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上的“鲶鱼”与“椰壳”

2009-10-21 06:38邢凤珍王迎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7期
关键词:沙丁鱼鲶鱼记忆

邢凤珍 王迎军

小编说: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可贵的是,作者所运用的视频和图片都不是简单地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是有着拓展思维、加深记忆等更深层次的作用;每一个整合的环节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学习目标出发,这就不会出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两层皮”的现象。整合走到今天,视频并不新鲜,如何真正提高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实效,才是需要我们静心思考的问题。

教初中毕业班,上历史复习课。年复一年的重复工作会使人产生职业倦怠。有一段时间感觉非常苦闷。怎么才能不让原本内容丰富的历史因课堂沉闷而变得无血无肉、无情无味;不让学生学历史像练轻功一样“蜻蜓点水”、“踏雪无痕”?我们一直在寻找一条路径:由单一侧重复习的效率,转向千方百计地让历史知识鲜活,让历史复习课充满生趣,打造快乐而有效的复习课堂,在每节复习课上争取有一点“火花”,做到既夯实基础又激发兴趣,使兴趣成为复习的心理动力。利用“鲶鱼效应”和“椰壳效应”,利用音画展现历史,使课堂焕发生机,以“曲径通幽”之妙达“润物细无声”之效。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和多媒体成为了备课和上课的重要工具。

● 利用鲶鱼效应,为历史课堂增添“情趣”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生性爱动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1.借助网络电视,利用新闻热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和演化,很多现实问题都与历史密切相联,尤其是一些社会焦点、新闻热点问题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经常把一些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新闻视频、图片引入课堂,一是让学生了解国内、国际大事,二是让学生感到所学内容的重要性,在饶有兴趣的情境中积极学习,这些做法都是课堂中的“鲶鱼”。

比如,在复习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引入了当时最新的两项高科技成果——美国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和中国的“风云三号”。火星探测的视频强烈冲击了学生的视觉;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辉煌前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科技革命知识的兴趣,学生从中感受到了科技的重要性,感受到了身上的责任和重担。

再比如,在复习祖国统一问题时,引入了“陈江会谈”、“团团圆圆入台”等新闻图片;在复习中美关系时,引入了有关“中美关系正常化30周年纪念”的新闻、对新创单词“Chimerica”(中美共同体)的理解和看法以及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展望;在复习1787年美国宪法时,引入了奥巴马当选总统的视频。在设计练习题时,也是利用各种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切入,让题目“可亲”一点、“现实”一点,让学生觉得所学的内容“有用”。这种因知识本身产生的学生兴趣比由表面活动刺激出的兴趣更加重要和持久。

2.利用视频增强兴趣,拓展知识面的同时加深理解力

历史新课程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历史教科书中的内容只是浓缩一些最重要的史实和结论。如果学生只是单看书本文字,只是背诵和记住别人的思想和结论,没有对历史事实全面的了解,就很难形成自己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而且记忆也是极其短暂的。但是,初中历史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在一些学生应该深入了解的重要事件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上,采用的基本方法就是播放视频。这种做法不是为表面热闹,而是让视频成为课本内容的有效补充或延伸,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背景和在世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复习世界历史时,经常用的视频多截于大型系列片《大国崛起》、《百年战争》等。在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经济危机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个深入的了解,用了整整一节课播放了电影《摩登时代》。在学习巴黎和会后,为了让学生对此时的中国和世界有清晰的认识,播放了《我的1919》影片片段,外交官顾维钧不畏强权、正气凛然;有志留学青年肖克俭以生命抗争国民政府的懦弱,那热忱的爱国情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学生明白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也深深感受到了国家和个人的关系。

在复习新中国外交成就时,播放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复习国防建设时,播放了《开国大典》、《国庆50周年大阅兵》、《原子弹爆炸成功》等短片。学生都非常喜欢,对此充满了期待。每次课前,都有学生跑过来问:“今天放什么片子啊?”这些成了教师备课找视频的动力,如果一节课没有视频,走进教室时都有一点忐忑,怕学生失望,怕看不到学生热情的眼神。另外,教师乐此不疲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真情流露”。学生在看完《我的1919》、《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等视频后不由自主地鼓掌;在看完《陈江会谈》后激烈地讨论台湾的局势……谁说这一代人没感情,只是我们平时激发感情的方式简单生硬,让学生不愿接受罢了。

3.巧用照片添“调料”,感性融合理性,讲解生动形象

现在的历史课本被压缩得“瘦骨嶙峋”,学生读来难以产生情和趣,如果只是点拨记忆,学生背了就忘,那自然就是在历史课上练“轻功”,蜻蜓点水、踏雪无痕了!所以,除了采取一些灵活的教学方法外,还要经常补充一些故事或具体史实,让“瘦骨嶙峋”的历史丰满起来,鲜活起来,充满生趣。

比如,学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合法席位”时,补充了《乔的笑》这幅照片,并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情形,学生如身临其境,似乎听到了乔冠华先生那爽朗、开怀、纵情的笑声,不仅把知识熟记于心,而且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也油然而生;在学习《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时,全文朗读了网上下载的《没有“中国制造”的日子》这篇文章,使学生加深了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地位的理解;在讲解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时,引用了耐克公司的生产模式的例子辅助学生理解,学生了然于心;在学习经济危机时,学生对于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很难理解,这虽然是辅助文内容,但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经济问题,教师就补充了一个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煤矿工人家的故事:“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因为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叹了口气说。‘为什么没有钱买煤呢。‘因为你爸爸失业了!‘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利用这个故事,在屏幕上划出思维路线图,帮助学生逐步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补充拓展这些内容看似浪费时间,但它起到了“调料”的作用,让学生有所回味、印象深刻。将来一用到这个知识,头脑中反映出来的也许就是这些“调料”的味道。

● 利用椰壳效应,为历史课堂增添“异彩”

什么是椰壳效应呢?有这么一则故事:一个孩子总是不愿意吃饭,让家长很苦恼。有一天,父亲无意中把一个椰子壳锯成两半,给孩子当饭碗,结果那天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同样是吃饭,用孩子感兴趣的椰壳碗,他就能自愿吃下去。这种“椰壳效应”给了我们深刻启示:如果在教学上我们也多从学生的兴趣考虑设计教学,对教学方式大胆进行创新,适度“包装”,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尽量使学习内容富有新颖性,课堂要求带有挑战性,目标完成含有竞争性,给学生好奇、成功、快乐的体验,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思维需求。那么,也许学生就对历史课有兴趣了!所以,教师要一直努力寻找和制造适应学生的“椰子壳”。

1.引入历史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揭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特征。漫画形象、生动,具有讽刺性、幽默性和教育性。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历史漫画,不仅可使抽象的历史概念形象化、直观化,激发学生兴趣,加强思想教育,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图1~图3)。

2.历史知识图形化,变抽象为具体,促使学生趣味形象记忆

在教学重点处利用图形把自己对历史的理解用可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变抽象为具体,启发学生思考和理解。

比如,在复习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时,把一条条的知识设计换化为图形,让学生猜猜图示各代表经济发展的哪种因素,学生在讨论、解读、争辩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达到了无意记忆的效果!这种理解要比做几个选择题、反复检查提问要好得多。

在复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时,设计了四幅图(如图4):有平衡的五角星、突出一角的五角星、大五角星套小五角星、爆炸型图示,让学生挑选哪一个最能代表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并说出理由。学生在表达、争论中,自然就把书看透了、理解透了,达到了不背而记忆深刻的效果。这就是历史课多年来一直追求的以“曲径通幽”之妙达“润物细无声”之效。

这些图形都是我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自己画的,以直观形象方式呈现出来,非常切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达到了以简驭繁的功能。

3.利用歌诀化难为简,帮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

历史知识浩瀚如烟,历史知识的记忆问题是历史学习的第一道坎,也是历史学习成败的关键。教会学生学习历史,首先应该教会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记忆、乐于记忆,给学生的记忆插上“飞翔的翅膀”。常用的方法就是编写歌诀,化难为易,帮助学生轻松快乐记忆。

记忆外交成就时,概括为:

例如,学习APEC会议和WTO时,编写了歌诀如下:

新世纪,新挑战,

APEC首脑上海见。

多边外交规格高,

唐装引领时装潮。

有机遇,有挑战,

加入世贸促发展。

国力增强有外交,

大国形象地位高。

复习“863计划”时,把八个领域缩写编成歌诀“生激材能自信航海”,学生准能记一辈子。歌诀记忆法的好处就是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并且生动,久久难忘。

以上做法都很简单,是课堂中放养的几条“鲶鱼”和增添的几个“椰壳”,目的就是让课堂鲜活起来,让历史课堂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让历史课堂里有人、有情、有趣。因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还是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让学生在建立知识结构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精神世界。促进个人在知识、能力、个性、情感和创造力的全面综合发展,这种人文教育与具体实用的专业技能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基本体现了黎加厚教授提倡的21世纪的创感教育培养目标的6感要求:设计感、故事感、综合感、共情感、娱乐感、意义感。

猜你喜欢
沙丁鱼鲶鱼记忆
沙丁鱼
轻视的代价
大鱼吃小鱼
让鲶鱼慌起来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陷 阱
陷阱
死于胜利的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