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大学生消费教育中对策研究

2009-10-13 09:11吕亚虎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23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对策

吕亚虎

摘要:大学生消费主流是理性、健康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良消费心理和非理性的消费行为。把大学生消费观的培养纳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两课”教学的范畴,积极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已成为高校德育不容忽视的课题。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消费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3-0244-02

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消费观受到社会群体消费的深刻影响,同时,也呈现出与其他社会群体不同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和特征。由于大学生消费基本上仍处于依靠家庭支持的状态,因此,大多数学生在日常消费时,消费品的价格、质量、时尚是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从总体上讲,我国当代大学生在消费方面是适当的、理性的、健康的。但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心理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的影响,致使部分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呈现出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非理性的消费倾向。如为满足虚荣的攀比、炫耀性消费,追求时尚的超前消费、负债消费,从众化的盲目消费、冲动消费等等。这些非理性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点,也暴露出他们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影响大学生消费观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譬如消费主义思潮、社会、家庭、学校、个体自身等等。高校作为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重要责任。但我国当前的高校教育,无论是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还是在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培养普遍存在着不够重视的现状。基此,高校教育应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特征以及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加强研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校园文化建设及消费环境建设等方面制订出行之有效的方案,以引导大学生培养科学的消费观,这不仅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而且对高校的日常管理、校园良好风气的形成以及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高校在大学生消费观的培养方面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培养

1.重视消费道德教育,确立健康消费理念

大学生正处在各种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对他们确立正确的“五观”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一个人的消费观又与其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就有什么样的消费观。因此,在高校两课教学中,要积极渗透消费道德的教育,把人的本质与人的消费行为的社会属性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等的统一关系,从而使他们明晰,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消费道德观念的塑造和培养不仅直接影响着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更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德育教学的主阵地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又能将消费道德与大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强化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其次,要对大学生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从不同方面厘清了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界限,也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指明了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的问题。因此,高校德育教学不仅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进教材,引进课堂,更要引进大学生的头脑。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消费价值观,并以其作为个体消费行为的指导。

2.加强国情教育,引导适度消费

我国高校目前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比较多,这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但在国情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则明显不够。高校教育中对国情教育的缺位,使许多大学生对我国当前的发展水平、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以及当代大学生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认识不足。他们往往只看到社会表面的繁华,而对我国转型时期在能源、资源、环境等方面面临的各种难题和挑战缺乏清晰的思辨,致使大学生在消费观方面常容易从自身价值出发看问题,以自我为中心,过分注重物质利益,而对民族振兴、国家发展要求青年作出牺牲和奉献,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苦性,对我国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道路等问题的认识不足。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基本国情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道路。对此,每一个大学生都应有客观而清晰的认识,并从自身做起,坚决抵制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树立与国情相适应的适度消费观。

3.弘扬传统文化,传承节俭美德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我国先民很早就认识到“成由节俭、败由奢”的道理。如《尚书·大禹谟》云:“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论语·述而》云:“奢则不孙,俭则固。”又,《韩诗外传》卷九云:“古有国者,未尝不以恭俭也。失国者,未尝不以骄奢也。”这些观点不仅将消费与人的德行联系起来,深刻地揭示了节俭使人寡欲、一切德行皆由俭生,奢侈使人多欲、一切恶性皆由奢生的道理。同时也将奢、俭与国之强盛、家之富足联系起来,阐述了勤、俭的精神与国、家强盛足用的内在联系。中华文明古国之所以能够传承数千年而不息,这与中华民族始终所保持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无关系。在当前的国情下,高校通过弘扬传统文化,传承节俭美德的教育,这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期下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目前我们与西方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仍很遥远。在新形势下,我党始终秉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胡锦涛总书记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中明确地提出了“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理念,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新时期下整个社会的评价标准之一。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引导他们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价值取向,反对淫逸骄奢的不良消费风气,这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强化消费理念,培养消费能力

除了“两课”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观的培养外,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师资优势,适当增开一些有关消费心理、消费道德、消费常识、消费美学等方面的课程,如《消费心理学》、《消费经济学》、《消费伦理学》、《消费常识》、《消费美学赏析》等,通过专职教师的系统传授,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消费常识、技能,提升大学生的理性消费能力,完善其消费心理,形成自己健全的人格和审美常识,把实现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作为评价其消费行为是否正确的标准,最终引导他们确立健康的消费观。

二、重视校园消费文化建设

高校应抓住我国当前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契机,将大学生消费观的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消费文化氛围。(1)学校可组织专职教师或邀请校外专家定期举办有关消费知识的专题讲座,针对我国当前的国情、消费结构、消费观念以及大学生的消费特征等问题进行专题性解析,引导大学生从大局着想,从自身做起,确立适度、健康、环保的消费观;(2)利用高校心理咨询资源,对大学生错误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动机进行心理干预和引导;(3)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通过消费知识竞赛、消费观点辩论、消费现状及问题问卷调查、消费常识宣传等活动,使大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能及时反思自身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学生重视自身消费观的培养;(4)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播媒体(如校园网、校报、校广播站、校园宣传栏等)的媒介功能,在校园内进行直观形象的消费观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校园消费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构建良好的校园消费环境

健康、和谐的消费环境对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大学生作为消费群体中的一个特殊部分,有着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和消费商机。大学生日常消费的主要环境是学校内部及其周边。近几年来,在高校后勤部门社会化的改革中,常常把经济效益的追求作为其改革的第一目标,而忽视了对大学生健康消费的考虑。高校内部及其周围的众多娱乐休闲、奢侈消费场所为大学生的消费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因此,高校在学校内部及周边消费环境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在追求其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商机的同时,应重视对校园及周边消费环境的整治和管理,把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环保、和谐的消费环境作为一件重要的工作来抓。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走,找对策去!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