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走西口》的熟语运用

2009-10-23 08:25孙云英
电影文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救赎

孙云英

[摘要]对于格雷厄姆·斯威夫特新作《昼之光》,评论界多从叙事结构和侦探小说等视角加以评说。莎拉为什么会杀死自己的丈夫,乔治又为什么会爱上莎拉?对于这些问题,评论家们却无一涉及。本文试从解决这些问题入手,指出对于男女主人公而言,爱或战是各自的救赎之道,但只有仁爱宽恕才是最终解决感情矛盾化解个人仇恨的惟一途径。

[关键词]《昼之光》;救赎;爱;战

在沉寂了七年之后,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终于推出了继布克奖作品《最后的遗嘱》(Last Orders,1996)之后的第一部小说《昼之光》(The Light of Day,2003)。该小说沿袭了他一贯简练、凝重的语言风格,以第一叙述视角讲述了一天内发生的事。这天,私人侦探乔治·韦伯先去公墓替因杀夫人狱的莎拉看望了她两周年祭日的丈夫鲍伯,下午又照例去女子监狱探望了莎拉。在这一天之中,乔治又断断续续地回顾了两年前莎拉雇他盯梢丈夫,后又亲手杀死他的前因后果,以及自己儿时发现父亲的私情,多年前被警局以“腐败”的罪名开除,妻子弃他而去,而女儿海伦却回到自己身边的种种事情。

评论界对于该小说的反应可谓褒贬不一。有些批评家将之与格雷厄姆·斯威夫特以往的作品做比较,认为这部小说的背景“局限于伦敦南部几个邮政区之内”…其人物“也局限于白种,社会中等阶层”,因此都相当“沉闷,单调。有些则从侦探小说的角度分析该作品的叙述结构和互文性,英国卫报称之为“颠覆了叙事结构的侦探小说”David Malcolm则认为其部分情节使人联想起Dashiell Hammett的The Maltese Falcon(1929)和GrahamGreene的The End ofthe Affair(1951)。但故事中的莎拉为什么会杀死自己的丈夫?乔治又为什么会爱上莎拉?对于这些问题,评论家们却无一涉及。本文试从解决这些问题人手,指出对于男女主^公而言,爱或战是各自的救赎之道,但只有仁爱宽恕才是最终解决感情矛盾化解个人仇恨的惟一途径。

一、莎拉的救赎

莎拉为什么会杀死自己的丈夫是本书的一大疑点。有些评论家将之描述为“毫无动机的非理性行为”。Hermi-one Lee在其书评中也提出了“如何解释生活中无法解释之事”的疑问。本文认为,这场表面的悲剧无论对鲍伯还是莎拉本人,实质上都是一种感情的解脱,心灵的救赎。

莎拉是个四十来岁的大学讲师,丈夫是妇科医生,收入颇丰,唯一的儿子在美国从事计算机工作,生活堪称完美。但莎拉绝不是沉溺于空虚寂寞的普通中产阶级知识分子,而是颇具“仁慈”“博爱”之心,这自然与西方社会盛行两千年的宗教精神不无干系。基督教教义即是积极地宣扬爱心的力量,“能够对全人类充满同情,视每一个不幸的男人女人为兄弟姐妹,将每一个遭人冷跟的孤儿当成自己亲生的孩子”。因此,她在见到克罗地亚难民克莉丝蒂娜时,大动恻隐之心:“她看上去失魂落魄的,就像刚得了场大病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莎拉和丈夫开车将她接到了自己家,正式收留了她。

没想到的是,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之后,鲍伯和克莉丝蒂娜竟产生了私情。丈夫到底会信守诺言,还是追随克莉丝蒂娜而去?这种不确定性深深地困扰着莎拉,所以她上门求助私人侦探乔治,希望他能够在那天跟随他们到机场,在第一时间告诉她问题的答案。其实,如果鲍伯果真跟克莉丝蒂娜私奔的话,即便乔治在最早时间告诉她,她也是无力阻止的。因此,让乔治跟踪汇报的意义只有一个,那就是早点知道答案。爱越深,想知道答案的急切感和焦灼感也就越强。

这一天如期而至,克莉丝蒂娜单身上了飞机,乔治立即打电话告诉了莎拉。在电话里,乔治听出了“她声音里的宽慰,高兴,还有感激……以及人们含着泪水说话的声音。”可以想象此时此刻莎拉心里的千滋百味:悬了几个星期的石头终于落下了,几个月感情的煎熬和忍耐也终于得到了回报。但是,她望穿秋水等来的其实已不是她所知所爱的丈夫,而是一个为了别的女人失魂落魄,甚至在回家路上曾两次试图自杀的“游魂”。万般的欣喜和希望就在那一刹那被粉碎击垮,绝望中她拿起了刀迎向自己深爱的丈夫。

对于鲍伯而言,不能与自己爱的人朝朝暮暮,甚至也许一辈子不能再见面,这无异于精神的屠杀,生命的终止,只有肉身的死亡才能使他超越人生的痛苦而获得真正的自由。可以说,这一刀帮助他完成了自己想完成而没有足够勇气完成的事,结束了一切的感情困扰和折磨。因此,死亡于他是通向感情自由的桥梁,也是获得心灵救赎的惟一途径。对于莎拉,她深情守候的是丈夫的回心转意,而不是徒有其表心却在他处的一副空躯壳。她多次声称“我不想开战,不想将此事战争化。……如果要不快乐,不快乐的和平总比不快乐的战争要好。”但这场噩梦并没有随着克莉丝蒂娜的离开而结束,现在面临的是更大的痛苦。因此,最终她还是举起刀走向了战争。结束丈夫的生命是对他精神的解脱,也是对莎拉的感情折磨的终结,是自我救赎获得精神自由的途径。

二、乔治的救赎

和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笔下大多数男主角一样,乔治是个生活饱经创伤的小人物。他原先是个警察,十多年前在处理一起案子时触犯禁律,被警局以“腐败”的罪名开除了。他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妻子蕾切儿也因为这事,毫不留情地跟他离了婚。可以说,乔治是个在事业和家庭上经受双重打击的倒霉鬼,生活一下子好像坠入了深渊,“羞耻”、“污点”等字眼在他的头脑中盘旋。特别是妻子的断然离去,更像是在他胸口插上了一刀。在小说中,乔治几次三番地回忆起妻子离弃他那天的情景:“我还记得那天的感觉一坠落的感觉,只是坠落,那种坠落时知道身下无处落脚的坠落,无休止的坠落。……坠落。从边缘坠落,从生活的悬崖边坠落。””

可以说,乔治正是现代西方人充满罪恶意识渴望救赎的典型例子。与莎拉不同的是,乔治寻求自我救赎的途径是爱,是保护爱,给予爱和接受爱。早在孩童时期,乔治就曾为保护母亲和自己的家而选择撒谎,向母亲隐瞒父亲的婚外情。同样是出于保护弱小者施予其仁爱的心理,乔治对陌生女孩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后来这个女孩成为他的妻子但又抛弃了他。被警局开除后,他开了家私人侦探所,实际上就是帮助家庭遭人破坏的已婚女性寻求公道和给予支持。他觉得那些女人们“来雇你做她们的侦探,做这个做那个,其实她们最想让你做的就是给她们一个拥抱。”私底下,他称这些女客户为“受害者”,而自己则是“圣人乔治”,是这些不幸女人的“安慰者”。

乔治第一次见到莎拉时就爱上了她。莎拉的双膝对于乔治所产生的联想并不是“美丽”,“诱惑”,“迷人”或“性感”等人们通常会采用的字眼,“被笼罩”,“无处可藏”这些与弱者的形象紧密相连的表达才是乔治对这双膝盖的真实感受。可以说,这双娇弱的膝盖触动引发了乔治保护他人的“圣人”心态,并因此爱上了莎拉。

在莎拉被判入狱后,他两周一次地前往探望,还按照莎拉的要求,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作为作业上交莎拉批改,两年来雷打不动,一直如此,以至被看守们戏称为“学童”。同时,他心里也很清楚,莎拉自始至终都爱着她丈夫,哪怕入了狱心里想的嘴上说的也都是他。应该说,乔治对莎拉的爱并不是物质的,世俗的,而是精神层面上具有宗教意义的爱。他两年如一日地前往看望,并不是出于一般意义上男女情侣间的思念。探监对他而言更像是一种仪式,一种通过肉体的磨难得到精神救赎的仪式,为莎拉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更像是乔治告别过去重新书写灵魂的仪式。

因此,乔治是由于自身生活的堕落和不幸才转而通过关爱保护莎拉——另一个受伤堕落的灵魂,来获得自身精神的救赎。可以说,他自己就是残酷的生活之战、感情之战的受害者,因此爱是他惟一的救赎之路,只有付出爱得到爱才有可能寻求精神的解脱和自由。

三、爱的救赎之路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在谈到《昼之光》时曾说道:“这部小说所包含的东西远比你眼睛看到的多得多。”在笔者看来,以爱作为救赎之道即是作者想要引发读者思考的一大主题。

相对于他的其他作品,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在这部小说中对爱寄予了更多的肯定和乐观。本书主人公乔治虽然也丢了工作,没了老婆,生活堕落,但就在他人生最潦倒落魄的时候,一向与他为敌的女儿却回到了他身边,将他从绝望中拯救了出来。乔治不无感激地将女儿的归来看作是“一种仁慈,一个奇迹”。在女儿爱的鼓励下,他学会了做菜,重新发现了生活的乐趣,并将两人每周一次的聚会视做重大节日。

乔治在回顾自己的生活时曾经沉思道:

“我不知道他在不在天上,不知道他是否有一张爱之网。但是我想我们之间的情况就应该这样。这世上应该至少有一个人会为我们撑起爱之网。……无论我们做了什么,无论有多恶劣,无论我们是否堕落腐败。即使我们做了最最坏的事,即使我们做了自己都想不到自己会做的事,还杀了人。即使那个人是我们曾经为之撑起爱之网的人。”

显然,乔治暗指的是自己的“堕落腐败”,为他撑起爱之网的是他的女儿。而他,也将为一个“杀了人”的女人撑起爱之网。小说末尾,乔治想象着莎拉踏出牢房重获自由的景象更是充满了宗教意味:“雾气消散……(她)终于踏入了明亮的昼之光中。”不免使人联想到圣经新约中上帝拯救人类,光明出现,驱走黑暗的象征性画面。而乔治对莎拉的爱正如救世主对芸芸众生的爱一样,充满了救赎的意味。对莎拉所做的一切,是时间的考验,情感的磨难,是对他人的救赎,更是对自己的救赎。

有评论家认为,感情的和解在格雷厄姆·斯威夫特之前的作品中或是徒然的希冀,或是充满了疑问,在《昼之光》里却第一次得以真正地实现。在小说中,感情的和解是通过爱和宽容达到的。正如《圣经》里所言,要宽恕一切人,人人相爱,甚至要宽恕自己的敌人,爱自己的敌人,帮助仇敌,为仇敌效劳,这样才能建立起理想的天国。仇恨敌对不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只有仁慈博爱才是获得救赎的惟一出路,这也正是作者在这部小说中所宣扬的思想。

四、结语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也许是名作家,但我不认为自己是什么‘权威。我对事情没有答案,有的只是问题疑惑。……我觉得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平凡的困惑之中。小说是种你可以坦言人生困惑的形式。”感情的困惑正是每个人生活中迈不过去的一道坎,是人类生息繁衍几千年来百思不得其解的一大难题。《昼之光》揭开了普通人生活的盖子,引发读者去思考生活中存在的伦理情感难题。但无论是什么样的爱恨情仇,只有仁爱和宽容才是惟一使他人和自己获得精神救赎的康庄大道。

猜你喜欢
救赎
《谢尔盖神父》中卡萨茨基的救赎之路
南锣鼓巷的“救赎”
欧洲豪门英超最需“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