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选秀还得“再教育”

2009-10-21 06:37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09年9期
关键词:铜臭味博伊尔多元性

郭 珊

最近一位47岁的大妈成为人们热衷讨论的焦点:苏珊·博伊尔原本是一位其貌不扬的小镇单身农妇,4月11日在英国选秀节目《英国达人》中,她动情地演唱了一曲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我曾有梦》,以压倒性的优势征服了观众和评委。她的比赛视频点击量火速冲破1亿,甚至超过了奥巴马的就职典礼。

与此同时,湖南卫视的《快乐女声》重启战幕。于是,不断有人追问,为什么中国经历了如火如荼的选秀热潮,女性选手中至今依然罕见“苏珊大妈”这号人物?

很多欧美选秀节日之所以历经数年还表现坚挺,受到广泛关注,最根本的原因,我想正是观众还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原生态的草根精神,一种对艺术之梦的追求和尊重。

反观今日国内的选秀节目,几乎完全沦为艺术院校学生和未成名的酒吧歌手出人头地的平台,越来越职业,也越来越功利。在“歪瓜裂枣、南腔北调”的海选被限制播出之后,出现在观众面前的选手们越来越相像:年龄相仿;成长经历大同小异;服装、发型经过统一包装;表演、选曲如出一辙;连选手们所谓的“坎坷遭遇”听上去都是那么“耳熟能详”,更别提什么刷票黑幕、不和传言。这些铜臭味浓厚、远离比赛初衷的炒作伎俩,只能使人倦意横生。

每一次拷问“快女”,其实就是在拷问我们当下社会的包容度和多元性。看完老外的选秀节目,你会发现,他们真诚地崇拜那些唱歌剧、音乐剧、赞美诗的普通人。我相信,中国也曾有“苏珊大妈”参加过“快女”,可惜“深谋远虑”的评委们考虑到将来的签约、后续的商业运作,一句话就把她打发了:“你唱得很好,但是我觉得你没有什么市场!”

对于“快女”,我只有一个建议,不要拒绝任何一种可能性。节目视野的狭隘,选秀人群的病态集中,文化构成的单薄,必然导致收视群体的对应性萎缩和社会关注度的下降。“一夜成名”的心态虽然无法完全屏蔽,但只要给梦想多留一些纯净的空间。就是给节目留多一片孕育奇迹的土壤。

猜你喜欢
铜臭味博伊尔多元性
“铜臭味”就是金属本身的怪味吗
“铜臭味”从何而来
库淑兰剪纸艺术中的多元性探究
“瑞狮壶”的艺术构成与文化多元性分析
别错过这孤寂
加拿大人质被解救后竟成凶犯
梁漱溟思想中的多元性与混杂性
传统中国画重彩材料的多元性探究
兰草怨
奥男子为婚礼抢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