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纯
运动能力是指学生在运动中机体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协调、平衡、空间定向能力等,对学生掌握“体育三基”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中等职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处于身体发育期,运动能力的培养更显重要。
一、培养协调能力,有利于未来生活节奏
协调能力是指为了完成具体动作,人体与一系列动作的整体而统一的联系性。这些联系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在练习时对动作掌握的快慢和准确性的高低。协调能力制约和影响学生能否快速而有效地掌握体育动作的技术及达到比较高的运动成绩。发展与完善协调能力,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使学生适应复杂的现代化生产和快节奏生活的需要。
人们通常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衡量一个人的协调能力。1.在运动过程中,对各种不同的信号快速反映的能力;2.在单位时间内,准确而快速地完成一系列动作的能力;3.能够准确掌握动作的时间、空间及用力方法;4.对变化的情况,特别是对突然接受的任务的适应能力;5.在运动的瞬间,对动作的时间特征和动作的空间方位的判断。
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最基本的手段是身体练习。教师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协调能力。快速反应的能力训练,如报数抓人、快速运动中看手势或信号变换运动方向和动作等练习。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和技能,排除各种错误,既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正确掌握动作要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善于及时发现错误,及时加以纠正。改善和提高学生本体感受器的功能,以提高能力水平,如做一些跳起空中转体360度或720度等练习。采用各种复杂的身体练习手段来提高协调能力,如跳起空中纵向或横向分腿,各种弹踢腿、韵律操、健美操等练习。改变动作的空间与时间的动态特征练习,如两臂侧平举、侧上举、慢、快速绕环和相反方向绕环等练习。为加强身体练习的复杂性,在练习过程中还可加入一些器械。如利用栏架做跨、跳、钻等动作练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增加一些附加设备,如利用镜子增强自我反馈能力,以提高判定方向和自我控制动作的能力练习。
二、锻炼平衡能力,帮助学生适应职业需求
职业中专的学生大多数从事技能性工作,平衡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平衡能力可分为静力平衡,如体操中的倒立、燕式平衡以及动力平衡等,如跑、跳等。
体育教师要从多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平衡能力。1.培养静态平衡能力,既要加强心理的适应性能力练习,如提高器械的高度、加大练习的难度。2.加强自我监督和自我分析与评价动作的能力,即练习者及时总结、反馈练习的自我本体感受。3.在改变物理学的一些条件下进行练习,如改变器材的支撑面,延长或缩短保持某一姿势的时间。4.在培养动态平衡能力时要注意,这种能力是要求人体的姿势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一定时间的稳定性。
三、发展空间定向能力
人的空间定向能力是对具体动作的条件变化,在空间方面保持清晰的表象能力。人的空间同周围环境通常是变化的。在这方面可分为四种状态:1.人同周围环境及其对象相对静止状态,如射击射箭等;2.某些外在环境的改变,如学生在做游戏过程中突然停止;3.某些变化仅仅是人在空间的状态与表现,如体操、跳高、跳远等;4.人与环境同时处于动态变化状态,如学生在做游戏或比赛活动中的相互关系。人对于周围环境有关变化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条件反向的完善机制及过去所形成的类似活动的动力定型。
学生的空间定向能力培养方法:1.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动作进行分析、理解,动作在空间变化上的特征,保证动作质量,形成心里定势。2.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及时加以纠正,以便提高学生准确掌握空间定向能力。3.加强学生自控能力,培养这种能力可选用各种标志物,以显示出准确的位置。
总之,较高的运动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它需要长期而艰苦的训练和培养,体育教师要潜心思考、精心策划实施方案,以达到运动能力的高标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
作者单位:瓦房店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