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过程 快乐习作

2009-10-23 05:27奉红红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5期
关键词:好作文闪光点词语

奉红红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的前三条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经过这么些年尤其是这两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教学成功的第一步是让学生愿意写。只要让习作成为孩子们心中快乐的事情,那么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为了让习作能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掌握好几个“第一次”,别让孩子对作文“望而生畏”

很多学生和老师都对作文望而生畏,其实如果把握好几个第一次,孩子们就不会怕作文。

1.消除作文恐惧,上好第一次作文课

这个学期我担任的是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开学第二周,我就上了第一次作文课。那天,我首先很郑重地告诉孩子们,这个学期开始,将有一只老虎来跟我们较量一番,这只老虎就是作文。然后,告诉孩子们,别看它是一只所谓的老虎,但是老师以前教的哥哥姐姐们早就证明了,它只是一只纸老虎。当孩子们一个个兴趣盎然的时候,我告诉它们,其实作文就是“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只要会说话,就不怕写作文。孩子们这回高兴起来了。紧接着我便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勤”字,告诉孩子们,写好作文的秘密武器就是“勤读”“勤写”“勤观察”。同时把以前教的一个孩子的作文念给他们听,告诉他们这个孩子是怎么认真看书,积累到丰富的词语,又是怎么样每次作文都认真写,才写出这样的作文来的。最后信心满满地告诉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将来的作文,一定会比这个姐姐写得更棒!”

消除了对作文的恐惧心理,第一次作文又显得尤为重要。教材上的第一次作文是“快乐地玩”,我设计了好几个有趣的游戏,带着全班孩子一起玩。玩的过程中带着他们边观察边解说,然后鼓励孩子们用上自己学过的好词语好句子,把玩的时候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说说。孩子们发言很踊跃,大家基本会说之后,再让孩子们记下来。很欣慰的是,写得最好的孩子竟然写了六百多个字,一般的孩子都能写上三百来字,这是我都没有想到的。

2.发掘闪光点,点好第一次作文讲评

第一次作文讲评也是很重要的。我采取的是详批详改,然后找出每个孩子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只是用好一个词,都进行了表扬和鼓励,这样,孩子们写好作文的信心更足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相信把握好这几个第一次以后,孩子们不会再对作文“望而生畏”。

二、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观察能力,别让巧妇无米下锅

很多孩子作文最愁的是没有事情可写,不知道写什么。针对一点,我首先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孩子们的生活,活动中时刻不忘记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利用黑板报和语文课前几分钟来个“我的新发现”大比拼,鼓励孩子们将自己的新发现,以口头作文的方式说出来。很多时候,我自己也以好朋友的身份,以口头日记的方式,跟学生谈谈自己每天记忆深刻的见闻和感受。这样,很多生活中有意义的小事逐渐进入了学生的视野,习作起来,自然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了。

三、随时渗透,让习作指导贯穿语文教学始终

要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光靠一个星期一次的作文是不行的。在语文教学中,我时刻注意渗透习作指导。教生字,哪个词语可以用到我们的作文里去,该怎么用;分析课文、讲故事,我也会讲着讲着挑出好的词语和句子让孩子们读一读;孩子们的生活日记,常常是我津津乐道的话题……

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已经觉得,作文原来就是这么简单!

四、“敲敲打打”,和孩子们一起享受成功的乐趣

说到这点我其实比较自豪,教语文这么多年,为了鼓励孩子们写好作文,让他们享受作文成功的乐趣,我总能利用可利用的条件,将孩子们有闪光点的作文用铅字打印出来,并在教室墙壁或者黑板报上予以“发表”。瞅着自己的作文被“发表”,听着老师的表扬,看着同学们羡慕的眼光,孩子内心那份成功的喜悦是无以言传的。偶尔还将孩子们的佳作向作文杂志推荐过,《小溪流》《邵阳日报》《新星美文集》《小学生阅读与作文》,还有《快乐作文》都有登载过我指导的学生作文。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孩子们写好作文的信心自然更足了。作为教师的我,在陪同孩子们享受成功的乐趣的同时,在作文教学中也采撷到了童真、童趣,享受到了教育的快乐!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是,我很高兴地看到,在我的作文教学中,通过这几方面的努力,我的孩子们不再把习作看成一件头疼的事情,而是每次习作都成了一种快乐!一件事,只要能快乐地去做,即使做得再怎么不好,经历那个过程也是一种享受。

作者单位:湖南省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小学部

猜你喜欢
好作文闪光点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好作文从“欣赏”中来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好作文
浅谈唤醒学生“闪光点”的方法
抓住闪光点,“流水账”也能翻出浪花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