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显玲
摘要:课堂效率的高低并不取决于教师讲课的多少,而取决于学生掌握弄懂了多少知识。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明确目标,深刻目的;认真备课;了解学生;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要注意问题设计的难度、坡度与密度;加强课堂练习;总结课堂。
关键词:课堂效率 目标 备课 练习 总结
所谓课堂效率,本人认为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讲了多少,也就是说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越多课堂效率就越高。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多少、弄懂了多少才是课堂效率高低评价的标准。即使一节课大多数学生都弄懂了很少的几个知识点,也可以说课堂效率高。针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本人提出了以下几点以供参考。
第一,明确目标,深刻目的。首先明确课堂上学生是主体的理念,课堂上的一切都应从学生入手,以让学生彻底掌握知识点为目的。从学生身上找特点、想办法、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你的课堂设计中去,而避免教师一味求速度,再现一言堂的现象。
第二,认真备课。这是教师一堂课好坏、效率高低的前提。课前教师下足功夫把这节课的精髓把握住、研究透,查资料、看范例必不可少。只有教师通了熟了,课上才能游刃有余,解决学生的各种疑问,在头脑中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方案,让学生乐于参与,并且简单快速地进入状态。
第三,了解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自学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想情况、健康状况等,只有了解以上情况,教学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第四,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调动学生,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让学生多多参与而不是让学生成为观众。可以把学生编为几组,也可以全班共同协作、共同讨论,更可以相互之间辩论。从中让学生自己体悟到知识的由来和自己错在哪里,怎样得到的正确答案,也可让学生自己思考。总之,充分利用学生的头脑,避免课下学生用很长的时间来理解。课堂上充分理解贯通,课下只要简单复习就可完全掌握,所以课堂效率就提高了。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在其间多鼓励少批评,给予学生更多的信心和勇气,敢于去做题去学习,敢于面对错误。
第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学生每天面对同一块黑板,本来就已经够单调了,如果每节课再面对同样的教学程式,面对同样的学习方法,那就会更觉得单调,甚至会觉得枯燥。这势必抑制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严重遏制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还要善于积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录音以及运用各种教具,充分调动各种可用因素。挂图和各种教具可以加强学习内容的形象性、可感性;投影可以加大课堂容量,增强知识点的稳定性和相对持久性;录音可以充分发挥课文的感染力。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的利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感受知识。
第六,要注意问题设计的难度、坡度与密度。课堂提问的难度以是否适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为检验标准。应以原有的知识基础为起点,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大多数学生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回答得出,或者“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所提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那就等于白问。如果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水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心理学家把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称为“解答距”。一般来说,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提问可以分为四个级别。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合理条配提问中四个级别的问题的坡度,为学生增设台阶,使之拾级而上,逐步抵达知识的高峰。提问的密度,是指稀和密的程度,也就是提问要适量的问题。我们说提问要适量,是有现实针对性的。实际教学中,不提问或提问过少的现象也有,但主要的问题还在于提问过多。有的课堂可以说是问题满天飞,不加选择,巨细无遗,见到什么问什么,问题肤浅、琐碎、多而滥,学生从中得到的是混沌一片,混淆了内容的主次,把握不准教学的重点。为避免这种状况,就要求教师备课时在研究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需要问上下功夫。提问适量,是提问艺术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七,加强课堂练习。当教师让学生领会了知识的要义、用法后,不能草草了事,而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巩固知识点及用法的使用,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印象,把理论用于实践。练习必不可少,当堂课当堂解决,乘胜追击,不能拖后,否则学生只能纸上谈兵。最后学生空有一身知识但不能发挥出来,这是最失败的结局。
第八,总结课堂。在课堂即将结束时,给学生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把本堂内容进行总结。教师可以从中点拨检测,促使学生养成习惯。学生在总结时,也是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对知识规律的熟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也能使学生有更多的创新的能力,发现问题。
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既学习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筛选信息能力、理解辨认能力等,又达到高效率、快节奏的教学目的。所以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他们的思维是进步的,有创意的。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主动去钻研,摆脱被动学习的恶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