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老师说:“开火”

2009-10-19 09:07永远有多远
感悟 2009年10期
关键词:演讲者英国人陈述

永远有多远

在英国的大学里,无论是文科学生还是理科学生常常要做presentation(陈述或演讲)。例如,在期末考试或参加由导师主持的课题组的讨论会时,学生要就某一个论题作presentation。学生们对此都很认真,事先查阅许多资料,然后将发言提纲以及一些相关的图表事先印在透明塑料胶片上,在陈述时用投影机打出来。借助投影灯,再加上丰富的表情和大方的手势,陈述者那架势还真有点像在做学术报告的满腹经络的学究,让人肃然起敬。

在英国留学期间我参加了一个由六人组成的课题小组。课题组每月开一次会。在会上每个小组成员首先作十分钟左右的presentation,陈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再进行讨论。在我参加的第一次会上,我对其中一位成员的观点有不同的看法时,很想当面提出异议,但又不知这样做是否合适。因为英国人素以含蓄著称:他们从不说谎,但从来也不会告诉你实话。我想我应该入乡随俗,不要轻举妄动,但内心又蠢蠢欲动,欲一吐为快。我的老师是一位爽快的女士,她从我的表情看出我有异议。她说:“看样子你有不同看法。”我没料想到她能看穿我的心思,来不及告诫自己要说“不”,竟木然地如实说了个“是的”。她接着说:“OK,Shoot!”(好,开火!)在她的“命令”下,我别无选择,只好硬着头皮“开火”了,尽管有点顾虑。

在后来的每次月会里,我们总是这样刀来剑往。我的老师就是挑起一场场战火的“罪魁祸首”。当有人就某人的论点提出反对意见时,她会说:“他攻击你的论点了。反击!”或者说:“捍卫你的论点!”正是在老师的“开火”、“进攻”、“反击”、“捍卫”等这类含有火药味的词语煽动下,我们互相间频频发起“进攻”。在不断的“厮杀”过程中,我们不仅互相学到了不少东西,而且还解决了一课题中的一些问题,并为课题提出许多有创意的设想。这种月会其实还真是一个小型学术沙龙。

英国人非常讲究礼貌,平时互相间彬彬有礼,但在辩论时却唇枪舌剑,竟然毫无愧色。英国国会上下两院开会时,紧张激烈的辩论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是内阁成员还是影子内阁成员大都具有辩才。在陈述时,他们引经据典,上下古今,妙语如珠;在辩论时,他们唇枪舌剑,雄辩滔滔,尽量攻击对方在政策以及治党方面的弱点。当一方代表讲到精彩之处时,本方就一起发出喝彩的声音。若对方不同意发言者的看法可以一起发出嘘声起哄,就是首相讲话也有被起哄的时候。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平时温文尔雅很有风度和涵养的英国人与这些近似粗野的举止联系在一起。国会议员本应该是礼貌的典范,但他们在辩论时却如此大失风范。英国人在听音乐会时,正襟危坐,悄然无声,就连咳嗽也要拼命压住,待一曲终了时趁大家热烈鼓掌时才敢咳。他们优雅的举止令我大为敬佩,但他们的“辩态”却又使我大跌眼镜。可是英国人认为这种“辩态”是一种传统,是民主、自由、开明的表现。平民百姓不仅可以从电视、电台的实况转播看到,而且可以进入国会旁听(你只要在开会前花一两个小时排队就会有机会进国会大厦旁听),在唾沫可以溅到的地方,看议员们咄咄逼人、妙趣横生的辩论。

伦敦海德公园有个演讲角,在演讲角里任何人只要摆上一个小梯,挂上一个旗号就可演讲。演讲的话题大都是些政治主张,宗教教义,环保措施等等。虽然演讲者大多是些“散兵游勇”,但个个神情激昂。听者中还有人频频发问。在演讲者与听众有相悻的观点时,就会爆发一场激烈的辩论。在有辩论的地方,双方辩论得脸红脖子粗,甚至有点面目“狰狞”,气势汹汹,哪怕是理屈词穷也要辨下去,决不甘拜下风,英国人那彬彬有礼的风度荡然无存。因此,在英国辩论时你可以有理有据地尽情“开火”,但在其他场合,你可得小心,不要随便“开火”,否则“走火”就后悔莫及了。■

槲叶摘自《海外》

猜你喜欢
演讲者英国人陈述
虚假陈述重大性
英国人的姓氏
英国人的性格
陈述刘
年销过2亿英镑!!英国人竟然都在买这种玩具……
会计时的话筒
会计时的话筒
关于“福建当代艺术展”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