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 果静林一如往常

2009-10-13 03:29李福特
上海采风月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话剧戏剧上海

李福特

荧幕上的果静林成熟稳重,感觉就好像一个大哥一样,让人看了觉得安心踏实,而实际生活中的他也一样如此。低调随和没什么架子,喜欢哈哈大笑,喜欢知无不言。用“大器晚成”来形容果静林未免有失偏颇,无论是他早年和著名导演林奕华合作的话剧《半生缘》,还是那部让他被更多人记得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虽然他的作品列表没有长长的一串,但是每一部都是重量级的,对于这样的他,被认可,只是一个迟早的过程。

有些人觉得果静林版本的“高洋”显得过于老成,有些人却觉得,恰恰是那股子成熟劲把“高洋”演出了味道。这个圈子里和他同年纪的人不少,但是能有他那种“大哥气场”的人不多。果静林身上透出的那种稳重气质,是很多年纪一把还有着孩子般顽皮笑容的演员所不具备的,就好像他那带着话剧底子的声音,在电视剧这个圈子也很少有人具备一样。他总是带着那么点与众不同,却又不招人讨厌。

华表奖新晋影帝头衔让他一下成了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但是这些对他来说,似乎没什么太多的改变,生活还是生活,依旧要拍戏,忙碌,平淡过日子。北京人特有的那种悠闲劲,在他身上显露无疑,果静林喜欢叫这个状态为“散漫”,我却喜欢叫它“享受生活”。

他就好像一个经历过人生起落的大哥一样,总是以平和淡然的浅笑面对着眼前的一切……

比起得奖,我更看重被肯定

记者:这次华表奖得奖对你来说,当时觉得意外么?你觉得这个奖对你而言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果静林:其实公布得奖的那一刻我并没有觉得意外,毕竟我们四个人被提名,我自己在这个名单里,就代表着有得奖的机会。每年全国有900多部电影产生,这么多电影里,这么多男主角,我觉得无论提名的这四个人谁得奖,那都是业内专业的评委以及艺术家们给予认可。这才是这个奖项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

记者:得奖之后觉得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呢?

果静林:我没觉得有什么改变,得奖第二天我就开车回唐山继续拍戏了。

记者:我在你的百度贴吧里看到一个调查,内容大致是,你看过果静林的哪些作品,第一名是《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如果说,里面的高洋还能找到点你童年生活的影子,那么电影《袁隆平生活的年代》未免有一定的距离,当时是如何把握和演绎的呢?

果静林:其实作为一个职业演员,他肯定有很多的性格侧面。也许我这个侧面提炼放大就是高洋,而另一个侧面提炼放大就是袁隆平。塑造人物的能力是一个职业演员必须要具备的,袁隆平老先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当时接到这个角色,我搜集了大量的素材,去学习以及揣摩,做了很多功课,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去进入人物的内心,体会角色的感受。

上海很有味道

记者:听说你大学四年的学生生涯是在上海度过的,那么对上海这个城市的印象如何呢?

果静林:我对上海有着很深的感情,对上海的印象,还是读大学期间的样子。我是北京人,北京更多的是皇城文化,比起北京来说,上海更有都市的感觉。我到现在都记得上海茂密的梧桐树,还有石板路,尤其是晚上的夜景是非常美丽的。很有味道,我很喜欢上海。

记者:当时是怎么想从事演戏这个行业的?而且北京的表演学校也有很多,怎么没留在北京,不远万里跑来上海了?

果静林:我十六岁的时候被一个导演发掘去拍了电影。当时还是小孩子,虚荣心也很强,觉得拍电影特牛。这次的“触电”经历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忽然发现自己原来还能当演员。因为从小很喜欢看话剧,基本上是泡在人艺话剧团长大的,对话剧特别向往。所以当时特别想学戏剧,北京的表演学校一个是北京电影学院,一个是中央戏剧学院。我当时觉得电影学院肯定是学电影为主的,那学戏剧还得考戏剧学院。我报考的那年,中央戏剧学院没有招生计划,而且那时候男孩子嘛,都是才长大一点就特想离家远远的,出去闯荡闯荡,所以我就这样来了上海,考了上戏。

记者:据说你当时在上戏读书的时候,中间还犹豫是不是要出国?

果静林:是有这么回事。我当时上学的时候对西方戏剧的兴趣比较大,当时国内戏剧的发展很缓慢,我们在看到一些国外优秀作品的时候,想到人家已经发展得很成熟,而我们这边才刚刚起步,所以就很着急。当时觉得如果出国的话,去西方学习能更快更直接一些。

人总要学会妥协和放弃,学会让梦想照进现实

记者:你1994年毕业去了话剧团,当时国内的话剧还远没有现在发展得这么红火,那时候做这行一定有很多辛苦吧?

果静林:辛苦是自然的,我开始想自己搞一些先锋戏剧,那时候话剧市场还没有像现在这么繁荣,很辛苦,但是也很快乐。我记得那时候找点赞助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几个人排练完想吃条鱼,都要挑刚死的那种鱼,这样吃起来不会差太多,但是价格却能少一多半。那时候一帮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聚在一起,饭可以不吃,有梦想就足够了。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去演电视剧的呢?什么原因让你作了这个决定?

果静林:开始是因为我的戏剧观念有了一些改变。我对我过去的一些坚持有了一些怀疑,尤其是在当时大市场没建立成熟的条件下,我是不是还要继续坚持下去。其次你总要养家糊口,迫于现实总要稍微妥协一些,毕竟人不能单纯靠梦想活着。而且其实我一直觉得话剧和电视剧没有根本上的矛盾冲突,毕竟都是一个门类里的。我觉得没必要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苛求。

记者:刚演电视剧的时候觉得适应么?

果静林:虽然从表演深层的意义上来说,话剧和电视剧是一样的,可能只是在表演的技巧上略有不同,但是在开始的时候的确有一度不适应的过程。毕竟话剧表演台下坐的是观众,而电视拍摄面对的是机器。我开始的时候不会和摄影机去交流,所以当时特紧张,导演一喊开始我就觉得腿开始哆嗦。

记者:据说你现在在唐山拍新戏《网商》是关于互联网的,那平时上网时间多么?

果静林:平时忙的时候没时间,空闲的时候,上网时间还是很多的,毕竟现在都是互联网时代了。

记者:平时生活里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果静林:我生活里是特散漫的一个人,也许因为我是北京人,又是满人,所以满清老祖宗特有的那种好玩的恶习都被我继承了。花鸟鱼虫我基本都养过,没事练练书法,就像个退休老职工一样。其实现代人生活压力都很大,我觉得我们需要怡情和释放,养鱼也好,养花也好,其实只要能让自己静静地呆一会儿,就可以让你的身心得到一些修补。

猜你喜欢
话剧戏剧上海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再见啦,秋天!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过去的理想
话剧《惊梦》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