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恩民
梅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她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着一个月前发生的事。
“那篇文章是她变相抄袭别人的!”,“她的那篇文章一定是她抄袭的,她绝对不可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她真不害臊,抄来的文章还敢拿出来蒙人!”
……
当时的梅一个人蜷缩在教室里冰冷的座位上,孤零零的。她痛苦地紧闭双眼,脸憋得通红,她用手极力地捂紧双耳,竭尽全力地躲避着空气里刺耳的议论声。
那时,她的心早已失去了温度。
从那以后,她每次走进教室,脸便止不住地发红,头无力地耷拉着,像一座失去灵魂与精神的雕塑。当她敏感的耳朵收集到了同学们的冷嘲热讽时,她便假装没有听到,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她的座位,然后一头扎进书堆里。
“那篇文章不是我抄来的!那篇文章不是我抄来的!那篇文章不是我抄来的……”每天,她都要把这句话在心里默默地念上数十次。似乎是在寻找黑暗中唯一一缕琐碎的阳光、一点残留的自我安慰。
“难道借鉴和学习别人的语句措辞不对吗?难道那篇文章真的算是我抄来的吗?如果不算的话,我又为什么没有勇气去反驳?”这些问题如同沉重的石头,无数次撞击她的心,激起了一圈又一圈无边的涟漪,反复地疼痛着。
她的生活被无奈、痛苦和失落充斥着,她每天都在痛苦的底线上奋力挣扎着,试图找到一个突破口。
一天,梅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
两个月后,她将曾经凭那篇作文获奖的证书带进教室。她坐在座位上,毫不犹豫地闭上了眼,“咔嚓”一声,那张证书被撕毁了,那个在她心里留下的久未脱落的伤疤终于脱落了!
此刻,痛苦的沙漏,本该停止倒计时了。
——可是
“她真傻,居然把那张获奖证书撕掉了,那在中考时是可以加分的!”,“就算那篇文章是她抄袭别人的,反正又没有很多人知道,瞒过去就行了呀!”,“她何必伪装得这么诚实呢?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同学们又是议论纷纷。
她的心顿时又冷了下来,空荡荡的。
学校:湖北大悟县城关中学
导师:佚 名
点评:文章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来讲述梅与“那篇文章”的故事,客观冷静的叙述态度更易引发读者的思考。在情节安排上,由同学们的怀疑开始写起,接着集中笔墨写梅的心理活动,然后写到撕毁证书的惊人决定,层层深入,自然合理。值得注意的是同学们两次议论,这是个颇有意味的细节,揭示出梅心境的悲凉,发人深省。(素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