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鲜活的生活引到教学中来

2009-10-22 08:13王春香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9期
关键词:生活语文教学

王春香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实施研究性学习,关键是调动学生自我意识的内驱力,也就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也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土壤。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大语文”的教育思想,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无处不有。同时,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手段,以课堂教学为轴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拓展,使课堂语文训练和课堂以外的生活实践形成浑然一体的强有力的结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真正获得语文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社会生活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大语文教育”的倡导者张孝纯先生提出:“语文与生活同在,凡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都有语文实践与语文学习。”社会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也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土壤。我们的语文教学如果和社会生活脱离,把学生关在狭小的教室里,强制他们一味地接受语文训练,那就会使他们的思想感情枯竭,也必然影响他们语文能力的形成。目前语文教学大多存在着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弊病,这种倾向与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叶圣陶语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现代社会要求语文教学培养的人才是能说会道,能读会写,既能迅速准确的透过语言文字筛选和捕捉有效信息,又能自如的运用语言文字准确优美的表情达意。可是,我们的教学基本上是就课文学语文,脱离社会和实践,很难获得语文这种社会需要的生活能力。

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之一在于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因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就不能忽视对人的研究,而人是社会的人,他的一举一动,他的思想风貌无不留有现实生活的印记。作家写的文章也一样,无一不是对现实的反映。即作家把他的人生经历展示给人看,把他对人生的理解传达给读者。因此,生活是沟通作家与读者的桥梁,参与生活、感悟生活是读者解读作家、作品的客观条件。

每一位语文教师务必更新观念,从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和社会的客观需要出发,思索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与生活结合。正像刘国正先生多次强调的“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

要想在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首先,教师应不失时机的向学生渗透“大语文”的教育思想,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无处不有。我们要借助语文工具参与生活,在参与生活中又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语文能力。当然,光进行思想引导还不够,关键的步骤还在于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手段,以课堂教学为轴心,能动的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拓展,使课堂语文训练和课堂以外的生活实践形成浑然一体的强有力的结合。

第一,提醒学生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当前国内外社会动态及发展趋势,学习当代的主流精神,学习先进人物的榜样作风,培养深刻透彻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向群众学习。一些来自群众的俗语、谚语言简意赅,耐人寻味。人民群众淳朴的民风,厚重的人格是青年学生生动直观的教科书。

第三,在人际交往中学习语言。在与人交往中,学着谦让、奉献、博爱,这是立身之本,也是立言之道。一个冷漠、狭隘、自私的人很难与他人、与作品达成共识,这样的人也很难写出思想深邃、富有价值的文章来,正如曹雪芹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第四,写日记或周记反馈思想成果,锤炼语言文字。日有所思,思有所得,灵机一动,立即记下,写出生活中的启示和感动。

第五,向学生介绍时文、美文,感悟语言,感受时代新风,陶冶情操。通过一系列语文活动,使学生的视野开阔,思想深刻,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生活,感悟语言。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活动,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没有健全的思想性格,没有对生活的深刻体验是无法学好语文的。

在设置了这种参与生活学习语文的浓郁气氛之后,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课堂语文教学实施生活教育。

第一,利用背景材料还原课文。对于那些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文章内容,精当的背景介绍是不容忽视的。如教学20世纪三十年代的报告文学《包身工》时,借助背景材料,可以把课文内容还原到那个阴霾密布、令人窒息的黑暗社会中去,启发学生联想一幅幅立体的社会生活场景,从而更加深切的了解包身工的遭遇,深刻的认识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激起他们热爱新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豪情。除了充分利用背景材料,还可以不失时机的介绍一些作家的趣闻轶事等。如介绍作家冰心时,不妨插入她“有为有不为”的人生信条,她与丈夫吴文藻之间的趣事,她的女儿吴青对母亲的回忆,她的“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的文风。这些介绍无疑会拉近作家与学生的距离,便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第二,推究写作意图,明了生活真意。课文来自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反映了作者刻骨铭心的真切感受,在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其与作者达成共鸣。比如,讲流沙河的诗《就是那一只蟋蟀》,不妨引进余光中的《乡愁》。这两首诗的主旨同为思乡、爱国,而且流沙河这首诗的写作缘起也与余光中有关,在思乡的浓重气氛中,更容易体会出如泣如诉殷殷可拘的赤子情怀。接下来,启发学生思考:作者选择什么意象来表达情思的,除了蟋蟀还有月饼、桂花、满腹珍珠的石榴果、田间一堆堆的草垛,还有“雕竹做笼”,“呼灯篱落”,“故园飞黄叶”,“野塘剩残荷”,更难忘“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服”,“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借助这些意象展开联想,我们不禁热泪盈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愫充溢于胸,此时感悟生活与品读课文融为一体。还可以插入流行歌曲《回家》,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诵歌词,“那刻着我名字的/年老的树/是否依然茁壮,又是什么颜色/涂满了/窗外的红砖墙”,在这个时候,教师、学生、作者的心是相通的,而生活正是达成共鸣的媒介。

第三,对于写人的文章,多角度展示人物形象——提供更多的生活信息。课文是根据写作意图表达某一方面信息的,教师不妨不失时机的全面展示人物形象,使学生由点到面的认识事物,从而把握事物本质,这也是符合一般的认识规律的。比如,教学唐弢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琐忆》,可以给学生读《为鲁迅“画像”——许广平给李铁根的信》,可以介绍许寿裳写的《亡友鲁迅印象记》中鲁迅先生“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埋头工作,“节衣缩食以购图书,以助穷青年学费”,“废纸做信封”生活异常节俭,慷慨资助青年的师长风范。在生活琐事的回忆中,让人物从辽远的历史圣坛上走下来,成为实在的生活中学习的榜样。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在观照生活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好的领会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写照。

第四,捕捉课文中沉淀的生活信息,让文字“动”起来,“活”起来,以唤起学生共鸣。如教学《天山景物记》,作家碧野以对新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描绘了一幅丰饶、奇丽、雄浑、粗犷的天山风光图。读到牧女们“轻轻”挥动牧鞭歌唱,可以启发学生联想开去,体会一种轻松怡然令人陶醉的情境,不妨让学生高歌一曲来表达这种心声,一曲《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将此情境表达得淋漓尽致。再如,讲《鸿门宴》中关于室内座次这一文化常识时,笔者用立体图示法展示了古人堂、室、房的布局以及室内座次的安排特点,使学生在兴味盎然中学到了知识。在教学中,把枯燥的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会收到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效果。

第五,让学生作文反映鲜活的生活。虽然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认识水平参差不齐,但却不可否认每个学生都在感受生活。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有条件写出恰到好处的表达自己感受的文章来。教师应引导学生“吾手写吾心”,即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真切感受。可以这么说,有怎样的生活经历就会有怎样的作品。比如,享有“人民艺术家”盛誉的老舍,自幼生活在北京,他的作品则大多是以老北京为背景展开的。史铁生在“文革”初期去陕西插过队,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就是以这一段生活经历为蓝本写成的。史铁生可谓命运多舛,插队时因积劳致残下肢瘫痪,《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则记述的是这段经历。史铁生也是北京人,北京的风物在他是如数家珍的,他把痛苦向他家跟前的地坛倾诉,在这个古园里泡了十五年。地坛是他由颓丧转向抗争进而坚强的曲折历程的见证,地坛成了他栖息的精神家园。张洁的作品《沉重的翅膀》写的是我国20世纪八十年代工业改革的事。如果没有张洁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统计系毕业,在工业部门工作多年的经历,是写不出这部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的优秀作品的。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方能写出味道来,才能掘出深意来。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性格各异,只要写出自己对生活独有的感受来,就是创造,就是收获。生活是海洋,生活是宝藏,再丰富深邃的作品也不及生活深厚宽广,生活永远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总之,学好语文涉及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品德修养及至性格倾向等诸多因素。“站直、抬头、自信、大声”的行为规范教育是语文;“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的博爱教育是语文;“做事有能动性,对人有感动性”,“像上帝一样思考,像小市民一样生活”的生活感悟也是语文。充分发挥能动性,让人生精彩,语文成绩自会喜人,语文能力定会提高。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引入学生熟悉的鲜活的生活是关键所在。教师应通过语文教学,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良好生活习惯,有良好品性,有较高生活能力的人。

猜你喜欢
生活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生活感悟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无厘头生活
教育教学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