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宽 逢格炜
[摘要]电视剧《北风那个吹》集中表现了牛鲜花的“爱”与帅红兵的“悔”。剧本用轻快幽默的台词和生动的知青生活细节再现了多才多艺的知青帅红兵和东北姑娘牛鲜花跨越20多年的爱情故事。它的创作基于现实,又充满了梦想的成分。它代表了一种怀旧情结,这种怀旧情结又是一种文化策略,一种对精神空虚的弥补。
[关键词]《北风那个吹》;悔;梦想;当代意义
《北风那个吹》是《闯关东》编剧高满堂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剧本用轻快幽默的台词和生动的知青生活细节再现了多才多艺的知青帅红兵和东北姑娘牛鲜花跨越20多年的爱情故事。粉碎“四人帮”前,1975年冬天,68届下乡知青帅子惹了事:由于那个年代文化的贫瘠和饥渴,帅子偷阅司汤达的《红与黑》并到处演讲,被公社抓了典型,由新来的大队长牛鲜花负责教育。牛鲜花憨厚质朴,是全县有名的“铁姑娘”,在教育帅子的过程中,这本世界名著使二人渐渐走近,帅子的多才多艺、顽皮率直,给牛鲜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文化的渴望使二人打开了封闭的心扉。牛鲜花竭力而小心地保护着帅子,尽管牛鲜花十分地喜欢他,但是为了他的前途,为了他能顺利地回城和父母团聚,她一直把情感之火埋在心底。直到帅子为了抢救集体财产受了重伤.而帅子父母因为有问题不能照顾儿子,牛鲜花毅然把帅子接到家里精心伺候,直到帅子病好了,牛鲜花才把这一切告诉帅子。帅子也在这场大病中感受到她质朴宽厚的高尚品质,毅然和牛鲜花结婚。
36集电视连续剧《北风那个吹》通过下乡知青帅红兵与两个女人——牛鲜花、刘青几十年的感情纠葛,表达了创作者对人生。特别是爱情、道义、责任的理解。这部电视剧播出后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有一位电视观众这样描述他看电视剧《北风那个吹》的情景:“看起来,放不下,牵肠挂肚,热血沸腾,浮想联翩,激动不已。这种共鸣,自播出《渴望》之后,是很少遇到的。”∞“北风”的故事背景虽然是白雪皑皑的北大荒.但剧中年轻人却焕发出此前知青题材电视剧中少见的别样光彩。无论是帅子在冰湖上练习芭蕾舞《智取威虎山》还是小伙子们热情洋溢地练习“革命对口词”。镜头里处处洋溢着蓬勃的青春气息。“北风”剧中另一大看点就是“佟掌柜”闫妮了。电视剧《武林外传》的演员全都表现不俗,喻恩泰、沙溢如今都是表演“多面手”了,.这次剧中最憨傻搞笑的“佟掌柜”也不负众望。闫妮扮演的牛鲜花是个全县有名的“铁姑娘”。与“佟掌柜”相比,牛鲜花虽然也是同样的泼辣能干,但辛辣中她却带着几分温柔和深情。那种纯朴和真挚很是令人动容。总之,李树友先生认为,第一是故事好;第二是人物形象塑造得好;第三是歌曲《北风那个吹》贯穿全剧,用得好。但是我们认为,没有好文本不行,但是光从文本上解释是不够的。苏轼说,手指、琴弦配合,才能创造出美妙的音乐。我们同样可以说,电视剧《北风那个吹》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在于它有一个好的文本,还在于它所包含的意蕴关乎时代,契合人心。电视剧《北风那个吹》的成功是文本上的成功,更是文化意义上的成功。因此,对电视剧《北风那个吹》,我们不仅需要文本上的解读,更需要文化上的阐释。后者不但是有效的,而且是必要的。
一、爱与悔
在电视剧《北风那个吹》中,刘青和牛鲜花都对帅红兵付出了真爱。刘青一直爱着帅红兵。当他有性命之虞的时候.她不惜拿自己的贞操和别人交换。这种爱情不可谓不深。而当帅红兵与牛鲜花结婚、自己的婚姻也非常不如意后,刘青将自己的不幸归咎于牛鲜花,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刘青对牛鲜花的这种恨源于对帅红兵的爱——爱越深,恨越切。
牛鲜花同样深深地爱着帅红兵。在农村,她一次次保护他化险为夷;在城市她一次次帮助他度过难关。刘青会因为他得了失语症而与他疏远,牛鲜花却会在这种情况下与他结婚,准备照顾他一辈子;刘青为了达到报复的目的不惜拆散帅红兵的家庭,让他身败名裂,经受良心的谴责,牛鲜花却仍然一如既往地赡养他的老人,照顾孩子.包括并非自己生的、仇人的弱智孩子:当生命的黄昏。帅红兵以帮助牛鲜花的方式为自己的过失赎罪的时候.刘青大发雷霆,将他开除——复仇的快感胜过了对帅红兵的体恤.而牛鲜花不计前嫌地关心他,照顾他,甚至倾其所有,为他治病。可以说,刘青的爱是自私的,有条件的;而牛鲜花的爱是无私的,不讲条件。牛鲜花对他的爱最初是爱情,后来因为爱他一个人而爱他的全家,最后转化为亲情,包容他,原谅他。
如果说电视剧《北风那个吹》在刘青、牛鲜花身上体现的是爱的主题的话,那么电视剧《北风那个吹》在帅红兵身上体现的则是悔的主题。当然,帅红兵的悔源于刘青、牛鲜花的爱。
当刘青告诉他自己为了他失去贞操后.帅红兵后悔没有好好对待她。而后,帅红兵好好对待她了——和她在一起,远走他乡,带来的是对牛鲜花的伤害。这一次帅红兵更加后悔。为此,他又一次走上了自我救赎的路,面对着牛鲜花的商业挤兑,他两次出手保护。这让我们想到了在知青点时牛鲜花对帅红兵的多次保护。而与牛鲜花相比。他所做的远远不够。因此,他始终陷入一种无法原谅自己的忏悔之中。
忏悔意识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意识,因为狼心狗肺的人是不懂得忏悔的;虽然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但是只要有忏悔之心,就说明他还没有放逐起码的道德、责任等。在帅红兵的忏悔中,我们看到的是一颗善良的心,一个大写的人,充满了对牛鲜花的爱。
二、现实与梦想
电视剧《北风那个吹》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包括文革末期和改革开放以来,是一部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的好剧。那些知青生活中的人与事、爱与恨、痛与悔都是拥有知青生活经历的人所遇到过的.今天因为这样一部电视剧而提起。便历历在目了。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电视剧《北风那个吹》让人想到生活,因而它是美的。
文艺源于生活。电视剧《北风那个吹》在美学意义上的成功是创作者,特别是编剧高满堂深入生活的结果。高满堂先生曾在辽宁南部插过队,有过5年的知青生活经历。他说.剧中很多生活细节都是他的亲身经历。比如帅红兵看《红与黑》,看完后给其他知青讲《红与黑》的戏就曾发生在高满堂先生身上。而知青回城后,在重重的苦闷与困难中,很多人不适应,好人变坏、背信弃义、抛妻弃子的事并不少见。知青点的婚姻解体,先回城的再婚,也都是高满堂先生身边发生的。高满堂先生说:“创作这部戏比我写《闯关东》轻松多了,根本不用采访,剧中角色都是蹦着跳着要出来表现,创作的时候我也是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很有意思。”有了丰厚的生活积累,创作起来当然容易得多,也真实得多。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一篇作品就像一场白日梦一样。”电视剧《北风那个吹》表现了一个男知青的白日梦。
有文艺才能。能赢得女性的青睐,包括最漂亮的女知青和有魄力、令人敬佩的女领导,在失意、犯错误的时候能得到一如既往的关心与爱护……这个梦在电视剧《北风那个吹》中显现在帅红兵身上,在现实生活中也融入了创作者的情感与思考,承载了创作者的希冀与梦想。这种希冀与梦想尤为明显地体现在创作者倾力塑造的一位近乎完美的女性——牛鲜花身上。她太伟大了,以至于有人产生怀疑: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弗洛伊德先生说:“创作家所做的,就像游戏中的孩子一样。他以非常认真的态度——也就是说。怀着很大的热情——来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同时又明显地把它与现实世界分割开来。”。既然是梦,又何必追问是不是真的?我们认为,人身上同时具有两种文化精神,一种是高尚的,把人引向崇高;一种是卑下的,把人引向下贱。创作者在电视剧《北风那个吹》中创造了一个高尚的“幻想的世界”。是他们内心向往崇高的一种体现,这种体现叉把电视观众引向崇高。
三、怀旧情结与当代意义
情结一词来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指的是源自本能的情感纽结。弗洛伊德提出过恋母情结,后来有人提出过恋父情结。其实,情结何止两个,怀IEt'隋结也是客观存在的。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太说的“一代不如一代”是一种恋旧情结.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大陆的毛主席热是一种恋旧情结,电视剧《北风那个吹》引发了广大电视观众,特别是当过知青有过上山下乡经历的人对知青岁月的回忆.也迎合了他们心中被现代化压抑了的怀旧情结。他们所怀念的过去是苦还是甜、是悲还是喜、是爱还是恨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是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的浸润着深厚生活体验的故事。虽然知青岁月已经成为过去,但是作为一种宝贵的人生经历,一段重大的历史它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荡然无存,而是化入了一代人的精神血液,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难道电视剧《北风那个吹》的意义仅仅是怀旧吗?新历史主义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很显然,《北风那个吹》是有当代现实意义的。
第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庸俗实用主义盛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逐渐淡漠,人们不禁怀念过去。比如1990年代流行的歌曲《小芳》表现了创作者“对于一种古典的女性美的怀念”.就基于两个基本前提:“一方面是他现在已经不再生活在那而,小芳与他之间已经有了距离;另一方面是他对现在的生活并不满意。”电视剧《北风那个吹》让创作者.也包括电视观众们看到过去的人们爱也好恨也好,活得都是那么真实,情感都是那么真挚,从而在现实的巨大落差中想象性地满足了我们对传统美德的渴望。
第二,如果我们据此认为人们真诚地怀念“文革”、真的想回到“文革”,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电视剧不仅仅是艺术品,还具有商品属性。作为商品,电视剧通过满足电视观众的情感诉求来获得人们的关注不失为一种成功的文化生产策略。因此,无论创作者承认与否,电视剧《北风那个吹》都进入了商业化操作系统,成为赢取商业利益的手段。而电视观众在如痴如醉地欣赏的同时“体验到的至多是一种暧昧的怀旧,一种奢侈与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