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秋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音乐教学要突出的特点是以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让他们在游戏与娱乐中学习音乐知识、陶冶生活情操。
一、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不能只局限在对教材的学习,这样不但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也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违背了音乐教学的宗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才能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兴趣的前提下,不知不觉的掌握了所学的音乐知识,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二、营造优美情境,培养审美意识
小学音乐课中营造的优美情境,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情趣、增强少年儿童审美意识、完善少年儿童人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营造的优美情境,需要教师积极、主动的音乐表现。在上欣赏课《龟兔赛跑》时,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扮演小白兔,都不愿意当小乌龟。然而欣赏表演结束后,乌龟却成了孩子们的偶像,因为他们从音乐中体会到了乌龟的执著和勤奋,白兔的骄傲和懒惰。讨论后,孩子们认识到,乌龟虽丑,但行为很美,白兔虽美,但行为很丑,孩子们的审美意识在优美的音乐中得到了升华。
三、创设操作情境,激发表现意识
学生的创作能力是无穷的,在他们即兴表演时,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开发音乐课程资源,把现代化教学工具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再现教材的情境,巧妙设置参与活动的情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现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充分挖掘与春天相关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优美的春的旋律中,操作表现,参与学习,在活动中,激发表现意识,提高表演水平。
四、创设学科整合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多学科的整合的教学形式是积累广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及时的与其他学科老师进行沟通,根据学科内容创设综合性学科学习的情境。例如,《春姑娘》一课就具有很突出的综合学科性质,所以,我在教学时注重了音乐与美术、语文等等学科之间的联系。通过创设多学科的整合情境,来达到完成音乐学科的教学任务。这样综合性多学科整合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音乐课的学习效率。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尽可能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显示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潜在能力,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收获的快乐,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滨河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