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喆
摘要:福禄培尔曾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教育职责使得母亲在孩子成长以引导者、平等相处的朋友、孩子学习的榜样和孩子的欣赏者等不同的身份出现,但是它不是母亲身份的最终表现和全部内涵,母亲在教育过程中还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身份来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
关键词:母亲身份;教育职责;教育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在《家长教育学》一书中说:“行业、专业、工作,有数十种,上百种,许许多多:有的是修铁路,有的是盖房子、有的是种庄稼、给病人治病、缝衣服等,但是有一种包罗万象的、最复杂和最高尚的工作,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而同时在每个家庭中又各自是独特的、不会重样的工作,那就是对人的养育和造就。”(苏霍姆林斯基,1982)在家庭里,由于母亲的十月怀胎及分娩后的哺乳与照顾,使她与孩子建立了牢固的生物本能的自然联系,因此母亲成为这一职责的主要担负者,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母亲的爱抚、关心是孩子最需要的。然而,很多母亲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孩子的养育和教育中承担着何种身份,甚至认为孩子是包袱是累赘。其实孩子恰恰是母亲一生最伟大的杰作,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人也是母亲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世界著名发明家爱迪生,物理学家相对论创造者爱因斯坦,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文学家老舍等,都受益于母亲的教诲。这些都说明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具有重大的作用。
当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孩子是一门复杂又独特的学问,它需要每一位母亲或即将成为母亲的女性认真学习。
一、学会与孩子平等相处,懂得倾听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
“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这也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对任何事物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他的认识又没有受到轻视和奚落,这样可以促使他毫不迟疑、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先是在家里,然后在学校,将来就可以在工作上、社会中自信勇敢地正视和处理各种事情。(卡尔维特,2004)要建立一种积极健康的家庭沟通交流关系,应该改变父母是决策人,孩子是接受者这样僵化的家庭角色的分配。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懂得进行角色交换,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可以对他表述的愿望予以积极的辩解。当孩子能够参与讨论家里的通常是成年人的问题时,他们方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父母,而父母一方面可以調动孩子的主动性,使自己清楚地认识孩子的才干,另一方面可以得到有关自己教育的反馈信息。(卡尔威特,2004)对孩子应一视同仁,把他们当作要好的朋友来对待。这样可以平等地进行交流。
二、学会引导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教育不是灌输,也不是强制压迫更不是包办代替,母亲应该学会针对孩子具体问题,来适时进行引导,做到“润物细无声”。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母亲首先要引导孩子积极的认识事物,培养孩子对于事物的认知兴趣,激发孩子求知欲。同时,还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包括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如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再者阅
读习惯、讲礼貌的习惯等。通过强化的方式,巩固孩子良好的习惯,消除孩子不好的习惯。
三、学会树立榜样,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有人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卡尔维特,2004)对于人生刚刚开始的孩子,母亲的身影便是最好的教材。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子女模仿的对象。因此,母亲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子女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同时也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尤其是对成长中的孩子,他从小接触到的环境会在他的内心深处打下烙印,这种影响是不知不觉的,在人们成年以后就会慢慢显露出来。(木村久一,2005)中国古代有一个“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一个最好的范例。因此应当站在替孩子着想的角度对他们的成长
环境及玩伴的品行进行慎重地选择。
四、学会欣赏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幼小的生命来到这个大千世界,由于他们的弱小,他们会感到束手无策。但是,尽管他们是那么的脆弱,仍然有勇气进行各种尝试,学习各种方法,使自己适应,使自己能够融入世界之中。我坚信,不管儿子现在有多么弱小,他终有一日会成为能够在世界中立足的强者。我付出全部的爱去帮助他来尝试融入这个新世界,让他去学习他不懂的东西。”(卡尔维特,2004)
卡尔维特的话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孩子毕竟还太弱小,在人生中会遇到很多难题,父母不应用大人的眼光去衡量他,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和支持他,允许他们行为的稚嫩和不足,相信孩子,放开手,学会欣赏,学会鼓励。因为“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任,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只有让孩子充满信心,他们才能面对未来的挑战。只有让孩子充满了信心,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教育职责使得母亲在孩子成长以引导者、平等相处的朋友、孩子学习的榜样和孩子的欣赏者等不同的身份出现,但是它不是母亲身份的最终表现和全部内涵,正如《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中所说的:在教育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扮演了两种角色,一种是被教育者,一种是教育者。对母亲来说也是如此。母亲在教育过程中还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身份来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德]卡尔·威特著,刘恒新译.卡尔维特的教育[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4.
[2][日]木村久一著,唐欣译.早期教育与天才[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3][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志英等译.家庭教育学[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
[4]张潋,李菊,任欢迎.浅析母亲在孩子教育发展中扮演的主要角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7).
作者简介:陈喆(1980- ),女,河南荥阳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006硕士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