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2009-10-13 09:11郁宏洋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状况心理健康小学生

郁宏洋

摘要:我国现代中小学生当中,独生子女较多,父母对他们过度的保护导致其意志力薄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多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总结了学生的基本心理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状况 问题

本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我们设计了两套问卷,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设计了13个问题。共收回有效问卷386份。调查的内容大体分为人际关系、情绪情感、心理品质等几个方面。调查的基本情况如下:

根据本次调查的数据统计结果,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比较良好的。

第一、在“与同学交往相处是否融洽”的调查中看出,能够与同学友好相处的人占大多数。

在“一天中有多长时间与他人进行情感沟通”的调查中,有平均14﹪的小学生不沟通情感。沟通是人际交往的途径,没有沟通,没有交往,人永远无法认识他人,也无法真正了解自己,因此,学校心理教师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辅导。

在师生关系方面,从调查学生所喜欢的教师具有的特征中可以得知现在的学生喜欢依次为“理解学生、幽默、公正、知识丰富”的教师;尤其喜欢“理解学生、公正、幽默、温和”的教师。可见,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是全面的,不仅要很好地传授他们知识,还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他们并公正地对待他们,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对于教育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在考试焦虑方面:在调查中看出,“越是临近考试,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小学生为12.6﹪;“考试时开始有些紧张,几分钟后稳定,发挥正常”小学生为15.7%。但从调查中可以得到目前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压力最大来自于“父母期望”,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愿无形中给我们的学生增添了巨大的压力,当所制定的考试目标同实际水平不尽一致时,那么这些高期望值型的孩子中最易出现考试焦虑的心理状态。由此可见,学校的心理教师在考前做些适当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调节心理状态,对于个别考试焦虑十分严重的学生,心理教师应做个别辅导。

第三,心理品质方面: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小学生最重视“诚实、善良、自信、热情、友爱”的心理品质。说明小学生比较单纯。学生身上出现的多种疾病几乎都与学习紧张而造成学生心理负荷过重有关,因此教会学生学会情绪调适的基本方法、减轻其心理压力将是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四,情感态度方面:在调查学生“遇到挫折失败时所采取的做法”中可看到,小学生在情绪不好时有82%会自我调节;在调查“受了委屈时的心理反应”一项中,如用与对方沟通、找人倾诉等合适方法的小学生57%。可看出大多数学生是能够正确对待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轻者独自生闷气,重者暴跳如雷,甚至有的还存在想要报复的偏激思想,这些都是不健康的心态,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利用升华和转移等心理防御机制促进心理平衡。

在调查“你心中的话最愿意与谁说”中显示,学生们都愿与好友说,其次为家长,有41%的学生愿与同性同学说,也有近10%的学生不对任何人说,极少数同学选择了心理咨询师。这说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增强了,同龄交往需求增强,好友和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最大。

第五,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方面: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有了一定的认识,75%的小学生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在我们所调查的学生中“如果有心理上的困惑和矛盾”,只有3%的学生经常会向心理教师寻求帮助。从调查可知学生眼中理想的心理教师是年长的、经验丰富的,其次依次为年轻的、新潮的女性,最后是男性。从调查问卷中我们除了了解了以上几大方面外,同时还发现了学生中出现的从众倾向、麻木倾向、自杀倾向、责任意识缺失等方面的问题。

1、从众倾向:在调查中学生“当看到班级中有一些同学在学习时不停地转笔,是否会刻意模仿”的问题时,有近70%的学生会刻意模仿或介于两者之间。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培养将影响他们的一生,为了获得同伴的承认或接纳,他们往往会放弃个人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一旦所处群体的氛围不够良好,这种从众心理和行为则会影响他们的是非观念和待人处事的能力的培养。此时,心理教师进行心理调适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正确地交友,学会自我鼓励,增强自信心。

2、麻木倾向:从调查“当学校或班级组织捐款活动时的表现”中发现有15.2﹪的学生不管不问,任其自己解决。这种麻木冷漠的态度仍需我们的心理教师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使其融入到集体之中,珍视亲情与友情。

3、自杀倾向:从调查中可看到,有7.9﹪的学生排解痛苦的方法主要是想一死了之。当因某事产生心理困惑时,有5.2﹪的学生自虐;也有少数学生因教师的一句批评或考试的一次失利而自暴自弃。以上数字警戒我们:在我国现代中小学生当中,独生子女较多,父母对他们过度的保护导致其意志力薄弱,心理承受能力极差,一次小小的考试的失败,一次教师的批评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原因,为此,学校心理教师要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学生因挫折感得不到排解导致心理失调而产生不良后果。

4、责任意识缺失:在调查“学生对集体活动的态度”中可知,61.2%的小学生对集体活动持积极、正确心态。学校应当从加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育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责任感。

猜你喜欢
状况心理健康小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十五大”前夕的俄共组织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