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一年级新生的适应性心理问题及对策

2009-10-21 06:37严日利
科教导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对策

严日利

摘 要 面对突然放松的环境,大一新生在入学后普遍存在着一些不适应大学生活的现象,并由此带来心理上的困惑和问题。作为学校,该如何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顺利成长,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学一年级新生 适应性心理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大学新生跨人大学校门,将面临一个全新的校园环境、全新的老师同学、全新的人际关系、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全新的生活方式。这样一个全新的环境,大一新生在入学后普遍存在着一些不适应大学生活的现象,并由此带来心理上的困惑和问题。而大一对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如何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积极融入校园生活。

1 适应性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1自卑心理

能够顺利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学生,大多在高中阶段是学习的佼佼者,可是到了大学以后,一些同学很快就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分数上”最优秀的学生了,一些甚至从第一的位置降到所谓“差生”的行列,这一系列的变化让新生对自我的核心评价发生动摇,易把自我感到不足之处与别人的长处比,总觉得自己要比人矮一节。逐渐导致孤独压抑,不相信自己,自我认识发生偏差。

1.2矛盾、懊恼心理

高中时天天被父母盯着、父母看着。进入大学以后,老师很少管学生、父母也距离自己远了,考试也一般不公布成绩,面对这种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学习环境,学生既向往又失望。许多学生还没有从高中的学习习惯里面走出来,没有头绪,缺乏学习动力,出现厌学现象,缺乏适宜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缺乏自学的能力 ,一些学生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应该上大学。

1.3独立生活能力方面

高中时代,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城市生活的学生基本上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生活起居受父母照顾,但是进入大学后,生活上突然没有了父母的照顾,很多事情变得毫无头绪,产生许多不适应行为。

1.4人际交往能力方面

现在的大一新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处于一种相对独立的生存状态之中,是整个家庭的核心。受着父母和其他长辈过多的爱护,较为自我为中心,因此常常有很强的嫉妒心理。在高中时代由于学习成绩优秀,是众人的焦点,可是到了大学以后,这种光环会逐渐退去,从而让许多新生无法适应,从而难以结交知心朋友,使自己本来不太擅长的人际交往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

2 大学新生出现不适的原因分析

2.1高校与高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理念

针对学生不同的身心特点和不同学习任务,高校与高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高中时,主要的管理方式是“老师牵着走”;大学里,由于学习的内容、范围、性质和教学方法变化了,在管理上更多的时间是“自己走”,很少有人监督,很少有人会主动指导。许多学生无法适应新的管理方式,从而导致产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心理问题。

2.2特殊的身心特点

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大学新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期。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处于生理和心理转型期,在他们的心理同时存在强烈自豪感与自卑感、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存在遭遇某种刺激(如人际挫折、学习挫折)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2.3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迁

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不同,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式的不同,角色地位的改变,使大学生们在生活、思维及行为方式上作出调整和改变。如果个体和环境变化脱节,就会出现适应性问题及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

2.4学习方法的区别

高中时代课程相对较少,内容多是一些基础性材料,对一般能力要求较多,学习方法多是要求理解命题、掌握例题、大量练习。到了大学以后,每个人都会选择特定的专业,实用性强,老师讲课的方式、方法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关键靠学生自学,老师的讲课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主要靠学生课后博览群书,自我提高。

2.5学校、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不同

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学校、社会都有一个明确要求,即考上大学。可是上了大学以后,大学里的教师授课、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内容有其特有的规律和特点,与中学相比差距很大,尤其是大学课堂考试较少,自学时间多,另外大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国家培养建设人才,因此对学生的要求提出更高要求,面对两种完全不同的要求,大一新生无所适从。

3 对策

3.1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援助

针对大一新生出现的适应性心理问题,学校不仅要充分利用学校固有专职心理教师,还要合理利用社会专职心理医生。在新生中全面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提供个别咨询服务。加强心理社团协会,开设专业的课程。

3.2引导学生及时调整自我概念认识的偏差和对自我角色转变的不适应

(1)了解和接受自己。了解自己,就是全面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了解自己的潜在能力、基本的人格特点。接受自己,就是承认自己的现实状况,扬自己之长,避自己之短,达到良好适应环境的目的。

(2)认识并面对现实。大新生还属于初步社会化时期,正在逐步建立自我概念,处于一个彷徨不稳定的状态。而刚进入大学校园,又让他们面对了一个新的环境,于是双重的不稳定导致学生产生了更多社会适应问题。因此要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并面对社会。

3.3引导学生重新树立人生目标,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规划生涯

上大学前,唯一的希望就是跨入大学的校门,而一旦进入大学意味着这个目标实现了,而新的目标又尚未确立,导致“目标间歇”,从而让学生无聊、空虚。学校应该因势利导、 重视加强学业指导, 加速学习适应进程,让大一新生在充分剖析自我的基础上确定符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并围绕目标制定出实现目标的步骤和方式,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目标。从而让学生重新寻回学习的乐趣,找到人生前进的动力。

3.4引导学生建立广泛的兴趣,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活动对人类来说,非常重要。学校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比如唱歌、朗诵、舞蹈、游戏、运动、旅游及参加社会的公益性活动,增强适应能力,培养各种兴趣爱好。

3.5引导学生遇到问题学会求助,避免孤立无援

社会支持作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社会因素,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引起了研究者的浓厚兴趣,社会支持作为个体从他人或社会网络中获得的一般或特定的支持性资源,这种资源可以帮助个体应付工作生活中的难题与危机,后来有人开始探讨社会支持与个体身心健康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聪明的人,总是充分利用社会支持,从社会方面获得帮助,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生病向医生求助,学习难题向老师或同学求助,心理问题求助心理咨询中心,从而有效避免遇到问题处于孤立无援的境界。

3.6学校注重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加快环境适应步伐

通过打造良好的校园适应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有助于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新生进校后,可通过开展各项活动,鼓励和支持他们积极参与,这样既可以训练他们的交往能力,还可以使他们在实践活动的平台中逐步完成对环境的适应;另外通过开展班队活动、团组织生活、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可以帮助新生树立崇高的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保持乐观的态度对待周围的切,学会正确分析和评估自己,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通过营造良好的宿舍生活氛围,建立健全宿舍管理制度,提供优质热情周到的服务,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缩短与新环境的距离,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 余长青,李潜艇.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湖北体育科技,2009(2).

[2] 杜传梅.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思考.新西部,2008(2).

[3] 杨刚.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09(1).

猜你喜欢
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