺乏。教师大多身兼数职,专职行政人员比较少,基本没有专业教师,所以只能实行大众化教育,不能给学生更悉心的关怀。由于我国农村教育经费的不足与经济、条件的相对落后,加之农村学校的管理模式缺少人性化,不能给教师以人性化关怀,习惯以考试排名衡量领导的政绩和教师的业绩。学校建立了一套量化管理方法,然而这套冷冰冰的量化管理方法却忽视了教育是面对人的活动,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过程,不利于激发教师扎根农村的热情。这样就使得农村学校中有才能的教师流失。农村中优秀教师大量向城镇流动,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进一步下降。

二、农村家长的思维方式

1.学校的工作得不到家长的有力支持

“教育是学校的事,学生学好学坏关键在学校、老师”,这是我家访时常听到的。除了每学期开学家长来的稍多一些外,平时几乎没什么家长主动来找老师交流。相反,老师电话家访的情况比较多,学生没来上课、成绩下滑、在学校表现不好……自己有时往学生家里打电话,令人惊讶的是,孩子没来上课,家长知情。家长的回答令老师哭笑不得:“我们家忙,孩子帮家里干点活”。家长操心生计,对孩子学习和心理的关注比城里家长少得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一手推给学校,责任全交给了老师,这在农村属主流思想。这使农村学校教育孤掌难鸣,教学质量的提高难度大。

2.“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由于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低,有“读书无用”的论调。现在由于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进城虽然没有改变他们农民的身份,但改变了他们的职业和生活方式,某种程度上说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很多人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认为打工也是一条不错的致富道路。辛辛苦苦读书到头来也很难找到工作,还不如早打工早赚钱。有些父母甚至会在假期把孩子接到身边,让不谙世事的孩子们从小就听多了父母所描述的或者他们已经亲身体会过的外面的花花世界,致使这种“不上学可以省很多钱;不上学还可以挣很多钱”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农村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基本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再者,农村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之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无论在体力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

总之,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的质量困境是受教育的条件和人们的观念影响。当然发展农村教育任重而道远,因此,只有加快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中坚力量。

作者单位:甘肃甘南州冶力关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困境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家长请吃药Ⅱ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