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松森
【摘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人和”对于事业成功的重要性。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的领路人与教化者,在专业化成长中修炼“内功”固然重要,但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因素影响,也要注意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保持班主任群体间及外部人际关系亲密而持久的和谐,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专业化成长。本文从外因,即班主任在群体间心理必须具备认同性、相容性、互补性和整体的适应性的角度,分析了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中的群体心理构建。
【关键词】班主任 专业化 群体心理
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的领路人与教化者,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所学校不同性格、气质、特长、生活阅历的班主任组合在一起,要取得教育事业的成功,除了班主任个体自身要修炼“内功”外,没有和谐的班主任群体,没有班主任群体的共同努力,没有班主任群体在心理上的认同、相容、互补和适应,是不可能统一目标、消除分歧的。这样,个人的才能也无法发挥,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之路也就越走越遥远。
一、统一目标,提高心理认同性
班主任群体心理认同性是指班主任群体成员之间的一种心理上的默契,主要包括:学校发展目标上的认同和对班主任群体其他成员情感上的认同。
1.目标认同,就是班主任群体所有成员都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认同学校发展的目标,每个人的个人目标不能同群体的共同目标相违背。从系统论的观点分析,学校班主任群体内的每个班主任都各自组织和管理一个班级系统,这个班级系统又是整个班主任群体组织的子系统。子系统如果与所在的总系统在总目标上不一致,子系统就无法居于总系统之中。由于目标上的分歧,必然会对班主任群体的系统功能产生干扰,而降低系统功能,这就好比一个人想去东方,但他所坐的交通工具却往西方。因此,每个班主任的班级目标都必须与学校目标相一致。具有了共同目标,才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才能有高效能。任何一个学校班主任群体,无论每个成员在个性心理上的差异有多大,在大目标上都必须一致,否则班主任成员之间就失去了起码的合作条件,不管是个人还是整体要取得成功都是不太可能的。
2.情感认同,就是班主任群体所有成员在情感上的互相适应,互相关照,互相扶持,进而达到和谐。情感认同的关键是处理好班主任之间的关系,这是一门很深的艺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主要把握三点:一是支持而不拆台,见贤思齐,互相忍让,不积怨成仇,取长补短;二是分班而不分家,任何班主任之间有矛盾,其他班主任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协调,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矛盾;三是通气而不封闭,彼此注意沟通信息、交流情况、交换看法,不能老死不相往来,久而久之就会因误会而产生隔阂。
二、心胸宽广,提高心理相容性
心理相容性是指班主任群体成员之间融洽的心理交往状态,也就是班主任群体成员之间都能以诚相待,互相谅解,求大同,存小异,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相容性是一个班主任群体团结一致、协同工作的重要保证。
心理相容性可以分成不同的等级,其中包括和睦、友好、亲热等。和睦只是班主任群体成员之间相处得较好,能互相谅解;友好是成员之间不仅相处较好,能互相谅解,而且比较亲密,情感上较为接近;亲热是指热切而亲密,不是一般情感上的接近,而且交往中带有很大的热情,它是心理相容的最高层次。看一个班主任群体心理相容性如何,主要看这个群体成员之间关系是否融洽,整个班主任群体有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
班主任群体成员之间心理是否相容以及相容的程度如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目标和感情的认同是心理相容的基础,目标不一致,情感相悖必然会引起心理上的不相容。此外,成员之间的气质、性格及能力等差异,也是心理不相容的重要原因。
班主任群体成员之间心理相容性如何,对群体的工作效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心理相容性强,能使群体成员之间对他人的行为产生肯定性的反应,能使群体成员之间精诚团结,亲密合作,每个人都能甩掉包袱大胆工作。因此,能够形成比较浓厚的工作氛围,所有群体成员都能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反之,心理相容性差,会使群体成员之间对他人的行为产生否定性的反应,容易产生对立情绪,造成相互之间的逆反心理。结果可能人人自危、谨小慎微,工作气氛沉闷,就必然造成班主任群体成员之间矛盾重重,甚至会互相拆台,像这样的班主任群体根本不可能有工作上的高效能,也不利于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
提高班主任群体心理相容性的策略,即解决班主任群体成员之间的矛盾应把握几个原则:①矛盾不积累,及时解决。②正视矛盾不回避。③面对复杂矛盾不急躁,善于等待时机。④单一矛盾不扩大,注意个别解决。⑤内部矛盾不扩散,内部解决。⑥矛盾僵持,迂回解决。
三、发挥专长,提高心理互补性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因此,要建立一个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的、比较理想的专业化班主任群体,必须考虑到这点。弥补这一不足的最佳选择,就是班主任群体成员之间的心理互补。在配备班主任群体的过程中,必须使班主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在心理品质上能够互相补充,以保证形成最佳的整体功能,反过来促进个体功能的发展,即班主任个体的专业化成长。班主任群体成员之间的心理互补,最重要的是个性互补,包括能力互补、气质互补、性格互补。
1.能力互补。每个人在能力发展程度上都存在差异,但他们又各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从认识能力看,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善于想象;有的善于分析,有的善于综合等。从班级管理能力看,有的善于班级决策,有的善于组织实施,有的善于思想教育等。他们都不是全才,但在某方面颇为精通。一个结构优化的班主任群体,不要求也不可能每个都是全才,而应该注重把具有不同能力结构的人才进行合理搭配,如果能够把具有不同能力的人才组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他们各自不同的能力,使之成为一个协调、互补的整体,那就可以形成一个全能的班主任群体,以产生最佳的整体效应,进而弥补和消除班主任个体的智能缺陷和不足。这就是班主任群体优化心理结构的能力互补原则。
2.气质互补。每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的特定气质特征,不同气质的人有不同的特点,每一种气质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因此在配备班主任群体时,必须考虑每个人的气质特点,建立合理的气质结构。从而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气质之长,使群体成员在气质上取长补短。如把具有胆汁质特征的人同具有粘液质特征的人搭配在一起,把具有多血质特征的人同具有忧郁质特征的人搭配在一起,这就有利于互相取长补短。在配备班主任群体时,这四种气质类型都要考虑。
3.性格互补。人的性格可以划分为多种不同类型,在班主任群体的配备中,也要考虑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以进行合理搭配,从而产生性格互补效应,这点也很重要。如外向型的人和内向型的人组合在一起就可以互补。理智型的人、意志型的人和情绪型的人,这三种类型的人组合在一起,也可以在性格上互补。心理的研究表明,性格类型不同的人往往比相同的人更容易互相吸引,并实现和睦相处。
四、消除分歧,提高心理适应性
心理适应性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班主任群体各成员对班主任群体整体功能及其变化的要求在心理上的适应以及适应的程度。如果适应,就会使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与系统整体功能相和谐,从而促进个体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班主任专业化的成长。否则,就会使个体产生反感和厌烦的心理状态,就会抑制个体积极性的发挥,同时也会对班主任群体的整体功能产生负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学校应为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创造完善、和谐的保障制度,把最合适的班主任放在最合适的位置。做到才适其位、位合其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班主任的效能,同时也最大限度地让他们产生自豪感和满足感,以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以更好地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
心理适应性第二层含义指,班主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对他人个性特征的适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特性,由于个性特征不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可能在一个学校班主任群体中,不同的班主任在管理方式、管理风格、甚至言谈举止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班主任之间能够在心理上互相适应,看到其他人的长处。不要根据自己的好恶来衡量别人,更不能把自己的风格强加于人,去追求管理方式、管理风格、甚至言谈举止方面的整齐划一。要允许各人有各人的特点,增强相互之间的适应性,这样才能消除不必要的矛盾,减少摩擦。
总之,提高班主任群体成员之间的心理适应性要注意三点:第一,人尽其才,增强个人对组织的适应性。第二,尊重差异,求同存异。第三,顾全大局、亲密无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