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会朝
摘要: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交叉点。高中语文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时代大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新形式下,高中语文教学与时俱进,正在进行大力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综观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理论界一致认为,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这两个教育指针的交叉点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大发展中,更应显示审美性教学的战略地位,这是时代大发展的需要。
一、审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判断力,即审美能力,始终是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指针。在语文教学中谈审美能力,除了从书法的角度可以看出视觉上的审美能力外,更侧重于抽象的思维理解能力。高中语文教育审美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应当是思维审美能力,而非直观的审美感受能力。在教育过程中,高中语文教育必须把丰富的文字语言艺术与审美的特征、作用、功能等结合起来开展。这是因为培养良好的审美素质不仅能够促进和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加强思维审美意识,还能创造出更深刻、更精美的文学作品。因此,高中语文教育不能离开审美性教学的开展。
高中语文教育必须注重学生欣赏能力和思维审美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教育不仅是传授一定的语言交流技能,更重要的是揭示语言作为一种人文科学的精神实质与人文内涵。学校通过丰富的教育手段和教学策略,让学生学习大量丰富的国内外优秀的文学作品,熟练掌握丰富的词语、语句、章法结构以及多样的文学题材、体裁、创作形式,从而去感知自然界,分析人类社会,不断地继承、汲取、发扬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树立一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现代语言教育理念。相对高中生而言,需要在原有语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扎扎实实地丰富语言知识和拓宽文学领域。但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在语文基础教学中对基本知识训练的习惯性理解赋予其新的含义,即语文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不能限于字词句章的单方面训练,还应含有专业素养的内容,也就是审美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国语学习者,都有一个不断增进审美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过程,是培养和提高文学审美和创作才能,理解“人”学的过程。学生文学创作思想境界的变化,表现语言倾向的刚劲、柔美、雅俗,表现手法选择的优劣,都取决于学生审美和审美情趣的水平。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强语文教育中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意识的培养,完整地体现语文教育的真正内涵,改变传统语文教育的旧有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取之不竭的文学创造力,只有依赖审美思维的磨练才能成功地体现出来。文学内涵的深邃与肤浅、形式的灵活与死板、构思的新颖与传统、想象力的丰富与贫乏等,都是由于经过不同的审美思维实践而产生的不同结果。那些只注重依靠丰富学生字词句章的量的积累来提高文学水平的做法是片面的。教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己的审美感受,这才是现代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现。只重视文学基因和形式的培养,而忽视审美思维的磨练,只能抹杀学生学习语文的天赋,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审美思维和创造能力了。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从审美的角度唤醒学生自己独特的审美知觉与想象,并采取相应的方式塑造它、强化它、培养它。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性教学的途径
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师生内在、外在的素质以及课堂内、课堂外的审美感受等方面来综合培养。
1.培育和提高师生的内、外在素质
从这些年的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出,作文一直是重中之重,这意味着高中语文知识的教学最终都要回归到文学创作和从文学喜欢中体现出来的审美水平上来。文学创作是建立在知识基础的深厚和渊博上的。教师的文学造诣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审美修养。开展审美性教育,专业教师除了要提高教学水平和拓宽文学知识领域外,最重要的还应加强自身素养的建设。提高素养除具备过硬的专业文化知识功底外,还应注意从相关的知识领域,特别是从生活中汲取养分。作为教学主题的学生更应加强修养,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跨越专业领域,多方面借鉴、学习、融会贯通,以克服知识面窄、理解能力低等方面的缺陷;深入生活、感受生活,从生活中发掘文化的精髓和生命力的根基。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启迪学生发现身边一切美的事物和现象。不论是讲解古文、现代杂文、还是教授戏剧、小说,亦或是分析散文、诗歌等,教师都不应局限于课文本身,而应该从创作的大环境出发,分析文章的创作背景、形成过程、作者的思想状态、生活经历,从而提炼出文章和作者本身流露和延伸出来的语言之美、内涵之美、人性之美,进一步指导和启迪学生的现实思维、生活、学习、感受。这就能自然地让学生从课文中走出来,联系实际生活,想象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开掘审美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施展朗读教育的功能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中语文教育是一种朗读教育,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赤裸裸的说教。高中语文教育常常是一种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基于这一点,审美性教学就要在朗读的语气、音色、音调、节奏等环节上有所体现。因为在朗读时,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去决定语气、音调、节奏的轻重、缓和、紧凑的合理搭配,从而达到内容与阅读形式的统一协调,更加有力地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的主题和文学去向,这种过程是潜移默化的。文学名著孕育着丰富的生活之美、情感之美,其中对人所处的环境描写、现实困境、生活状态、情感经历、为人态度,以及对自然界树木、花草鱼虫、建筑等的描写与刻画都是美的结晶,这就为语文审美性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于学习语言的人来说,关键是用自己的情感和学到的知识去体验和重新审视这些经典的历史素材,通过与生活经历结合消化这些养料,用自己的笔去创造更丰富更经典的文学作品。
3.欣赏世界文学名著
古往今来,国内外著名作家层出不穷,他们留下的传世之作是人类精神美、人性美的结晶,体现着作家毕生的文学素养和成就。因此,通过广泛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精品,丰富学生的语言和提高审美思维能力是高中语文教育的又一途径。例如,教师在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简爱》时,应要求学生注重观察作者对人物心理、人物性格的刻画与描述,注重人物命运的发展脉络;进而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联想一下诸如自己在遇到被关进红屋时的想法和心境,将心比心,学生必然获益匪浅。学生欣赏了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后,自然就能积累丰厚的文学知识和审美知识,思维审美能力也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高中语文教学相对处于学习的基础阶段,学生独特的审美思维和个性特征还处于发展状态,发现学生独特的审美感受,关注、保护、哺育和扶植审美能力健康成长是语文教育的任务。因此,重视语文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是现阶段和将来语文教育工作者应不懈努力的研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