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

2009-10-27 10:22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教学优化

李 林

新课程英语教学强调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培养,特别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参与课堂的交流学习。这种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发挥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这也与新课程英语教学倡导的“训练思维、提高能力、拓展延伸”相一致。

一、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必然性

1.新课程英语教学的本质要求。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

2.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要求。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要求。优化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师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策略

1.依据文本,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英语学习需要一定环境与氛围,促进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积极地思维。对此,教师应想方设法为英语教学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能够置身其中,用英语思维,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进行语言实践。教师在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时,可依据教材文本的要求,选好话题、道具、角色等,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表演。

例如,笔者在教学What do you like best?时,采用了做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让同学带来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并且挑选一些不同的水果放入口袋中,让学生自己去摸,并且用英语回答同伴的提问。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英语思维。教学中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学习,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顺利地开展了语言实践活动。

2.依据学生,创新教学思维模式。英语教学中,学生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都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这些方式也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的无形资源。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笔者在教学“Christmas Day”一课的教学方式就充分体现了老师相信学生,把机会留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充分施展能力、发挥自我的空间这一教学特点,各组的表演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结果表明:同学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也十分愉快,他们也懂得了探寻知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3.依据课堂,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传统英语教学关注了英语本身的知识结构,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而课改后的英语教材与学习、工作、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我们可以从现实的生活中找到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教师可以从这些兴趣点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就在身边。我们可依据课堂中现有的一些教学资源加以合理的运用。例如在上Where are they?时,笔者抓住学生对音乐(music)的兴趣点,将Mp3分别藏入课桌肚内、书包内、学生口袋里、文具盒内等多个地方,让学生猜一猜该物到底在哪里。同时还要求学生在找到后用英语回答该物的所在位置,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由此看来,从学生兴趣点入手,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氛围是实现新课程中教师教学方法转变的一个比较好的途径。

三、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注意点

1.注意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性。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为学生的合作探究作指导。教师还应对学生的疑难困惑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注意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文本自主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往往会因学习基础、生活阅历等不深厚而产生误解,我们教师则应该予以指点纠正。

3.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英语学习是为更好的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理解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大胆的思考探索创新,促进自己英语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新课程英语教学要求我们广大教师不断地反思与创新,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作者单位:扬州仪征市月塘中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英语教学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