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豫刚
“看病难、看病贵”,在美国也是如此。
目前美国每年花费2万亿美元在医疗保健服务,不过,约有4600万美国人没有医疗保险。
从上任伊始,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决心对美国的医疗体制动一次大手术。这并非美国总统第一次推动全民医保,从杜鲁门到克林顿,多位美国总统都致力于推动医保改革,却都以失败告终。这一次,奥巴马能成功么?
或许,医疗技术领域正在发生的“智能化革命”,能帮他一点忙。
电子处方和数字化病历
所谓“智能医疗”,是从消灭处方纸开始的。奥巴马政府计划在未来5年投资500亿美元推动进一步采用医疗信息技术,这个计划将会包括对电子处方的额外激励措施。
从2009年5月开始,美国的官方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实行一种新的措施:向那些为病人开电子处方的医生支付奖金。在过去的一年中,美国使用电子处方的医生人数增加了一倍以上,达到了大约7万人。
推动电子处方应用,可以有效避免医疗事故并实现对用药成本的控制。医生用电脑或是数字手持设备,通过一个加密网络将处方直接传送至后台,通过在医院、药店和卫生管理当局联网共享的数据平台上进行统一登记和共享查询。
电子处方系统可以非常方便地查询到患者的用药史和过敏源,还可以避免药物间的相互冲突引发不良反应。同时,医生也可以通过电子处方系统了解到病人目前的药费负担,从而决定是否选择比较便宜的药品。由于直接与医保系统联网,患者也可以对自己的财务负担有一个明确的预计,决定是否选择某些不在报销目录之内的新药、特效药。
如果说电子处方系统还仅仅是考虑药品信息的共享和协作的话,那么数字化病历系统就可以更为全面地解决跨地区就诊报销等问题。
数字化病历系统可以使医生通过系统来了解病人的所有过往病史和医学诊断材料,包括X光片、化验结果、用药记录等等,免去了每到一家新的医院就必须不断重复诊断、化验的过程,降低高昂的仪器诊断费用。
医疗协作平台
如果以数字化病历和电子处方系统为基础,整合成为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然后进行联网,再拓展到单个医院之外的社区、城市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医疗信息共享,就可以实现“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和“医疗协作平台”。
上海市长宁区已经建立起了“区域医疗信息管理与交互平台”,社区医生可以通过PDA这样的手持设备直接上门为患者进行巡诊。
这样的平台有什么作用呢?
专业人士分析,有了完备的、标准化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之后,通过区域医疗信息系统,患者可以迅捷地找到以最短距离、最低成本、针对自己病情进行有效治疗的社区医疗机构,甚至可以在家接受社区医疗机构的上门服务;患者还可以进行远程预约门诊、日常医疗咨询,而不必大病小病都跑去医院,浪费大量时间排队挂号、检查,这样也避免了类似“三甲”这样的大型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社区小型医疗机构则可以通过这些信息网络,对患者进行地理定位,发展“家庭病床”和日常陪护巡诊业务。
这样的平台还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公共卫生管理。以甲型H1N1流感防控为例,通过医疗协作平台,患者在发现自己有疑似症状之后便可以通过网络等手段进行报告,然后有关方面便可以迅速地根据患者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来制订相应的隔离、诊断和治疗措施,并能有效跟踪患者的健康状况。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解决人口跨地域流动带来的医疗档案信息共享问题。
更重要的是,医疗协作平台的建立可以使医疗机构的治疗和收费过程得到有效的监督。
当“随身医生”成为可能
苹果公司展示了iPhone手机的最新功能——生命体征监视器。通过一个外置传感器和应用软件的配合,可以让医生利用手机来随时跟踪病人的病情,在有问题的时候自动通知要求医疗帮助。此外,它还像动态心电图一样随时记录用户的生命体征情况。
患者在未来完全可以实现将自己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存入手机里,随身携带,手机还可以提醒患者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服药计划。而医生可以通过手机来进行开电子处方、书写病历、管理病人信息和对病人进行远程视频诊断。
对此,有人想得更远。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就认为,随着新型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患者不再需要到专业医院,便可以在诊所、医生办公室,甚至护士那里得到治疗,这样整个医疗体制的运行成本才可能大幅下降。他断言,只有通过革命性的新技术来使医疗过程变得简单化,才能够使得医疗成本被普通人所接受,社会医疗体制才能以较低的成本提供较好的服务。
(摘自《环球》2009年第14期 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