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乃珊
小时候,国庆节在我心目中,不如现今只得个假日黄金周的概念,而是有一份向上奋发的精神闪烁其中。那心情犹如好孩子干干净净洗好手,等着吃甜点心一样!
首先,各教室要爱国卫生大扫除。用彩色绉纸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壁报、黑板报还要出国庆专刊,然后参加评选,各班都要排练文艺节目参加校际汇演,并选出最好的参加区中小学生文艺汇演……那时学生有强烈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忙得很开心很自豪,家长也会因此在左邻右舍前觉得很有颜面:“国庆快到了,小家伙又要排节目又要出黑板报,日日忙到天黑……”
那年,我全家从香港迁回上海,我一口广东话,一句普通话也不会讲,虽然会讲上海话与同学沟通没问题,但总觉得很难融入这个新集体。还有,人人胸前都飘着红领巾,唯我没有,每次出操晨训,众目睽睽之下,好不自在、好落寞。中队长鼓励我(当时孩子既单纯又老成)好好努力,争取在国庆节加入少先队。
“国庆节?啥叫国庆节?”我疑惑地问了句,引起哄堂大笑,就此全校出了名,这个“小香港”连国庆节都不知道!
为迎国庆,班级排了个情景朗诵剧——前苏联儿童剧《铁木尔和他的伙伴》片段,普通话讲得结结巴巴的我被老师硬拉上去做集体朗诵,明摆是滥竽充数,但多次排练令我的普通话进步很快,而且加深了与同学间的融和,老师用心何其良苦!
我的认真得到大家好评,我这个“小香港”带上红领巾迎来了生平第一个国庆!
一大清早马路上喇叭已响起《歌唱祖国》,小朋友们端着小板凳在弄堂内相约去马路边“抢位子”看大游行。我家弄堂口是大游行必经之路。
那一天谁都有理由穿得漂漂亮亮的,妈妈和邻居妈妈们名正言顺地穿上漂亮旗袍,涂上口红,爸爸穿着彩格法兰绒衬衫而不套上蓝布人民装,堂而皇之出来看大游行。平时不大见面的邻居客气地互相打着招呼,倒是我们小朋友们亲密无间,在看游行的座中小老鼠样追窜。卖气球的小贩特别开心,这一天,没有人会驱赶他,而且成为最受欢迎的人!整条马路两侧一派喜气,在阵阵激昂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歌声中,迎来了浩浩荡荡的游行队列。现在想起,那队列颇有西方嘉年华花车巡行的气氛,各种象征建设成就的宣传车都是真人表演,十分有感染力。能参加游行的都是单位里的先进分子,是一份荣耀。看游行的人簇中时时与游行队列中相识的友朋打招呼,很引以为豪。尽管马路两侧只有里弄干部大妈在维持,却秩序良好,氛围热烈。
晚上观烟火是国庆活动的压轴戏。那时没有那么多高楼,我家客厅东窗遥对人民广场,犹如现今彩色大屏幕,国庆晚上,挤满来看烟火的亲友。年轻的姑姑们却穿上如倒扣的酒盅样的大花蓬蓬裙,去人民广场大联欢跳集体舞去了……
这是1957年10月1日,我的第一个国庆。
临睡前,我将红领巾整齐地叠好压在枕头下,盼着自己好好用功读书,快快长大,将来可以参加大游行,可以去人民广场狂欢……我相信,那是一个新中国少年最纯真最朴素的爱国情怀!真正的爱国心,是不空谈不作秀,如童心一样坦白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