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变时代的家庭伦理

2009-10-24 01:58柴芦径
文化纵横 2009年3期
关键词:小西婚姻家庭婚姻

柴芦径

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是以家族为核心的,而不是以个人的幸福为旨归的;或者说,在传统观念中,个人的幸福只有在家族的繁荣、安宁当中才能实现。1949年后,革命化的家庭观念一度消灭了家族,家庭事实上也被革命意识形态瓦解,家庭关系只有在有利于维护和巩固革命意识形态的时候才有价值,否则家庭的温情和个人的幸福都是属于“小资情调”。革命对家庭的改造,主要是破坏性的;而在改革开放以后,这一观念就被颠覆过来:家庭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幸福而存在。但吊诡的是,这种观念并没有带来幸福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无数家庭的父子、婆媳、夫妻、亲戚之间的关系都出现了剧烈冲突。许多电视剧都细致入微地再现了这些冲突:冲突的各方各自有理,而矛盾又难以调和。家庭成为“诸神争吵”的场所,而不是幸福安宁的港湾。2004~2006年,有三部家庭伦理电视剧《中国式离婚》《半路夫妻》和《新结婚时代》在全国热播,引起广泛讨论。这三部家庭伦理剧不约而同地聚焦于家庭中的夫妻关系;而且充分认识到夫妻关系不仅是两个独立个体之间的关系,也是双方社会关系的融合和碰撞;不仅是爱情的结晶,而且是利益共同体的构筑。因此,本文就将以这三部收视率极高的家庭剧为核心,分析当代中国家庭伦理,特别是婚姻伦理的矛盾、变迁和再造。

婚姻中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

婚姻是独立的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这是年轻一代中国人的基本生活信条。在他们看来,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在婚姻选择中,应该是居于次要位置的,甚至是庸俗陈腐的。在《新结婚时代》中,顾小西和何建国,这两个社会地位和家庭条件有着巨大差异的个体,就是在大学中自由恋爱结婚。顾小西出身于城市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衣食无忧,接受着良好的教育;而丈夫何建国则是中国最穷困山区中长大的孩子,父母都是近乎文盲的农民,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考上了大学。在他们恋爱的过程中,顾小西的母亲曾一再阻挠,她的理由是:“你嫁给了他,就等于嫁给了他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你们俩的结合就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他娶了你,就等于娶了你的一切,包括你的社会关系、你的父母……”

果然,因爱而结合的顾小西与何建国,在后来的婚姻生活中遭遇了种种烦恼。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两个人在生活习惯、生活态度和观念、为人处事的原则和标准、对待两性的文化心理等等问题上,都出现了巨大的矛盾。两个人的婚姻家庭生活,也为此遭遇了重大的挫折。电视剧的作者对于他们的爱情给予了高度的同情,但是,电视剧也如同顾小西的母亲一样,在冷静地提醒着年轻观众:爱情并不是婚姻幸福的切实保障。

这一主题在《中国式离婚》中得到了重申。宋建平是位医术高明、人品很好的大夫,但他的妻子林小枫却总是因丈夫经济条件不佳而轻视他——电视剧开始时,林小枫在医院食堂目睹老院长在排队中突然中风死去,这一场景给了她极大的刺激,也让她充分认识到物质生活不可靠的隐忧。而当丈夫在她的一再劝说下,到了外资医院,赚来了大把的金钱,也赢得了社会地位时,林小枫对小康生活的追求实现了,但是她也发现自己年华老去,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与丈夫的差距愈来愈大,这,也让她滋生出对丈夫的猜忌和不满。《中国式离婚》非常细致地展现了这种因为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差异而导致的家庭冲突。这种冲突,不仅毁灭了爱情、家庭,而且几乎毁灭了夫妻本人。电视剧近乎假以自然主义地呈现了这一摧毁的过程,呈现了怨恨、嫉妒如何控制和摧毁了两个人。

不过,也有很多温情的电视剧从另外一个方向展现了爱情和亲情对于维系家庭的重要性。《半路夫妻》就是这样一部。这部直接取材于离婚再婚家庭的电视剧,在普通再婚家庭的现实矛盾的基础上,还设置了再婚夫妻职业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妻子胡小玲是派出所的民警,而丈夫是进过监狱的无业人员;妻子有受人尊重的职业和稳定的收入,而丈夫则一度破产、身无分文。但即使如此,夫妻双方相互扶持,默默奉献。这些久违的美德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温情,大多是表现在相对贫寒的家庭中。与“贫贱夫妻百事哀”的观念不同的是,电视剧呈现的却是“患难见真情”。

当然,我们不能据此就乐观地以为穷苦、艰难的家庭里有着更多的温暖和爱情,更不能因此简单地以为仅仅是富裕的生活异化了、扭曲了家庭中温暖的亲情,进而简单地痛恨财富、哀伤和悲叹人性的脆弱。电视剧所面对和处理的问题,要比这种“文艺腔”式的简单批判,要严肃和深远得多。《中国式离婚》中的林小枫终于走出自己设置的自卑和猜疑的陷阱,在公开场合真诚地对丈夫表达了自己的反省;《新结婚时代》中的顾小西和何建国在父母宽容的基础上彼此走向谅解;《半路夫妻》中妻子的坚强、豁达与丈夫的事业成就最终化解了许多家庭矛盾。虽然,这种种结局看上去更像是对观众的安慰,是传统“大团圆”结局的老调门。但其实,如同现实中的夫妻一样,在经过冲突和矛盾之后,生活还会继续。这些大团圆的结局,也是在诉说,婚姻中的双方要更多地理解对方的习惯、历史,事实上也就是要更多宽容地理解了对方所隶属的阶层及其文化。家庭不能是战场,至少在这里没有胜利者,冲突不可能以一方彻底战胜另一方而收场。因此,婚姻中的个人也必须更多地从狭小的个人天地中抽离出偏执的目光,尝试在维护个人独立、小家庭完整的同时,兼顾与家庭相关的社会关系。

男女平等与家庭秩序的重建

男女平等是中国家庭革命的一个重要目标。虽然,在现实中中国女性政治地位偏低、经济实力总体不济、精神与身体诉求被压抑等现象普遍存在,但是这并没有影响社会舆论,特别是女性对于男女平等这个目标的正当性的肯定。我们从电视剧中常常可以窥到一些女性与家庭、与社会甚至是与自我的无奈抗争。《新结婚时代》中顾小西家虽然以AA制的“经济合作”方式持家,但顾小西一直把赚钱过好日子的希望寄托在丈夫身上,从内心深处其实难以体会经济独立的满足感和安全感。《新结婚时代》中顾家阻挠顾小航与简佳的婚姻,娶一个年龄大、历史又“不光彩”的女人,知识分子家庭的成员感到耻辱——但实际上,顾小航也有过很多女朋友,历史也并非“纯洁”,顾家对此却忽略不计。在《半路夫妻》中,胡小玲虽然身份、地位都比刚出狱的管军要好很多,但管军的母亲却也非常不满意胡小玲,这是因为胡小玲是个带着孩子的“二手货”。

在当代中国,大部分女性一方面作为职业妇女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社会舆论对她们应担负贤妻良母角色的要求没有丝毫削弱。在这一巨大的压力下,女性着实会在双重身份下迷失,同时也是在采用双重标准的男性期待中左右为难。无论是林小枫、顾小西还是胡小玲,甚至追溯到1990年的“标准媳妇”刘慧芳,都无法在现实中幻化为男性的梦想。在电视剧中,成家的女性常常是在职业和家庭之间疲于奔命,左右为难。因为无论牺牲哪一头,她们都不会得到幸福,也得不到社会舆论的赞扬和认同。而当她们一方面在社会和家庭之间艰难地维持着平衡,另一方面,她们又突然在丈夫身上发现背叛的因子的时候,她们很容易变得脆弱,也很容易走向偏执。她们可以为了男人、为了家庭有所奉献,但当她们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足够回报的时候,她们会觉得自己的人生彻底失败。内心的失衡导致她们激烈地、执拗地“算旧账”,和男人进入持久的纠缠,直到自己最珍惜的家庭为之粉碎。女性从捍卫家庭始以家庭解体终的悲惨故事,不断重演。《中国式离婚》中的林小枫,可以说就是这一类女性的代表。《中国式离婚》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在讲述林小枫如何一步步地走入自己设置的偏执的陷阱,从而为家庭带来了差一点解体的灾难。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林小枫将无尽的烦恼与折磨带给了她的丈夫宋建平,而她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伤痕累累。

如同电视剧中所展现的那样,男女平等的问题在现实中比理论上和书本上复杂得多。经济和社会地位偏低,就业范围狭窄的女性,将更多的情感和精力用来经营家庭。不过,中国的女性并没有像韩日等东亚国家的普遍状况那样,她们并没有因此觉得自己应该从属男性。为了获得平等,女性需要在事业上和家庭中同时付出努力,并应付自如。首先,这使得她们往往是和男性处在对立、争斗的地位,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和家庭秩序已经无法维持,在子女教育、家庭财产处置、甚至丈夫的事业上,女性都有自己的主张,因为在她看来,这是她所经营的“家庭”这个事业的一部分,她的参与和主导是理所应当的。其次,因为事实上在经济上、甚至在情感上女性还并不能完全独立,她们不认为自己应该平等地分担家庭的开支,在某种程度上对男性有所依赖。这种依赖性一方面她们会视为幸福,是男人爱的表示;但另一方面,这又会使得她们在生活中处于被动地位,甚至会使得她们对自己不满。第三,更重要的或许是女性的自我挣扎。在中国的家庭剧中,我们看到了家庭和社会对女性的要求,看到了女性自身的努力,但是更多的看到了女性的失败。家庭的破裂、生活的坎坷让她们不但无法兼顾贤妻良母、“荣誉男性”(honorary males)角色,甚至不能更好地扮演其中一个角色。当电视剧中的女性迷茫、困惑时,都会不约而同地追问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到底应该怎样做?”“我是谁”的问题是对形象模糊的迷惘,“怎样做”则是对抉择的困惑。

虽然男女平等的提倡在中国已经有了不短的历史,在法律上、政治上、舆论上男女平等已经成为事实或者政治正确的标准。但是,事实上,在女性的内心,什么才是平等,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平等的男女又该如何处理爱情和婚姻关系,如何建立合理的家庭秩序,也并没有解决。在电视剧中,我们看到中国女性的心路历程,但是整个社会和男性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反思。

如果只有爱情

三部电视剧中,《中国式离婚》再现了一个家庭破裂的过程;《新结婚时代》展示了三种婚姻的模式;《半路夫妻》则把视点集中在从破裂婚姻家庭中走出的人们如何选择和面对新的婚姻家庭。可以说,三部电视剧剖析了不同形态的婚姻家庭在人生道路中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为我们讨论婚姻家庭的组建和保持与爱情的关系提供了比较典型的案例。

首先,婚姻家庭的组建是否纯粹基于爱情。

自20世纪初,受到西方婚姻自主、自由、平等观念的影响,在一些主张进步的知识分子和革命家的推动下,中国社会中开始出现了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萌芽,随后,一种新的观念逐渐占据了婚姻观念的中心位置,即婚姻家庭要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更是不假思索地尊奉“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似乎爱情就是婚姻家庭组建和延续的根本。

但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完全基于爱情的婚姻并不多见,更多的人,尤其是在成年人的主流意见中,婚姻更多的是出于过日子的需要。在这三部电视剧中,成功的婚姻事实上更多的不是完全发自爱情的。

电视剧早就注意到了爱情和婚姻的复杂关系,并且加以表现。在《新结婚时代》中,顾小西年迈的父亲和年轻的保姆小夏组成家庭,很难说是基于爱情,但是他们确实是有感情基础和现实需要。顾教授同情小夏的遭遇,欣赏小夏的善良、诚实和善解人意,对小夏有着生活上的依靠和寄托;小夏敬重顾教授,同情顾教授老来孤独的境遇。而顾教授温文尔雅、宽厚体贴、睿智博学,也足以博取小夏的倾慕。尽管他们在年龄上相差很大,但他们的结合还是博得了观众的认可和同情。

更耐人寻味的例子或许是年轻的简佳与刘凯瑞和顾小航的关系。简佳曾经是刘凯瑞的情人,两个人的关系是基于爱情基础的,但简佳对婚姻家庭的向往,还是让她决然地放弃了这段感情。后来,刘凯瑞的妻子病逝,刘凯瑞再来找简佳的时候,简佳却选择了在她困苦时给了她极大安慰的顾小航。

在这些生活阅历丰富的成年人眼中,爱情的分量变轻了。他们看清了爱情的虚缈之处,对生活的营造更趋向于实用主义;他们彼此克制着爱情的冲动和盲目,更多地考虑婚姻家庭能否遮风挡雨,能否安顿疲惫的身心。

第二,爱情是不是维持幸福婚姻家庭的主要力量。

在1980年代的时候,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是讴歌爱情。那时的电影上,常常是自由恋爱的男女在风景优美的海边追逐嬉戏。越纯粹的爱情,越招人爱恋。那时,人们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30年后,人们开始反思爱情,因为仅仅爱情非但不能维持稳定的家庭,甚至就连爱情自身也无法捍卫。

《新结婚时代》中的顾小西和何建国是典型的“为爱结婚”,但是由于生活观念的不同,在处理双方父母关系的问题上,两人出现了严重分歧。这沉重地打击了他们对婚姻家庭的信心,甚至不得不以离婚来反省婚姻的意义。《中国式离婚》中的女主人公林小枫应该对丈夫还心存爱意,但是却因为人生观、价值观、情感诉求等沟通不畅,而与丈夫纠纷不断。只有爱情,是无法维持一个家庭的安宁和幸福的。

《半路夫妻》则通过再婚家庭的典型故事,说明了到底是什么因素对和谐幸福起着关键的作用。作品中有一句台词很有代表性:“婚姻啊,一男一女,挺像两个刺猬一块儿过冬,离得太近吧,扎!离得太远了,冷!就得啊一人削掉一边的刺,再贴一块儿,就不扎也不冷了,就得忍点疼。”这无疑符合大多观众的人生体验,幸福的婚姻家庭更重要的要素是体恤、理解、忍耐和奉献。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于家庭而言,爱情是不重要的。我们似乎可以把这些电视剧看作是对那种幼稚的爱情观念在现实中引发的问题的一个反思,对于幸福的家庭而言,光有爱情是不够的,爱情至上或许还是有害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伦理的变迁是这个剧变时代的缩影。生活在这个时代中的人们用自己的生活作为实验场所,在剧变中调适自己的身心,调适自己与爱人、家庭、社会的关系。他们用自己的肉身和灵魂探索着生活的道路,寻求安顿自己生活的方法,这些探索、建设,在电视剧中已经有着充分的反映。我们新的生活法则,也将在这些平常百姓柴米油盐的生活中诞生,而不是在任何别的地方。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小西婚姻家庭婚姻
试论青年婚姻家庭话语主导权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山西:“五色”分级预警处置婚姻家庭矛盾纠纷
延平区推动婚姻家庭 矛盾纠纷化解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好朋友
是我抢了你的体重,你抢了我的智商吗
是我抢了你的体重,你抢了我的智商吗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