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学理论教学一直是以“教师讲—学生听”这一单一的教学模式统治课堂。教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以布道者的身份,把文学理论的知识、理论向学生灌输。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都在滔滔不绝地讲,常常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一方面要仔仔细细地听,同时还想一字不落地记。对老师讲的,大多数学生既不能完全听懂,也不可能完整记下。能够将老师所讲的东西大致听懂、记住大概;考试时,能够填上有关知识,答对术语,运用老师讲的理论,分析一下文学作品,这算是学得好的。被动地听,机械地记,使大多数学生上课疲于应付,常常疲惫不堪。这种教育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一)重教师而忽视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内填充,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令——且不管教师的对错,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尊重,教师运用的最多的教育手段是灌、吓、压、批、避、拖,甚至惩罚、侮辱、体罚也常出现。师生关系十分紧张,常常酿成损伤(害)学生的极端事件。(二)重管教而忽视自觉。教师片面信奉、一味夸大“严师出高徒”“失败是成功之母”,认为对学生管得越严越好,看不到学生的成绩与进步,很少对学生倾注期待和激励;学生整天在纠错中胆战心惊,整日想着得“百分”,如履薄冰,不敢闯老师和前人的雷池半步,循规蹈矩,根本无法养成自我要求、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反省、自我调控、自我约束、独立判断的品质和能力。(三)重传授而忽视探究。教学过程中一味灌输,“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全都倒给学生”,致使学生只会吃食而不会觅食,习惯机械照搬,缺乏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重统一而忽视多样。无论是在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计划方面,还是在教法、作业方面,都强求一律,忽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学生的个性得不到承认、不允许发展,造成教育活动的机械、单调、僵化,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没有棱角,不敢质疑,只能成为奴性十足的工具,离全面发展、情感丰富、境界高尚、独立创新的现代人相去甚远。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的只是演员的角色,学生处在被动的观众地位。不只是学生的主体性被压抑,单调、乏味的灌输模式使得教师的创造意识和作为教师的主体意识几乎完全丧失。更因中学应试教育的影响——新入学的大学生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阅读甚少,(我校中文系2000级新生入学时的调查显示:《语文教学大纲》推荐给中学生课外阅读的30种文学名著,只有10%左右学生读过其中的约10%。而上海译文出版社针对大中学生阅读名著的调查则显示:85%的大中学生以各种各样的理由不读名著。)这便使学生听文学理论课像听“天书”。90年代后期多次调查显示:文学理论课是中文专业新生感到最深奥和最枯燥的课。针对这种实际,自1998年始,我们确立了以阅读为中心的高师文学理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坚决走出传统教学普遍存在的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张嘴一讲到底“灌输式”(或曰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模式,并以此为突破口,创建教师主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主体性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其中,就教学方法而言,我们认为情境教学法起到了关键作用。
情境教学,原本是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语文教师李吉林创建的。作为成功经验,十几年前已在全国推广,广泛应用于语文、思想品德、数学等基础学科的教学中。1995年开始,我有意借鉴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取得的教改经验,将中小学教改中涌现的各种教学方法运用到高等教育中,在高等师范院校实施素质教育,以适应飞速发展的高等教育教学。广泛阅读教育杂志中,我熟知了情境教学,也在报刊杂志上认识了李吉林这位教育大师。感到先生创建的情境教学包含着教育的至理。简要来说,情境教学包含“形真、情切、意远、理蕴”四个基本特点;五个基本原则:(1)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2)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3)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突出创造性;(4)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5)以训练学科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情境教学还有五要素:(1)以“美”为突破口(或境界);(2)以“情”为纽带;(3)以“思”为核心;(4)以“儿童活动”为途径;(5)以“周围环境”为源泉。(参见李庆明《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7月版,第112页)。她通过给学生看图片、放幻灯、带领学生实地观察,创设情境;通过语言的描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通过语音技巧强化情境。形成了情境教学的“四步曲”:(1)创设情境,进行片段语言训练;(2)带入情境,提供作文题材;(3)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4)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记得《教学的特殊规律:把孩子教聪明——李吉林教艺录》(《人民教育》1996年杂志第9期)一文中介绍李老师教《草原》一课,为了引导小学生在脑海里产生对绿色草原的联想,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她把课文中“天是那么的蓝,草是那么的绿”一句中的两个“那么”进行了重读。我在给学生讲文学理论课文学语言一节时,谈到李老师的这段教学,并且把李老师的读法与我们泰安方言的读法进行了对比,让学生体会二者的差别,教导学生向语文教育大师学习。我发现所有的学生都非常兴奋,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劲头。我决定利用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实施情境教学。我开始广泛阅读报刊,搜集教育、新闻、广告、司法、党政机关等各行各业业中出现的简短的典型事例。将这些事例带入课堂。对这些教学材料,有时教师读,有时学生读,有时师生接力读。有时读完后讨论;有时读完开头基本事实后停下来,让学生对下面的内容作种种设想。读完、讨论完后,再简要分析文章的意义。提醒学生确定好自己未来的社会位置。人类的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我们中文系的大学生毕业后,不管是当教师,还是从事新闻、司法、公关、党政机关等其他社会工作,主要从事的不是直接的物质文化的建设,而是广义的精神文化的建设。中文系的学生应当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有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高超表现力,应当具有较高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应当能言善辩,敢想会写。有一次,我将“中国世界的中心,大宇技术的中心”这两句广告语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思考好不好。过一小会儿,我又问:“如果认为存在问题,请说出或加以修改。”大多数学生没有发现问题,少数学生感到有问题,可不能明确说出。我就说:“唐朝的中国确实是世界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明清以后还是不是中心?”学生自然回答说不是。我又说:“苏联解体前美国和苏联是世界的两个中心,而最近十几年世界正朝着多极发展,更不能说中国是世界的中心。显然,广告的第一句不符合事实。那么,第二句怎么样呢?作为主要生产汽车的大宇公司,它的技术水平远远比不上奔驰、福特、本田等公司,只能算作三四流,因此,这句话不切实际地抬高自己贬低他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条例。并且此广告在面世之前没有向北京市工商局进行登记,属于非法广告。这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市的公交公司所属广告公司为韩国大宇集团制作的一个广告,位于北京城西部大路两边公共汽车候车亭顶。广告一经面世,立刻遭到执法部门的查禁,责应拆除。为此,广告公司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其声誉等间接损失更是无法估量。假如是你承接这项生意,你能做好吗?”听完我的讲解,学生一片“唏嘘”之声。情境教学,不仅保证了专业课的学习,而且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强化了他们的成人与成才意识,锤炼了他们的人格,提升了学生的人生境界。
但令人欣慰的是他们学会了“搜集资料,分析数据,熟悉文献,学会了写科学论文的格式和程序”。这是北大吕叔湘教授1981年论大学中文系的教学时所强调的大学三年级学生论文写作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他还认为这种自学能力的培养“比多记住几个事实,多背诵一些条条更重要”。(吕叔湘《把我国语言科学推向前进》,转引《中文探索》第3期,140页。)文学理论课教改能有这样的收获,我认为根本上是因为我系有一个宽松的教改大环境,学生也支持和配合教改。就这门课的教学来说,我觉得最主要的在于借鉴了情境教学法。
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朱小蔓教授评价情境教学时指出:“情境教学所构成的物(境)——人(情)——辞(思)关系有助于保证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在儿童期奠定人格的基础。其实践操作对小学教育有极大的普适性,其观念思想对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也极富启发意义。”(见李庆明《李吉林与情境教育》序言,第4页。)实践证明,朱先生对情境教学的鉴定是符合实际的。文学理论课运用情境教学法已经显示突出的效果。作为为广大中小学培养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必须熟悉中小学教育现状,必须尽快学习借鉴中小学教育中涌现的成功经验,才有可能使高等教育保持一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品格,不至于被淘汰。
李长风,山东泰山学院中文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