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芹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照理现在的数学教学更精彩,学生更容易学好。但是在我的实践中,有不少的学生放弃了数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该不该、能不能拉他们回来呢?对此,我做了不少尝试。
一、诱发求知欲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我决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我经常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并且不断增设重重的障碍,为了抢先解决问题,碰到障碍学生往往会对新知识有所渴求,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就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切入点。
二、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数学中枯燥的概念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概率预测这一课,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我做了如下改进:我把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幸运52”中翻笑脸的游戏引入课堂,极大的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最后,我准备了一份“丰厚”的奖品,让同学仿照上面设计一个游戏方案,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怎么设置方案自己机会才大呢?游戏
与数学概念无形中连在了一起。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三、亲近学生,分层教学,鼓励成功
既然存在学生间成绩差距大的问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要如何兼顾也成为了我的教学难题。我在实践中首先想到的是亲近学生,我先要让学生在心理上认同我,通过加强备课和自身解题能力让学生信服于我扎实的基本功,我不错过每一次的表现机会,比如计算中,我经常让学生出题我们比赛,或者通过当场答疑震慑住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博学进而愿意接近老师。对于差生我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通过帮助他们设立相应的目标,让他们从教师的信任和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优生,我放手让他们独立处理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让他们从中经受锻炼,体验成功的欢乐,增进学习兴趣。对于中差生,我特别注重他们上课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和建议,让他们抛去心理负担,让他们从处理简单的问题中增强自信,从陆续出现的成功中培养兴趣。
四、设计与语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重视每一节课,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感到困难的还有繁多的公式定理,记不牢,也就用不好,而单纯的死记硬背,又往往容易记错。这时我对某些公式加以概括提炼,找一些形象的口诀、图表,学生会很感兴趣,乐于接受。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我就归纳为:“同大取大,小、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解无边。”
其次,教师的语言深入浅出,语言风趣幽默,也能很好的吸引学生。
作者单位:山东省惠民县辛店乡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