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众艺术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发挥职能作用

2009-10-22 00:07许汝珏
神州民俗 2009年1期
关键词:文化馆

摘要:文化馆是政府为了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而设立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当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文章对群众艺术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发挥职能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文化馆;群中艺术馆;构建和谐社会

化馆是政府为了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而设立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当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文化馆具有综合性、普及性、社会性和服务性的基本性质。文化馆以文艺创作、组织活动、文艺培训、基层辅导、组建业余团队为主要功能。

一、社会职能

1.是宣传教育的职能,及时地向广大人民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开展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

2.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职能,目的是提高人民的思想品德情操,有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3.是辅导文化站和各种基层业余文化组织的职能;

4.是培训各种文学艺术人才的职能;

5.是繁荣群众业余文化艺术活动,搜集整理民族、民间文艺遗产的职能;

6.是组织音乐、舞蹈、曲艺、书画、小品、摄影等各种群众文化艺术门类的创作的职能;

7.是管理、统筹、联络社会文化的职能。

文化馆也是先进文化的宣传和传播机构,如送戏下乡、广场文艺演出等;文化馆还具有教学和培训功能,如办各类艺术培训班,肩负着各类艺术的普及、提高及民族、民间文艺的传承。文化馆应具备的功能决定了文化工作的公益性和群众性。所以文化馆的工作又叫做群众文化工作或大众文化工作。全国许多地方把文化建设作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但由于文化产品价值多数时候是以精神的、社会效益的形式体现,所以也有相当多的地方对文化的作用认识不足,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对文化建设未能给予应有的地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文化馆在当地的地位如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态度。

我认为,要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文化馆亟需解决以下矛盾:

1.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迫切需要和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文化服务所面临的经费短缺的矛盾。文化馆是公益性群众性的文化事业机构,它主要以社会效益的形式体现而不是以经济指标来衡量。因此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政府成为其经济来源的主要提供者。如重大节庆、文化下乡、群众性广场文艺的组织、社区文化活动、村镇活动、民族民间文化的普查、整理等。

2.计划经济下长期形成的落后的行政文化观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要成为资源并按市场规划要求获得双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权利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文化馆的工作都是行政文化的性质,它的一切工作實际上是在上级行政指令中完成和实现的,但社会发展到今天,行政文化对办好文化馆的工作、对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显然存在一定的距离。现在的文化应当是以一种资源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上,文化馆作为文艺的创作、传播、培训三位一体的事业机构,它首先应掌握和使用大众资源,让其最大化地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旧的文化管理模式和“十七大”要求文化体制创新之间的矛盾。如何建立一套有利于调动文化馆各专业人员积极性,有利于各专业特长发挥、专业人员能进能出的良性的竞争机制、管理机制和分配机制,是文化馆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文化馆是文化的创作、传播和培训机构,有自身的特殊性。文化馆必须从行政管理的模式下分化出来,建立一套现代的、科学的、适合文化特点的管理模式。

4.文化馆人员固定化和专业人才的市场配置之间的矛盾。文化馆工作人员的流动性很小,只要你进了文化馆的大门,不管你有用还是没用,不管你能力大小,都像进了“保险库”一样,能进不能出。但文化馆是一个文艺人才聚集的地方,是地方文化的代表,是地方文化的门面。文化人才的管理必须引入市场机制,优秀的资源应配置到最有用的地方。文化馆所面临的矛盾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内部的,有的是外部的。要解决这些矛盾只有一个办法,大力推进文化体制的改革。

要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文化馆目前应该抓好以下几件具体工作。(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长期以来文化人学习业务较主动,学习理论的积极性相对不够。文化馆是弘扬先进文化的排头兵,学习“十七大”精神,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最主要的工作职责。(2)抓好文艺创作,多出优秀的精品力作。(3)创新我们的活动。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于艺术来说,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没有创新,我们的艺术就没有活力;没有创新,我们的活动就缺少对群众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在以后的各项活动中,必须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二、文化馆在小康建设中的作用

文化馆是国家设立的公益性全民所有制机构,是发展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组织和辅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综合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活动场所。在改革的过程中,在如何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服务设施、服务机构、队伍建设,以及公益性文化如何统筹规划,是摆在文化馆面前的重大课题,就是如何利用文化艺术形式、借助宣传教育、组织辅导、举办活动、文艺创作、理论研究,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全面发展。

建设小康社会,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要,已成为时代的发展趋势。文化馆作为“国办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把握好公益性这个方向,坚定不移地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心工作提到日程上来,为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为繁荣城乡文化和提高全民文化素质起到发展龙头作用、阵地与桥梁作用,是文化馆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文化馆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在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最繁荣的时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人们思想文化观念也随之多样化,群众文化由过去的“教育型”转化为“休闲与消遣型”。特别是大众传媒的高层次发展,花样翻新的节目迎合着人们的口胃与需求,这就对文化馆的工作提出了高的要求。再者,在市场经济中,免不了社会上不良东西招引群众,污染社会风气,甚至危害社会环境,使部分群众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如黄、赌、毒、偷、抢等,这又是对文化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以正确地舆论引导人,以健康的文艺节目教育人,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陶冶人,来抑制不良风气的侵袭,这就是奔向小康社会的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文化馆的作用和地位是任何人办文化结构所不能替代的。“文化馆”是政府为了向人民群众宣传教育、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而设立的文化事业结构,是当地群众艺术活动的“龙头,”传播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弘扬主旋律,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为群众文化娱乐服务为宗旨,准确无误地引导人们进行健康向上的文化消费,积极为改革开放中的市场提供精神食粮,精神动力,确保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二)加强管理、提高人才素质的修养

随着小康社会进程的发展,富裕起来的人们,对艺术品味的追求越来越高,针对这种情况,文化馆利用人才优势,及时创办和培训自己的队伍,发掘艺术人才的潜力,其内容涉及书法、美术、舞蹈、乐器、影视表演及创作各种文化剧本等,通过培训,提高队伍的艺术素质,满足社会的需求,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各门类艺术人们以点促面,辐射社会各阶层,促进本地区的群众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不同程度弥补群众文化活动中人才的短缺现象。应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开拓创新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局面,从而推动在市场经济下的小康社会的发展。

但要想在小康文化建设中提高人才素质,与其有所作为,同步发展,离不开自身的改革和加强管理,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只有加强管理,才能在顺应小康文化建设的大潮中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要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搞活机制,增强活力,一切围绕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出发,积极探索多种形式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为文化馆工作开拓新的空间,创造新的机遇,提更高的要求,在加强文艺骨干队伍的管理同时,在提高文艺队伍素质的同时,还要指导和培训基层社区以及乡村的群众文化活动。这是文化馆义不容辞的工作。

(三)为小康社会提供动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了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文化发展以及现代群众文化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只有以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纵观历史风云,古老而文明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已奠定了源源流长的中国文化教育的坚实基础,顺应国情、民情和时代的主旋律是文化发展的根本。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形态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文化教育产业将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面向“全球化”发展,以前封闭逐步转向开放,大量的国外文化涌入国内市场,将会冲击国内民族文化的发展。如何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守先进的民族文化阵地,是我们文化馆的头等大事,如何正确引导,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与国内的文化教育有机结合,促进新文化教育的血液在城乡群众中健康地发展。文化馆就必须紧跟时代主旋律的发展,立足于国民、国情、民族的文化所求,大力宣传和弘扬时代与艺术的纯洁与统一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同时,尽最大努力满足农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有利于促进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既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又促进了当地群众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使他们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吸收到一定的科技致富知识,体现先进文化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总而言之,文化馆在对正在进入小康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正发挥着它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三、文化馆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希望在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中,努力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让群众文化显示出特殊的功能。比如:举办歌咏比赛、舞蹈、戏曲、书法、美术、摄影、剪纸、秧歌、手工艺品、技能大赛等多种多样的文艺活动,通过用文艺活动的方式去表达和塑造自然生活中的美。把人们的思想境界引到更高阶段。使这些有益的精神生活在社会生活方式的形成中起到规范、引导和教育的作用。乡镇文化建设不仅包括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影响着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乡镇群众文化是文化建设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载体。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指导意见》中指出:“十五”期间,要以乡镇农村为重点,全面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公益性文化工作机构——县文化馆,如何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应首先从辅导培训农村群众文化入手,发挥文化馆的职能。

农村群众中有很多民间文化爱好者。他们中有的是戏迷,有的是民间故事家,有的是声乐迷,有的是剪纸高手,有的是书法、美术、根雕的能工巧匠……这些方方面面的文艺爱好者,在艺术修养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他们是乡镇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如何发挥这批骨干的带头作用,作为文化馆就应该对他们进行一定形式的辅导和培训,通过培训辅导,一方面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另一方面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为乡镇群众文化作贡献。使他们活跃在乡镇群众业余文化活动之中,搞得红红火火,成为群众文化的主流。

群众文化事业要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必须把群众文化事业提高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这是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事业的本质特征。群众文化事业的根本方向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它的根本任务则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努力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积极搞好乡镇群众文化事业工作,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对国家和民族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简介:许汝珏(1974- ),女,汕头市群众艺术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美术教育及群眾文化。

猜你喜欢
文化馆
青海省文化馆入围2022“最受欢迎公共文化空间”TOP50
硅元尚瓷文化馆即将揭牌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千年的回眸
章堰文化馆
家乡
大爱有光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基于群众文化实践视角的文化馆职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