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婷
在以前的诗歌教学中,我大体遵循这样的思路:①介绍作者和诗歌的写作背景。②朗读诗歌。③讲解学生不明白的重点诗句。④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⑤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这种教学思想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理解和记诵,它是平面的、静态的,既不和读者的具体感受挂钩,也不和学习方法发生联系。而且,由于缺少阅读理解的用途指向,学生只为理解而阅读,难免消极被动。这样,优秀的诗歌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很可能只是一个浅浅的印记,而不能流入学生的心灵,甚至融进他们的血液,成为他们自身不可或缺的基本文化素质。为改变这种刻板、缺少活力的教学方式,这学期在讲授《将进酒》时,我尝试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①学生利用网络等资源深入了解作者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②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及自己掌握的资料尝试理解诗句,在不懂之处标出自己的困惑。
③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作,如配音朗读、音配画朗读、欣赏名家朗读等。
④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思想内容的感受、理解。
⑤提供同是咏酒诗的《月下独酌》和《将进酒》对比,使学生感悟出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豪放。
⑥让学生说出这两首诗中最有味道的诗句是哪句,并谈谈你所感受到的味道。
フ庵纸萄Х绞降奶氐阋皇亲⒅亓俗魑读者的学生自身的感受体验。它是将学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来对待的,它为学生提供了理解作品的必要条件,让学生利用这些条件自己摸索着去理解。可以说,这种教学方式,从一开始,学生就处于主动状态,充分发挥了他们自身的能动性,学生不只为理解而阅读,更不把理解和记诵作为终点。他们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走进了作者的文化心理和生命体验。这种感受是刻骨铭心的,是深入骨髓的。
ヌ氐阒二是运用了比较。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要想全面认识一个点,必须把它放在一条线、一个面、一个多维空间中与其它点进行比较,否则就难以有立体的、空灵的认识。在讲授《将进酒》的艺术特色时,我引进了同是咏酒诗但却清冷寂寞的《月下独酌》来和本诗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一下就抓住了本诗豪放的风格。这样的比较,不仅利于学生快速准确抓住重、难点,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
ゴ咏萄效果看,这种方法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它不是像以前那样让学生从老师那里听到结论,看到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走进了这个认识过程,亲身体验了这个过程,从而取得感同身受的独特体验。而这正是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倡的。
な崭迦掌:2009-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