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玉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的核心在创新,创新的基础在教育。因而,当代的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必须革新,不能采用传统的方式,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要把创新的精神,融入教学的理念之中,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德育课的一个新任务。
一、在德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因
创新意识是人才的重要标志。有了创新意识才能焕发出创新的热情和动力。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看,用人制度也在大改革,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因此,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学会创新。
近几年在德育课考试说明中都强调以思想政治课的有关知识为载体,注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未来的考试中,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考查学生创新能力的题目。
二、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因而,应将课堂教学变为以学生自主发现和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学生主体”教学模式。创新精神依赖于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精神。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
其次,要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教师应特别注意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一本教材,一只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并注意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下进行教学。这种教学运行模式,自然地调动了学生投入社会、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采取积极的态度,运用正确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入情入理的论证剖析。
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参与意识。它既可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又可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比如根据学习内容进行角色模拟训练表演,学生们看表演看得津津有味,在演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
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以往的教学模式常常把学生放在被动地位,教师独占课堂,从导入新课、讲授、启发、引导到测试,一讲了之。学生虽然一听就懂,但效果很不理想。所以必须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局面,让学生各抒己见,共同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了解了学生的思维动态。
要鼓励学生收集与教材有关的时政资料。学生在课后采用摘抄、剪辑、下载网上信息等方式,收集与学习有关的时政资料,并定期展示,在这个展示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获取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这一活动,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去思索、使政治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总之,作为德育课教师,由于传统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正在面临时代的巨大冲击,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只有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常教常新,才能符合当代德育课教学的要求,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时代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辽宁省瓦房店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