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军
摘要: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计算机教学中的程序语言设计课程非常难学。该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了一些关于课程的改革建议,以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问题分析及解决的能力。
关键词:非计算机;VB;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2-00000-00
目前的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信息时代,计算机作为具有极高的运算速度、巨大的存储能力、可以准确地进行信息处理的现代化工具,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来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掌握计算机及信息处理技术的专门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1]。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专门机构,必须通过教育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修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后,还要学习《VB程序设计》等语言类的课程。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感觉语言类课程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使用灵活,难于掌握,学习时感觉比较困惑,因此同程度的产生畏难心理[2]。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通过系统的教学和研究发现,这主要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的后果。因此有必要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才能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合理地分配课时,把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传授给他们,并能让他们把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牢固地掌握,不容易理解的知识也能够基本了解并适当应用,为以后自学其它相关学科打下基础。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1.1 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很多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始终不明白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很多教师没有在授课时强调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基本就是按教材章节顺序和内容授课。而开设VB课程的意义,在于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后,能够达到对于计算机程序语言设计开发的过程和步骤有清楚的认识,并能具备程序设计过程中的思路分析等能力。所以任课老师一定要上好第一节课,让学生理解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理论基础、掌握一定的程序设计语言的函数、了解现代比较流行的可视化程序设计技术等[3]。当明确了教学目的和意义后,其它教学活动都由此而展开。
1.2 合理的安排教学进度计划
大多数教师的授课进度都是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实行,没有新意。有的地方难点较为集中,内容跨度大,概念多,分析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但不应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应将课程内容划为四个部分:程序设计的理论概念、程序设计语言基础、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和程序设计的语法结构等。课程的讲授也可以按照这个进度进行,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现在的教材内容、顺序都基本一致,任课教师只要重新组织一下教学顺序即可。
1.3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精心组织好每堂课程的教学内容,力求做到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地分配课时,把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介绍给学生,并能让学生把容易理解的知识和技能准确的掌握,不容易理解的也能够适当了解。在进行课堂授课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例题也非常重要。例题要有针对性最好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可先用一些简单的程序来启发,使其感觉学习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然后一步步引入一些相对复杂的函数。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新归纳,将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缩小知识结构的台阶,达到循序渐进的目标。学生学习的信心强了,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2 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发展学生的主观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多媒体信息量大,也能够优化教学过程[4 ] 。但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有不利之处,主要体现在不恰当的使用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主要问题的理解,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课程的特点,扬长避短,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由于VB语言的数据类型、变量类型、内部函数、程序结构等的定义、概念较多, 又没有多少逻辑推理依据,所以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事先将概念、大信息量的案例代码等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解决课堂教学中理论部分的板书问题,同时也使内容更加形象化。对于案例分析或程序的编写过程,也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来进行课堂讨论、板书讲解、结合提问将问题层层剖析、层层深入,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学生的想象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能加快课堂教学操作速度,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在课外还可以通过电子邮箱、校园网站等现代化网络信息平台等工具手段对学生的疑问及时进行交流、解答,以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目前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由简单应付过级考试、毕业拿文凭的思想向我要学技能,面对今后的就业选择、工作需要等要求转变。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能力等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所以决定了VB语言课程必须因材施教[3]。在语言课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授课内容,同时也要求教师注意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1)问题引导教学法
问题引导教学法在语言教学中是一种相当有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以教材中循环语句的使用教学过程为例,教师最好不要平铺直叙地介绍算法与程序代码,而是先跟学生讲解什么叫“循环”,然后让学生理解循环操作的计算思路,进而讨论并写出算法流程图,最后才讲解如何用for…Next 或Do…Loop 程序结构等实现算法及几个注意事项,直至整个程序编写完整。整个讲解过程结合板书,逐步引导,层层深入,自然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归类比较教学法
语言教学内容中都会有很多的定义、概念、语法规则,它们使用灵活、难以记忆,也特别容易出错。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归类,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的定义、概念、语法规则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例如:msgbox 与inputbox 函数、变量与数组等有很多语法规则是一样的,如果能对它们进行归类,那么对这一类知识的掌握就能极大提高学习效率。
3)讨论交流教学法
现在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很少布置课外练习。而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是VB语言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可针对这门课程的特点与学生的兴趣,课外给学生布置几个专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思考、交流,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发言和讨论。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许多课外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4)实践教学法
学习程序设计课程的目的是掌握设计程序的思路,学会用程序语言编写代码,以实现所需处理的任务[2] 。因此教学重点要放在解题的思路上,通过大量的实践让学生学会怎样设计一个思路,构造一个程序。一开始,让学生编写简单的程序,然后逐步深入。在实验题目设置上,根据课时安排以及教学大纲要求,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
作为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在课堂进行必要的演示操作,更要注重实验教学。每次实验课要合理安排,实验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数组的学习,可让学生将本班学生的信息录入数组并按不同的要求输出,最好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等。最好是在带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计算机实验室上课时,老师先讲解,然后让学生就刚才讲解的内容在机上实践,边讲边练,这样既可以避免老师"满堂灌",使学生产生厌课情绪,又可以使学生得到动手实践机会,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从而也能提高教学的效率。
5)综合考核法
一定要彻底改革传统的死记硬背的考核方法。考核的方法不能主要用出试卷笔试的方法完成,而应当把重点放在上机实践操作编制程序和调试程序上[2] 。应该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采用上机操作和理论笔试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法。将平时的实践成绩与期末卷面成绩进行综合,得出学生本课程综合考评分。这种教学法,不但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动手学习能力,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当然,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还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只要抓好上述几个环节,就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得到很快的升华,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只有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同样的教学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在使用与设计某种教学方法时,还要求学生的配合才行,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要有机统一。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使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日趋完善。希望能为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提出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陈雅,梁振球. 关于《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6(01).
[2] 谭浩强. C程序设计(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 林昌意.《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6,(S2).
[4] 陈东.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改革的一些尝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004,20(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