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的教学分析

2009-10-27 10:22杜小波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热带降水量气候

杜小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教材P48页中插了一幅“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正确地指导学生读析此图,既能帮助他们加深对“气候”一词含义的理解,又能帮助他们很好地掌握各类气候的特点,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操作的:

首先让学生明白,图中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的意义不同,获得数据的方法也不一样。曲线表示的是气温,它是当月气温的“平均值”,而柱状表示的是降水量,它则是当月降水量的“总和”。在这个基础上,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1.图中北京七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别是多少?

2.北京每年七月的气温和降水量与图中的数据完全一致吗?为什么?

3.同样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武汉和上海的数据是不是完全一样呢?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学生们就会明白:虽然课本上只给出了十个地区代表的十种气候资料,但实际上,不同地区的气候都不完全相同,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份也有差别。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画出成千上万个这样的图。显然,课本上的图是在高度综合与概括的基础上得到的。一方面它综合了同一地区多年的气候资料,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它是对同一气候类型在不同地区的具体气候资料进行的综合。因此,运用此图判断气候类型时,我们要重视的是数据变化的规律性特征,即几月份气温最高?几月份气温最低?最低温是大于0℃还是小于0℃?哪个季节降水多?哪个季节降水少等等。至于具体的数据如最低温是-1℃还是-3℃或者降水是150mm还是160mm则不是最重要的。所以从一定的意义上讲,这些图是对各气候类型的一种“定性”描述。再如:我们用这类图来表示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上海、重庆和武汉的气候资料时,我们会发现,从图上读出来的气温与降水的具体数据即“量”一定各不相同,但这三个地方气温与降水“变化的规律性”——如什么时候降水多,什么时候降水少,则是相同的。通过这样的讨论与总结,学生们就对有关“气候”的相关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在气温的判读上,应该指导学生分别读出下面的各项内容:①各月的平均温;②最冷月及其平均温;③最热月及其平均温;④气温的年较差。对不同的气候类型,还可以比较它们的年较差以及相应季节的长短。例如,从气温的年较差来看,热带气候中,热带沙漠气候的年较差最大;在亚热带的气候中,季风气候的年较差又大于地中海气候的年较差。从季节长短上看,北京的夏季则比莫斯科的夏季长得多;至于冬季,则前者明显要短。

降水的判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即各月的降水量,年降水总量,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降水的季节分配特征。比较不同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分配,对掌握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判断不同的气候类型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就热带草原和热带季风气候来看,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特征是总量较少、雨季较长且雨季到来时各月降水量是逐渐增加的,具“渐变”的特征;而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是总量较多,雨季较短,且雨季突然来临,有“突变”的特点。这样一比较,二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就很清楚了,要区别它们也很容易。

此外,对于基础好一点的学生,还可以把气温与降水联系起来,还可以引导他们评价水分与热量的组合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为今后的学习做一些铺垫。

总之,小图中蕴藏着大道理,我们应该引起重视。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

猜你喜欢
热带降水量气候
热带风情
降水量是怎么算出来的
热带的鸟儿
黄台桥站多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1988—2017年呼和浩特市降水演变特征分析
瞧,气候大不同
基于小波变换的三江平原旬降水量主周期识别
圆滚滚的热带“龙”
气候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