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一丽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幼儿的语言学习主要是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个时期,幼儿的语言发展十分迅速,词汇量日益增加,孩子可以简单、连贯地叙述见闻,表达思想。现代理论告诉我们:语言发育是智力发育的基础。因此,幼儿语言的培养,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开阔幼儿的视野,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使幼儿想说、敢说、会说。
一、努力创设多听、多看、多说的室内外语言环境
婴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实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感性认识,继而上升到语言表达。
1.培养幼儿注意倾听,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让幼儿多听,是为了发展倾听习惯,要求幼儿会听,能听得懂,理解话语的意思。
2.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学习观察。给幼儿创造条件,采用直接形象的方法,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如给幼儿讲“春天”的故事之前,先告诉幼儿:春天到了,大树、花草、人、天气、小动物都有了变化。然后,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查找,让幼儿根据自己观察的内容,亲身体会,积极发言。在下雪天,观察雪花的形状,幼儿可以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一团团飘落下来,引导幼儿欣赏房上、树上、地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美丽极了。然后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欣赏雪景,相应地丰富了词汇。通过观察,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在幼儿直接感知中发展了语言。
3.利用谈话法,让幼儿多说。一方面,在组织幼儿集体学习时,要注意启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更要注意给每个幼儿“说”的机会。比如,设置区角活动“悄悄屋”,意图是有效利用教室里的每一寸空间,给孩子创设一个安静自由的语言空间。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一些语言表达良好的幼儿成为这片小天地的主人,还有一些比较腼腆的小朋友在悄悄屋也能大胆演讲,语言表达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与幼儿接触的一切时机,进行诱导式交谈。总之,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说”的环境,让孩子练习“说”,学习“说”,在“说”中学“话”。
4.鼓励幼儿说完整话。幼儿不仅需要掌握许多词汇,还要学习运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完整地说一句话到连贯地说一段话,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何引导幼儿说完整话呢?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是运用简短的词表达自己的意愿,教师上课时就要注意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一句一句地教,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
二、采用多种游戏方法,刺激幼儿的语言表达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在思维中的主要职能是参与形成思维,幼儿许多时候有了强烈的表达愿望,但由于语言发展没有跟上思维的发展,因此,头脑中想的问题不能很好的用语言表达清楚,使幼儿当众表达没有把握,容易出现胆小、羞怯的心态,有的更是不爱回答。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得无拘无束、轻松愉快。作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的语言,自始至终伴随着游戏,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语言实践的良好机会和最佳途径。因此,我们要尝试采用多种游戏方法,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效果。比如在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之后,让幼儿分组演讲,充当故事里的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等,让幼儿边演示动作边讲,加深幼儿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思维和创造性语言就能获得快速的发展。
三、教幼儿学习运用礼貌用语,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谦逊文明,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好感。教幼儿使用礼貌用语,能刺激他们的语言兴趣,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进行文明礼貌的语言教育时,我们应“正面教育与具体行为相结合,”让他们与小朋友们交往时,处处注意运用礼貌用语,使孩子直观形象地理解礼貌用语的含义。
总之,在培养幼儿学习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采用多种游戏方法,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兖州市兴隆庄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