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象奇观中的新闻情感

2009-10-23 05:27
新闻前哨 2009年9期
关键词:襄樊日全食日食

任 浩

7月22日,一道“孕育”了500年的天象奇观如约来临。她来得婉约,走得匆忙:她是短暂的,却留下了永恒的辉光。正是新闻媒介的诗意定格,让这瞬息万变之景,沉淀为美轮美奂之史。

日全食之美,是大自然对人类的特别馈赠。在神秘的天象变幻面前,新闻记者既激动又不安,因为即便倾其所有,也无法尽述这美的瞬间,但却可以做到少留遗憾。

日全食之美,也是展现新闻记者创造能力的一扇窗口。媒体关于日全食的集束式报道,对于日食奇观各具特色与个性的情境营造,同样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试以楚天都市报襄樊版为例,略作评析。

差异化布点,凸显地域特色和服务情怀

此次日全食,湖北境内武汉观测时间最长,因而省内媒体均在武汉布下重兵。楚天都市报于日全食前一天策划推出了8个版的“观食指南”,日全食次日又做了30多个版,几乎将武汉、全省、全国、国际各个重要节点的日食情况一网打尽。

省版已有如此详尽的报道,而襄樊处于全食带之外,只是南漳、宜城等地可观测到短时全食景观。在报道空间被挤压、新闻信源不充分的情况下,襄樊版对日食的报道,采取了差异化布点的策略,既与省版互补,又突出地域特色。

由于省版报道的火力点主要集中在武汉。我们瞄准襄樊市民的需求,着力做足本土文章和服务文章。

襄樊版在同城媒体中率先发布了关于日全食的消息。为增强报道的权威性,事先采访省天文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高布锡,告诉读者最佳观测点位置、观看日全食需注意的细节等信息,并及时报道公安、交警、交通、城管、路政等部门制定应对措施、完善应急预案等情况。

7月21日,4路特派记者分赴枣阳、宜城、南漳、保康,在各个观测点提前待命,当晚发回四地百姓喜迎日全食的图文报道。

为增强服务的针对性,襄樊版与襄樊市科协合作。面向全市征集50名天文爱好者,到天文馆看日食,并免费发放200多幅日食观测镜,受到读者欢迎。

日全食当天。襄樊版编辑部派出十多名记者,在人民广场、小北门、烈士塔以及医院、火车站、商场超市、公园动物园、主要交通路口等地定点守候,观察日食之下的点滴变化。

23日,襄樊版用5个版的篇幅报道日食,同省版30多个版的“世纪大日食”特别报道相呼应。形成由近及远、从区域到全景的报道格局,多角度、宽视野、全方位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报纸对日食下物换景移与人世百态的记录与描述,也体现了媒体为历史存照的社会功能。

个性化追求,注入情感元素和审美趣味

新闻观照当下,记录历史,行文之要在于平实。但平实并不等于不要个性,千篇一律,苍白无力。

新闻不是想象,不需要矫情与抒情,但在日全食这样的罕见天象面前,新闻产品在真实的基础上。不妨适当加入些许诗意与浪漫的调料,在报道中注入情感元素和审美趣味,让纸上的视觉享受与自然的天赐之美相匹配。

这种个性化追求,主要体现在标题制作和版面语言的灵活运用等方面。

且借月翁遮烈日,一城夜色一城绢。这是一版正头通栏标题,避实取虚,重在意境营造,“且借月翁”有点夸张,但却透着一股无可阻挡之气,“一城夜色一城绢”与压题照的意境十分契合:日食之下,古城襄樊笼罩在一层薄雾轻纱之中,美不胜收。

日全食发生之时,恰逢天公“捣乱”,襄樊上空云层密布,只是在快结束时太阳才羞答答地露脸,市民多有失望和遗憾之感。对应这种情感。二版日食主消息标题定为:没有黑夜。只有黎明和黄昏;现场新闻标题:看到了!但意犹未尽——将报纸的情绪与读者的情绪融为一体。

类似这样情感化的标题,在其他版面也频频出现。如“盆里映出一勾‘弯月”、“油桃之乡一夜无眠”、“太阳见证你的美丽”等。

图片版除了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外,特意选发一位襄樊网友专为本报填写的一首诗:千年对望一线牵,百载相守艳阳怜。信手舞得云遮日,一城夜色一城绢。寥寥数十字,言约而意丰。

在一版的处理上,鉴于当天一版有半版广告,襄樊版打破常规,用图片唱主角,以一张通栏照搭配4张小照片,通栏照取全景,配照取特写,主次分明。虚实相间,尤其是“古寨入夜”、“天狗吠日”两张照片。神形皆妙,意境幽远。整个版面犹如一幅新闻连环画,情趣跃然纸上,美感顿生心间。

集约化编排,力避信息重叠和视觉杂乱

央视新闻频道有一句宣传语:全媒时代,信息就是选择。这种选择。包含信息整合与筛选、产品打磨与包装、价值判断与确认等多重内涵。与电视新闻相比,纸质媒体更应在这些方面精耕细作,发挥优势。

日全食的出现,让我们再次领略了全媒时代信息传递的快捷与驳杂。电视直播与广播的同步跟进,让市民“等距离”地感受日全食的魅力;网络、博客、播客、拍客、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快速更新,让受众第一时间获得感官与视觉的享受。

在这样的传播语境中,报纸如果简单地“跟风”,满足于信息的发送和堆砌,显然无法获取传播上的优势。

与网络的海量资讯、即时更新相比。报纸的优势在于分类整理、集纳编排,在于以精心提炼和组合揭示新闻事件内在的蕴意与外在的关联,在于以独具匠心的版面语言表现新闻背后的人文情感。

日全食当天,编辑部派出的各路记者,采写了一万多字的稿件,拍摄了大量现场图片,而次日可用的版面只有5个半版。在参照省版内容分割的基础上。襄樊版结合当地新闻发生的特点,分别设置封面版、全景、县市、影像、现场5个板块,并冠以“约会日全食”的总眉题,将一些内容相似、特点相近的稿件合并同类项。将真正有新闻价值的稿件放大突出处理。同时采用链接、专家解读等方式,对观众感到疑惑的问题作出权威解答。同样的新闻事件,经由记者、编辑、夜班老总等数道工序,不断优化编排结构,提升二次创造水平,从而让读者获得对日食的系统感观与认知。

随着日全食的转瞬离去,电视与广播语言淡出观众视野,网络中的日食报道则淹没在无边无际的信息海洋之中,而那些画面精美、编排有致的报纸,被许多天文爱好者精心收藏,成为他们可以经常翻看与回味的珍贵记忆。

猜你喜欢
襄樊日全食日食
日全食
改变世界的三次日全食
壮美的日食
形形色色的美食服务车
EasyNight日食小题板
日全食
食用菌规模化种植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日全食令亚洲很兴奋
三国时期襄樊的战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