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作业“活”起来

2009-10-27 10:22张秋月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培养作业学生

张秋月

摘 要:作业,是巩固所学新知,反馈教学效果,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是师生信息交流的渠道。长期以来,形式单一机械的重复作业抹杀了孩子的作业兴趣。怎样有效地设计作业,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是个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作业 学生 有效 培养

作业的设计应当形式多样,并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同时,要有意识地进行实践性作业的尝试,使作业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作业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参与,让作业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

1.明确目的,注重实效

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作业,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的内容,拘泥于课本知识。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如学了写信后要求给远方的亲人或灾区的小朋友写信;学了听广播后要求学生每天听广播、说新闻;为学校设计、收集广告语、警示语进行交流……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应用、深化语文知识,并得到提高。从而也让学生在作业中体验乐趣。

2.形式多样,富有新意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创新地设计多样的作业。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切实的训练。

2.1操作性作业。(1)画一画,再现情境。能帮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新知。(2)做一做,激发探索。如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蚕姑娘》、《一粒种子》等课文,让学生试着养小蝌蚪、蚕,观察种子发芽,学生始终兴致勃勃,得到了许多课本上得不到的知识。(3)演一演,让学生置身于真实情景中巩固、运用、拓展知识,加深映象。如学习了《狐狸和乌鸦》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演一演。

2.2查阅性作业。课改强调大语文观,要求我们重视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查找资料的能力和有效地把已有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中去的能力。刚开始查找资料时,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什么问题到什么样的工具书中寻找答案,向他们介绍一些书籍;或鼓励他们运用电脑上网查找资料。这样的课外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天地。

2.3表述性作业。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言语交际能力惟有在交际实践中才能形成、提高。表述性的作业无疑是一座沟通现实、教材与生活的桥梁。把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是表述性作业的重点。(1)说一说,学习与人交往。口语交际课是为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而设的课。如学习了《神笔马良》后让学生把整个故事说一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2)辩一辩,培养辩论习惯。可以在交际课上进行辩论赛。这一训练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辩论,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极具效果的。

2.4阅读性作业。拓展如识领域,增加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课改对于课外阅读量作了大幅度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业做细做实,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引导学生学会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2.5调查性作业。引导关注现实,培养合作精神的调查性作业,可以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提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整个作业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现实世界去考察、调查、访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对生活、对社会的关注。同时,采访家庭、宣传广告、汇报交流,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作业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3.布置作业“精”而且要适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所以,我认为布置的作业量一定要“精”且适当。适当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并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各种能力。

3.1作业量要适当。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所以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和培养目标出发,合理地布置作业,而不能让学生泡在题海中,从而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如,在字词教学中,学生掌握字词最关键的是,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有意记忆,而不是机械重复的抄写几十遍。另外,还可以经常让学生自己有选择的抄写,会写的就不用抄或少抄几遍,难的就多抄几遍,自己把握。这样,学生有了充分的自主权,不必去干那些机械又乏味的事情,同时,又空出时间去干其他的事情,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3.2作业难易要适度。陶行知曾说过,“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确实,学生的能力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老师可以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在教学中,可以把作业设计成“快餐”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的题型再低一层次;而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做的,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既让全班同学起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个性,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素质教育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全新的舞台。课堂上的素质化已经在开展,作业的设计也应该要素质化。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科学设计作业,让作业活起来,让做作业的学生有兴趣,有个性地完成。这样,学生的语文素质才能有效地提升。

参考文献:

《教育信息报》 浙江教育信息总社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安市太阳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培养作业学生
学生写话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