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宜军 阚成林
1 大豆花期追肥
大豆从开花到鼓粒是需肥最多的时期,因此,进行适当的迫肥,有良好的增产效果。尤其是在土壤肥力低或大豆幼苗生长瘦弱、封垄较为困难的地块更应适当追施速效肥。但在土壤比较肥沃,基肥和种肥充足,大豆生长健壮,植株繁茂时,不必追肥,以免造成徒长倒伏。
2 大豆结荚鼓粒期灌水
大豆各个生育阶段生长速度不同,消耗的水分不同,对土壤含水量的要求也不同。如大豆苗期耗水量较少,花荚期以后耗水量较多,因此,结荚鼓粒期适当灌水,可以减少花荚脱落,提高百粒重,增加产量。大豆结荚鼓粒期光合作用最强,新陈代谢也最旺盛,是大豆生殖生长的主要时期,豆荚的大量形成必须有充足的水分供应。
3 大豆结荚鼓粒期叶面喷肥
大豆生育中后期叶面喷肥可分做两次:在初花期,每公顷选用下列肥料溶于525千克水中,进行叶面喷肥:钼酸铵225克,硼砂1.5千克,硫酸锰510~900克,硫酸锌3千克。在鼓粒初期,每公顷选用下列肥料溶于525千克水中,进行叶面喷施:尿素7.5千克,磷酸二氢钾1.5千克,硫酸钾75克。
4 大豆生育后期的病、虫、杂草管理
大豆开花结荚后各种病害症状都会逐渐表现出来,在生育前期防治的基础上,生育后期重点做好受害植株的拔除、深埋处理或烧除工作,切断第二年的病菌来源。
4.1 大豆菌核病 大豆菌核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的真菌侵染引起的。真菌以菌核在土壤内和病株残体中或混在种子里越冬,第二年在适宜的环境里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引发大豆菌核病。
4.1.1 发病原因
①前茬作物对发病的影响。大豆菌核病除为害大豆外,还可侵染马铃薯、白菜、向日葵、胡萝卜等寄主植物。近几年由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各种经济作物发展迅速,造成大豆前茬的多样性,再加上不合理的轮作,使大豆菌核病发病率逐年提高。
②大豆重迎茬对发病的影响。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种植户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连年种植大豆,导致大豆菌核病发病较重。对重迎茬大豆菌核病发病率调查,迎茬发病率为5.696,重茬发病率为0.2%,而且随着重茬年数的增加发病率越高,重茬3年发病率为13.796,重茬4年发病率为28.5%,重茬5年发病率为37.0%。
③气候对发病的影响。大豆菌核病发病率较高与6月份降水量大有直接关系,低温、寡照、潮湿的土壤引发了菌核病病菌的萌发,造成再次侵染大豆,致使许多地块大豆大面积死亡。
④整地方式对发病的影响。土地不平,排水不畅;封垄前未及时中耕培土,使菌核病病菌有了萌发的机会。
⑤种植密度及施肥对发病的影响。大豆种植过密或施用氮肥过多,致使植株繁茂,透气性差,湿度增加,促使菌核病病菌萌发。
4.1.2 防治方法
①合理轮作。防治大豆菌核病的最基本措施是合理轮作。发病严重的地块,应与禾谷类作物轮作3年以上,不能与菌核病的寄主植物如马铃薯、向日葵等轮作,避免重茬,减少迎茬,可减轻大豆菌核病的发生。
②改进土壤耕作措施。对发病的地块进行深耕,深度不小于15厘米,将菌核深埋在土壤中,可抑制菌核萌发,减少侵染来源。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大豆田间湿度。
③合理施肥与密植。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甩量,增施钾肥。合理密植,例如,红兴隆地区主要采用三垄栽培法种植大豆,种植密度以每公顷保苗25万~31万株为宜。
④消灭菌源。感染菌核病的残枝是大豆菌核病病菌的主要来源,当病田收获后,应将病残体收集烧毁,不能留在田间。生产用种需从无病田留种,确保种子不带病菌。
⑤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50%速克灵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也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用药掖量600千克/公顷,可降低发病率。
4.2 大豆食心虫 幼虫蛀人豆荚咬食豆粒,被害豆粒形成虫孔、破瓣或整个豆粒被食光,降低大豆产量和质量。受害轻重与地区、年度和大豆品种关系密切。一般年份减产10%~20%,严重年份减产高达30%~40%。该虫一年发生一代,老熟幼虫在豆地结茧越冬,第二年7月下旬变成蛹和成虫、产卵、孵化出幼虫,初孵化幼虫乳黄色,蛀入豆荚里为害,老熟时橙红色。7~8月份降雨量较多,土壤湿度较大,有利于发生。
防治方法有:①农业防治:深耕细耙,减少越冬虫源。选用抗虫品种,轮作换茬,或错期播种,使大豆结荚期避开大豆食心虫的发蛾期。②药剂防治:大豆食心虫的药剂防治关键是抓住时期,成虫的发蛾盛期,豆田有成团飞翔现象,黑龙江省大约是8月10日前后两天。用5%甲拌磷颗粒剂,每公顷15千克拌土150千克,于成虫的发蛾盛期撒于田间,每4垄撒1垄;或用80%敌敌畏乳油每公顷2 250克浸蘸20厘米长的高梁秆、玉米秆600~750根,每隔5垄插1垄,每走 7~8步插一根;或用油毡软纸片(20厘米×3厘米)浸蘸80%的敌敌畏乳油制成“缓释卡”,每公顷用药量1 500克,缓释卡 750个,均匀挂在田间。或用2.596敌杀死、5%来福灵、2.5%功夫、20%速灭杀丁等农药,每公顷300毫升对水600千克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