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瑞田
语文教师以教学生“文”为主,通过每天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文基础训练,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能力。而口语表达能力则是学生显现其基本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我们要培养学吸收本能更要训练他们具备准确表达的基本功。以下是我的一些工作方法写出来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1.每天利用课上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并及时点评
每天课前利用几分钟,让学生在讲台前朗诵自己摘抄的作品或者是自己的作品,其题目、题材、内容不限。这样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发言,有机会自由展示自己的才能而不用每次都受教师提问的限制回答问题。教师可以当着许多学生的面进行个别指导。这样不但指导性强而且对其他学生有示范作用,从而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一天,一个同学到讲台前讲《上将与下士》的故事,他两腿叉开,很随意的拿着稿件,眼神始终不定不敢面对大家,且语速较快,吐字不清,语调无起伏变化。这时下面同学有的偷笑,有交头接耳。很明显他们不满意。这时恰当的点评会起很好的作用:“首先站时应注意自我形象。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肢体来告诉别人一些内容,或重视,或喜悦或不满等等,所以我们要用自己的肢体告诉人们我们信心百倍。其次,做口语训练最重要让别人清楚你要表达的内容、主题、情感。这些在你选择稿件大声朗读时都须考虑。在表达时,有时甚至会有自己某种看法在其中。我们都要利用声音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去表达它。再次,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情动作来辅助声音表达内容增强效果。在读的过程中可以想象人物神态动作,并把它表现出来可以取得事半而功倍的效果。”说完后,要求他再进行一遍,这时他很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语气语调、动作表情。虽不十分成功,但也取得很好的效果。从此以后他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而其他同学以后在进行口语训练时也非常注意细节。可见这次指导起了很好的作用。学生长期在这种针对性和示范性强的训练中不断的修葺着自己。当然朗读能力的提高也进一步促进了阅读能力,从而有
利语文学科的学习。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加的一个脑力劳动过程,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使其进行思维训练的同时,进行语言训练,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其发言。
首先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人常说:有疑才能有问。只有问才会想办法解决,而问题是否能陈述清,解题是否能清晰明了都与语言表达有关。如在讲解《鲁提侠拳打镇关西》一文时,我先布置作业:将文中描写鲁达的情节用线标出,并思考其外貌、性格特征与李逵、张飞有何区别?这时学生认真读书,仔细思考调动其思维,努力找出许多近似而有存在细微差别的词语。李逵、张飞、鲁达三个形象有很多的相近之处,但是又有各自的不同之处。抓住相同和不同那么课文的内容就掌握了一半以上,这时再进行情节得分析就会轻松自如,而且会印象深刻。
其次,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换词换句的练习。用词的准确、生动、形象直接影响到了文章的生动、形象甚至是文章的趣味乃至主题。经常作词句练习不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更加理解每个词的用法,每个内容的表达。
3.重视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之大。既然如此我们教师就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而教师在课堂上的口语示范作用就尤为重要。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
语文教师在语言方面应具有较强的表达鉴赏能力而它们的基础是语言的敏锐感受。而上课的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的语言能力去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时语言的敏锐将使文章分析的更深,有利于作品中心思想作者情感得体悟。正是教师在课堂上用丰富、充满激情的语言去“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得情况下掌握了大量词汇、用词方式、及理解文学作品中应有的态度。所以我在上课过程中更加注意自己的口语表达,字词读音,句式停顿,遣词造句,甚至有时故意用更丰富的词语来描绘表达。
当然这样的“薰”一时半会并不能取得成效,但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在我的学生中初具成效。我相信---学无止境,劳终有获。我和我的学生们将继续努力不断的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