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本强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以及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发展,依据当今高校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传统滞后的学籍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高校办学需要。从高校学籍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在分析当前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改革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现代化的学籍管理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高校改革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高校;学籍管理;改革;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47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3-0252-02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籍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和校风、学风的建设。同时,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也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较强的管理工作。它反映了学生在校阶段的各种变化情况,是学校了解、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主要途径,更是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决策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办学层次的增加和专业数量的增多,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与挑战。
一、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学籍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加强和完善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籍管理是学校依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规定和学校制定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对学生从入学注册到学成毕业的整个过程所进行的阶段和全过程的质量考核及管理。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严格的学籍管理制度和方法也具有重要意义。学籍管理制度规定了学生学习、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原则,为学生的成长制定了基本的方向,它具有严肃性、强制性和导向性的特点,学生遵守这些规定,按照要求去做,就会树立自觉学习、奋发向上、树立优良的学风。
二、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学籍管理体系,是以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为依托而延续下来的,它主要强调标准化共性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教育需求。因此,与之相应的学籍管理单一刻板,不利于创新教育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仅对传统学籍管理工作做局部的调整,只能应付诸多学籍管理中的暂时问题,而不能解决学籍管理中的实质性问题。笔者认为,传统学籍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传统的学年制学籍管理制度显现弊端。目前,我国高校基本上实行的都是学年制的学籍管理制度。学年制学籍管理即学生必须经过统一规定的学习年限和一定的教学时数,考试合格为毕业标准,课程设置按学年安排。学年制学籍管理制度是按班级授课的,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安排课程,具有一定的规模性和专业性,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结构相同,缺乏个性,并不利于发挥学生专长和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多层次的需求。现今,众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而事实上,专业的高级人才供不应求,导致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与传统的学年制学籍管理制度不无关系。
第二,学籍管理手段相对滞后。随着教学班级和学生人数不断扩大,学校设置的专业门类不断扩增,课程科目不断增加,而且专业的设置还随社会的需求逐年调整,传统的学籍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学校教育的需要。庞大的学生学籍资料收集、整理及分类分析会使学籍管理工作者难以招架,学籍管理人员很难保证在统计分析中万无一失,落后的学籍管理手段成为推动教学管理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的一大障碍。虽然大部分高校引进了网络管理系统,使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但系统仍不完善,因此,还没有真正地实行网上办公,学籍管理经常处于半手工操作状态,这种陈旧的手段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此外,由于学分制改革在试行期,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尚不太完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同时,学分制与学年制并存,两种管理模式无疑给学籍管理带来更多的工作量以及更大的工作强度。
第三,学籍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由于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它不仅要求学籍管理者在工作中要有极强的计划性、准确性、原则性、创新性,还要有完成管理任务和协调工作关系的能力。同时,学籍管理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烦琐的工作,工作量大,影响因素多,在工作上需要管理人员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籍管理是通过管理学籍达到对学生实施教育的目的,所以说,管理人员的素质尤为重要。就目前的状况看,很多高校学籍管理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结构不尽合理,并且随着连续几年的扩大招生,学生人数的增加,管理人员的配备也明显不足。
三、关于高校学籍管理改革的思考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人才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现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多样化,毕业生就业日益市场化,学籍管理改革不但要适应学校教育改革的需要,还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一切都必然使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化,并提出新课题和新要求。因此,为了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管理,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体现现代技术的学籍管理制度。笔者认为,现阶段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学籍管理实行学年学分制。所谓学年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的标尺,又保留学年制的学习年限。现阶段提倡的学分制,建立较为灵活的教学管理体制已成为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改革的主流。学分制改变过去学年制的固定教学学制的模式,有利于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学分制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才能的可能性与机会,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利用在校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由此可见,学分制在重视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原则下,按照教育规律,贯彻因材施教,使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其次,进一步完善学籍管理现代化。实现高效、公正、准确、科学的学籍管理,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学籍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学籍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扩招,学生不断增加,生源的来源途径又各不相同,给学籍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和难度。而大多数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尚处于半手工状态完成,即使采用计算机管理,由于目前各院校之间以及各部门之间尚无统一的学籍管理软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沟通和协调等问题,也会造成在管理上的高消耗、低效率。为了适应现代办公的需求,保证工作质量,降低工作强度,迫切需要一套统一的、现代化的学籍管理手段。
再次,加强学籍管理队伍的建设。学籍管理队伍是学籍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学籍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学籍管理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学工作的运转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籍管理工作者首先必须加强服务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成本由学生与国家分摊和毕业生自主就业的形式下,学籍管理工作者应时刻摆正心态,对所有的学生及其家长要一视同仁。因此,作为学籍管理工作者必须要做到以高度的责任心维护学籍管理的严肃性,不仅要有认真细心、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发扬尽责的奉献精神。
就高校而言,应当有计划地加强对学籍管理工作者专业素质的培训和建设,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机制,根据学籍管理人员知识层次、专业特点的不同,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方式,把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国内培养与出国(境)培训、短期培训与职业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培训,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观念创新带动学籍管理工作创新。人才资源是一切资源的核心,对于学籍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高校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高校要对学籍工作者的地位和作用给予肯定,不仅要对全校学籍管理工作队伍结构给予合理的调整,还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把物质激励与成就激励、精神激励结合起来。建设一支具有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意识、掌握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具有奉献、服务精神的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现代各高校学籍管理改革的重要任务。
最后,强化法制意识,依法治校。近年来,我国的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学生的维权意识也在提高。现代化的大学应进一步强化法制观念,深入领会并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建设要遵循法律的要求,学校学籍管理制度既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又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将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赋予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权进一步细化,在学校的章程中做出相应的规定,使之成为学校一切活动的依据。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原则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有严格的学籍管理规定,还有完善的法律依据。作为学籍管理人员坚持原则、维护学籍管理的严肃性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学籍管理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正常的学籍处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需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进行公平和妥善的处理。同时,学籍管理过程也要程序化。尤其是在处分学生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必要的程序。学籍管理内容程序化不单单指管理工序的流程化,它还是学校学籍管理的标准化过程。因此高校加强学籍管理,必须坚持依法治校、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程序。
综上所述,高校学籍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环节,改革传统落后的学籍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现代化的学籍管理制度,加强高素质的学籍管理队伍建设,是推动现代化大学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为社会提供合格人才、科教兴国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志祥,等.学籍管理工作的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05,(8).
[2]魏勇.科学的学籍管理需要高素质的管理队伍[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3]岳新,毕玉建,王申广.严格高校学籍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5).
[4]余碧春.对高校学籍管理改革的若干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5]郑立.谈推进全面学分制的学籍管理制度创新的原则[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