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的德育功效

2009-10-27 10:22王铭辉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美的体育

王铭辉

随着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终身体育观以及美育教育等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

一、发展体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体育是一种行动的教育。通过体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有利于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难,勇敢奋斗,有利于培养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在体育的实际活动中,比在教室里的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及时向学生进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课程更实际。体育不仅以肌肉发达为目的,更广泛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和他人比较,学习互相指导,互相帮助,赞扬对手的成功,获得自由支配身体的喜悦等,体育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要重视通过体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培养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优良道德作风,这是其他学科和活动所不可比拟的。人在从事体育活动,尤其参加运动竞赛时,情绪往往兴奋高涨,其潜在的品质和思想作风最易真实地表现出来,而规则、裁判、道德、精神文明规范等都是有效的教育措施。而且这种教育过程是在极为自然,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进行的,所以一般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场上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而且可以培养遵守纪律,服从裁判、礼貌待人、顾全大局等好作风,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让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健康、长寿,而同时肩负着社会责任,把参加体育锻炼与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相联系。

二、重视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贯彻落实

学校体育教学中要注重转变观念,提高学生对自主锻炼重要意义的认识。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有这样的教育倾向,主要习惯于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实际却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自主锻炼态度,又没有自主锻炼的兴趣和良好自主锻炼的习惯,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好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不能更好地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

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体育教育,将会延续到社会。学生步入社会后将从事各种职业,健康的体魄将为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于社会打下物质基础,而他们所掌握的体育知识,也为事业的成功和开展社会交往创造了条件。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迅猛发展,使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主旋律。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体育教学还要处理好与美育的关系。能以高尚健康的美育贯穿于体育之中,要不断培养和引导学生对现实中美的感受、判断和评价的能力,研究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础和社会根源,从科学的意义上懂得美,懂得审美常识,帮助我们的下一代具有美的情感,更好的认识世界和认识生活。另外,要多鼓励学生在运动中尝试美的内在体验和自觉的审美意识,并将内心体验的美和外形观察的美结合起来。

体育教育还包含了卫生教育、文化娱乐教育等等,这些教育与体育本身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塑造新型人材打下良好基础。学校体育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键在于重视对学生进行自我锻炼能力和对体育的兴趣及爱好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美的体育
好美的雾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