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门的古意

2009-10-23 05:26陈团结
旅游 2009年10期
关键词:文房四宝碑林学府

陈团结

一个黄泥圆锥上刻上几个小孔,声音竟如此哀怨,闻声问之,卖埙人会仔细讲解,这就是贾平凹先生《废都》里描述的古老的乐器——埙。

在古城西安南门内东侧,有古韵十足的高大牌楼,牌楼上方是“书院门”三个金灿灿的颜体大字,两旁是“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的醒目对联,牌坊下一条连绵的仿古街,街里店面林立,或文房四宝,或古玩字画、或玉器手工艺,总之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这条街在西安内城里,紧挨着南门的东侧,属于闹市中幽静之地,只能步行,现代化的汽车只能绕道而行。漫步巷内,深巷里传来低幽的埙声,闻音心静,闹市中的喧嚣彷佛从踏入门楼那刻起,浮躁之气荡然无存。那低沉的乐声,让无数外地人痴迷,一个黄泥圆锥上刻上几个小孔,声音竟如此哀怨,闻声问之,卖埙人会仔细讲解,这就是贾平凹先生《废都》里描述的古老的乐器——埙。

明代集资倡学,在当时的保庆寺边上创办了关中书院。明清二代著名学者李二曲、柏景讳、刘古愚、牛梦周等在此讲学。

沿着青石铺就的马路,缓缓而行。门口卖千丝饼的老太太,过来问你,要不要买个啊?我笑着摇摇头,心想真正的“食处”应在街的深处吧。眼前的路,青石铺开,漫染墨香,路旁是明清的仿古建筑,那气氛不由得让你遥念古人。顺着古街走不多远,在街左首“关中书院”矗立其中。 “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书院门这条古街因此得名。

1903年,书院改名陕西第一师范学堂,为当时西北五省最高学府。名士邵力子曾在此执教,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在此读过书。从1982年起,这里便成为了西安师范学校的校址。如今,走在古色古香的西安师范,处处可见青松盘桓,古树参天,几百年前的学府气息尤存。

经历了四五百年风风雨雨的老街,能体会到一种西安人最本色的生活,一个曾经帝京的辉煌背影。在书院门两侧的小摊铺上,比较显眼的东西有两样:毛笔和埙。文房四宝之一的毛笔自不多说,由此也可知西安书画之盛。西安比较特殊的是埙,埙是中国最原始的一种乐器,黄泥烧制而成,圆锥状,有点像葫芦,身上有八个小孔。据了解,第一个埙是从西安东郊半坡遗址中出土的,由此推测,6000年前,原始部落里已靡靡之音。西安文人贾平凹喜欢吹埙,埙的音质浑厚悠长,回味悠远,他在《废都》里的描述,更给埙增加了几分神奇色彩。后来一些西安人也学会了吹奏埙,做起了卖埙的生意。走在书院门,耳边常常会有卖埙的摊主吹奏的寥寥埙音,埙几乎成为了西安的一种标志性的物品。能够凝聚此种佳音的智慧,也就非先人莫属了。

来到这条街,看到这里的碑帖拓片和皮影,眼前总能浮现出才子佳人的期会,小生跪拜求师之景。和老北京的驴皮影不一样,这里的皮影都是用牛皮做的,透明度更好,帷幕落下,透光射影,好戏上演了。每张剪纸都是一个故事,这里的故事皆是完美的结局。各式各样的玉玺和印章,在隔世是上流权贵的符号,如今花上数十元钱,可以专属于你我。

转过街角,走进一个小巷,就像一出出折子戏,龙源剪纸社狭窄的墙上,挂满了秦腔脸谱、生肖动物、戏剧人物等的剪纸,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格。能叫得出名字的就像“八仙过海”、“清明上河图”、“金陵十二钗”等。鳞次栉比的商家设在路两边,集中了碑帖拓片、名人字画、印章印谱、文房四宝等一百多家店铺。在二三层雕栏楼阁上,挂着一色的黑底金字牌匾,书写着文萃阁、醉书轩、聚看斋、皓月宫等店名,刻尽儒雅祥瑞之言,再现了昔日的辉煌。

街边有高大粗壮的中国槐,伸展的虬枝用钢筋支撑着,尽显苍劲的风骨。国槐后面,隐藏着闻名中外的西安碑林,旁边是著名三学街(因清代的长安学、府学、咸宁学均设在这里而得此名)。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西安碑林不仅是东方石质历史文化的宝库,更重要的是书法艺术的宝库,享有“书法艺术故乡”的美誉。

夜幕降临时,各店面就纷纷打烊,这条街上有古朴素雅的路灯,书院门没有夜景,在不少游客看来,是一种遗憾。书院门独处一隅,抵挡着现代化西安市的诱惑,尤其紧邻的南大街的繁华与喧闹。夜的静,街的深,正是古人闲情雅士的真谛。

猜你喜欢
文房四宝碑林学府
文房四宝
The Changes of Chinese Painting Tool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Water
困境
文房四宝
创新机制打造全国首家非公企业党建示范“学府”
西安碑林
游青田东方碑林
开封行吟
如何选择美国高等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