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流行歌曲流行、发展之思考

2009-10-24 05:49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9年3期
关键词:通俗性娱乐性合法化

王 梅

【摘要】 现代流行歌曲在中国大陆存在着一个合法化的过程,该文从流行歌曲外部和自身分析其得以流行的原因。面对流行歌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从流行歌曲对宋词的借鉴和发扬上着手,分析流行歌曲曲词发展的趋势和走向,试图找出流行歌曲得以长久发展的一条途径。

【关键词】 流行歌曲;合法化;通俗性;娱乐性;唐诗宋词;思考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5918(2009)03-015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09.03.074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目前,流行歌曲已经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管你喜欢与否,接受与否,他们用铺天盖地的方式告诉你它的存在。在你耳边千百遍响起的声音和旋律使你无法不让它驻足你的神经,再看看连小学生都在津津有味的谈论周杰伦、“超女”、“超男”,让你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流行歌曲的时代,是一个大众音乐盛行的时代。

二、流行歌曲流行之原因

(一)外在原因:流行歌曲逐步“合法化”,逐渐由边缘文化转变为主流文化

中国近现代的流行歌曲产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文革”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搞政治运动,注重抒发个人情感的流行歌曲被贴上了资产阶级情调的标签。流行歌曲具有张扬个性、颠覆传统、反理性等特征,它势必与相对保守、崇尚理性的传统主流文化发生冲突,于是流行歌曲在中国兴起就有一个合法化的问题和过程。

流行歌曲兴起并走向全面合法化,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到今天三十年的时间,这一过程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 [1]

1.“文革”结束后至80年代中期,是我国流行歌曲合法化的抗争期,流行歌曲处于半“地下”状态。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流行歌曲的出现是在文革后,在文化领域人们摆脱了政治的枷锁,加之此时的流行歌曲受开放环境下的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以港台为主要代表的流行歌曲的进入,迎合了人们长期被压抑的个体情感的要求和回归,再加上流行歌曲的颠覆传统、张扬个性等特征,正好适应了人们当时普遍存在的失落、迷茫、反叛等心理。在此背景下,流行歌曲在大陆悄悄地然而却是迅速地蔓延,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已开始在中国大陆登场。流行歌曲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在大陆出现,其合法化地位遭到了传统主流文化的质疑、限制、打击和批判。当时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流行歌曲就是在地下流行的,被主流文化贬为“靡靡之音”和“小资情调”。流行歌曲在传统主流文化面前显得弱小和底气不足,处于民众欢迎、官方严禁的半“地下”状态。

2.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末,是我国流行歌曲合法化的确立期,流行歌曲挤站主流文化位置。

伴随着变革的深入,政治对于民众的束缚慢慢消退。文化寻根及怀旧感伤情绪成为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的主要社会情绪。政治对流行歌曲的束缚日益减弱,传统主流文化对流行歌曲的态度也逐步变得宽容起来, 流行歌曲逐渐成为人们普遍的文化参与和表现方式。以1986年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上演的一台《让世界充满爱—百名歌星演唱会》为标志,这场演唱会宣告了大陆流行歌曲的复兴,从此大陆流行歌曲开始公开地、自信地走上了发展的道路。这一时期的流行歌曲填补了人们由于社会转型、文化断裂所造成的精神空虚,在某种程度上也满足了很多人怀旧、归根的心理需求;同时,出现了盛极一时的《黄土高坡》、《信天游》、《我热恋的故乡》等怀旧寻根歌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更多地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生活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自己的喜怒哀乐。从此以后,张扬个性,追求个体价值,关注个体情感的歌曲大量涌现,如《一无所有》、《跟着感觉走》、《让我一次爱个够》等。主流文化对流行歌曲已不再有太多的抵制和批判,更多的是持一种宽容、理解、认同的态度。流行歌曲逐渐挤站到主流文化的位置。

3.新的世纪开始以来,流行歌曲的合法化进入完成期,流行歌曲进入全面繁荣期。

进入21世纪后,流行歌曲已经有了成熟的运作技术和运作机制。围绕着歌曲产品的制作、生产、销售,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经济门类,流行歌曲也因此成为大众文化的主力军。在商业运作的流水线上,一首歌曲从艺术构想、音乐制作、成品发行到歌手包装、作品发布、商业演出都有自己的价值设计和利益规划。通过唱片、电台、电影、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歌曲得以快速全面的传播,流行歌曲充斥着各种媒体,开创了它的黄金时代。[2]象《菊花台》、《东风破》、《隐形的翅膀》等歌曲都是通过精心运作,推向大众,并获得了巨大成功。21世纪,各种流行歌曲已成为人们最主要的文化表达方式,流行歌曲不但取得了完全的合法性,而且取得了文化霸权的地位,进入了全面繁荣期。

(二)内在原因:流行歌曲的通俗性、娱乐性和商品性符合大众文化的基本特点

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大众文化具有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和依赖性等特征,是一种都市工业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的产物,其显著特征主要是为大众消费而制造出来的的文化。与传统文化核心内容有直接或间接的传承、修正、变异的关系。流行歌曲具有大众文化最主要的三个特征:通俗性、娱乐性和商品性,它无疑是大众文化的产物,具有大众文化的基本特点。

1.流行歌曲的通俗性。在流行歌曲的三个主要特征中,通俗性是基础。

其它两个特征都建立在通俗性特征基础上。流行歌曲的通俗性主要体现在歌词意义的具体、浅近、直白,音乐表现的简单、流畅、非技巧性,参与和传播容易、便利和广泛上。大多数流行歌曲都以爱情生活、情感体验、精神境况、情趣爱好为其作品内容。这些作品往往在直率亲近的语境和音乐旋律中,描摹个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诉求。它们表达着欣喜、期待、忧伤、困惑、焦虑、绝望、失落、愤怒等所有普通人的感情经验,实现了日常生活中个人的情感宣泄、精神体悟等心理需求,使音乐作品成为生活中最直接的抒情方式,是情绪主导型的“通俗的艺术”。流行歌曲的通俗性并不是艺术上的简单和思想上的庸俗,它来自于大众文化的平等和共享精神。体现大众的情感需要和心理需求。在这种平民化的艺术中,它不仅拆除了高雅艺术的技术深度和心理距离,为普通人创造了情感认同和审美体验的有效手段,而且通过对世俗生活的真实表达,生动地显示了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为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情感放松的方式。[3]

2.流行歌曲的娱乐性。流行歌曲的娱乐性是流行歌曲的主要目的,现代流行歌曲把其娱乐性特征发挥到了极致。

首先,流行歌曲的通俗性使音乐享受成为可能。流行歌曲内容容易理解、情绪容易体会,音乐容易模仿。欣赏或演唱流行歌曲,一般也不需要完整的艺术学习和严格的音乐训练。绝大多数流行歌曲的爱好者并不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但这一点都不影响他们对流行歌曲的兴趣和痴迷。

第二,越来越先进的科技手段为流行歌曲的欣赏创造了太多的便利条件。从早期的卡式录音机、随身听,到现在的MP3、MP4、网上音乐下载、音乐手机等等,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欣赏音乐,收听歌曲。

第三,流行歌曲与商业运作相结合,为大众创造着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从歌星演唱会到音乐选秀,从“超级女声”到“我爱记歌词”,就是流行歌曲成为大众娱乐的典型事例。

3.流行歌曲的商品性。流行歌曲作为大众文化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商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大程度上,流行歌曲能够“流行”,正是通俗艺术商业化的表现。

流行歌曲作为一种消费性文化,始终呈现着通俗性、娱乐性、商品性的价值混合趋向。一方面,流行歌曲从世俗化的原则出发,追求个体的享受、娱乐和快感,实现了普通人的音乐生活,并通过对感性欲望和自由享受的肯定,从而否定了经典和权威的文化权力,为大众赢得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另一方面,由于流行歌曲在商业化、时尚化的要求下,流行歌曲中很大一部分呈现出肤浅、庸俗、低级的特征,很多作品思想消沉、情感空虚,纯属无病呻吟。[4]很多的音乐人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正在寻找出路,一些词作者正向着葛兆光“要让流行歌曲多一些机智和内涵”的方向迈进,努力做到让流行歌曲“离曲可赏”。宋词作为古代的流行歌曲,传之千年而不衰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流行歌曲若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就必须既有要音乐性,又要有文学性;既要有通俗性,又要有艺术性。今天的流行歌曲创作恰恰在这方面有着重大的失误,即太注重音乐性和歌手,忽视了歌词的文学性和艺术性。[5]流传久远的,也必然是形式和内容兼善的,流行歌曲也不能例外。

三、流行歌曲“离曲可赏”的成功尝试

(一)直接以唐宋词为歌词,将其谱上曲调,使之成为一首具有现代气息的歌曲。最典型的是由邓丽君演唱的一系列作品。这一系列作品主要收录在她的专辑《淡淡幽情》中。由刘家昌、梁弘志、谭健常、陈扬谱曲,于1983年面世。其中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秦观的《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是经典诗词和现代流行音乐完美结合的代表。[6]

(二)有些流行歌曲以宋词的某一词调名为歌曲名,加以演绎。流传颇广的有费玉清演唱的《一剪梅》,沙宝亮演唱的《暗香》,周杰伦、叶惠美演唱的《东风破》,白雪演唱的《声声慢》等,成为现代流行歌曲文学性、音乐性俱佳的典范。

(三)有的流行歌曲引用或化用唐诗宋词作为歌词,演绎现代人的故事情感。如台湾的琼瑶,方文山,大陆的陈小奇。琼瑶作词的《却上心头》、《在水一方》、《几度夕阳红》,方文山作词的《东风破》、《千里之外》、《女儿红》,陈小奇作词的《涛声依旧》、《白云深处》、《巴山夜雨》等,[7]成为兼有古典和现代风味情韵俱佳的作品。

(四)很多的流行歌曲化用了宋词的典故、意象和意境。表现出词作者高超的驾驭古典诗词的能力,如方文山作词的《菊花台》、《青花瓷》、《兰亭序》,黄霑作词的《上海滩》、《沧海一声笑》、《千愁寄旧情》等都是充满诗词情韵的流行歌曲。[8]

流行歌曲以传统的诗词作为创新的突破口,对流行歌曲进行雅化尝试,满足人们对流行歌曲深度和艺术性的要求,具有夺胎换骨、点贴成金的效果。[9]音乐方面,除了三四十年代的爵士、探戈,八十年代的迪斯科、摇滚,九十年代的R&B,欧洲的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国际流行的音乐形式都被采纳,中国本土的古典音乐、民间音乐与戏曲音乐也成为当代流行歌曲重要的音乐素材。正是词曲方面的共同努力,使21世纪的流行歌曲呈现出传统和时尚相融合的特征,中国的流行歌曲有了一个更为开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2]刘怀光,韦应举.回眸:流行文化合法化30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74—78.

[3][4]武红梅.流行歌曲: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化业态[J].民族音乐,2009,(3):23—25.

[5]葛兆光.唐诗过后是宋词[J].中学语文,2004,(10):13—15.

[6][9]王卫波.流行歌曲与宋词[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100—104.

[7][8]李剑亮.流行歌曲与宋词关系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7):61—64.

猜你喜欢
通俗性娱乐性合法化
论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英美文学通俗性
新西兰公投支持安乐死合法化
金融科技行业的合法化与制度创新
风险规制合法化模式之理论反思
《天堂蒜薹之歌》通俗性浅析
受众新闻娱乐性的不同心理类型探析
编排语言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娱乐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