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敬
【印象】
3月,金燦灿的油菜花让潼南溢满春天的气息。
“去年菜花节共接待游人15万人次,今年突破了40万。”潼南县委书记于松柏,语音里带着兴奋。从重庆主城区返回潼南的路上,操着一口胶东口音的他不停地打电话,通知干部晚上6点收看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节目,里面有潼南菜花节的介绍。
细致、务实、高效,这个皮肤黝黑、眼睛明亮的县委书记,举手投足间,印证了潼南人对他的评价。
2008年国庆,新任潼南县委书记于松柏特别忙。一个月前,他刚从山东莱阳市委书记“空降”到潼南任职。从发达地区到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强烈的反差让他寝食难安,也让他热血沸腾。
差距越大,发展的空间就越大。要让潼南大踏步往前赶,必须有一群优秀的“领头羊”。于松柏说:“潼南要科学发展、赶超发展,两年整体脱贫,四年大变化,关键在干部。”
■ 整治作风:让干部想干事
9月,上任伊始,眼观耳闻,他摸到制约潼南发展的“病根”之一——干部作风不实:少数人招商引资“笑脸迎客”,批项目办手续却“吃拿卡要”,有的落地项目迟迟不能开工,有的开工项目迟迟不能竣工。
沿海官员都在奔跑,这里似乎风平浪静。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改变作风,就干不成事业。”于松柏亮出第一招:领导干部登台亮相,给自己带上“紧箍咒”。
11月27日晚,潼南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一档“面对面”节目,重要职能部门一把手走到镜头前,许下承诺。
节目一播出,引来百姓一片喝彩。
在电视上怎么说,工作中就要怎么做。18位职能部门“一把手”被戴上“紧箍咒”。随即,服务承诺制、服务限时制相继出台,机关干部不敢再越雷池半步。
“办理手续快了,干部的态度也热情了。”群众在体验干部作风转变后,拍手称快。
要改变干部作风,光有外因驱动还不够,必须有认识上的根本转变。于松柏亮出第二招:让干部下沉,深入群众了解疾苦。
今年元旦后的第一天,3000名干部在于松柏带领下,分1000个组起赴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深夜,八里村村民刘明家灯火通明,于松柏坐在床头,与大学生“村官”陈宇促膝交谈。屋子里,整齐地摆放着他自带的牙刷、毛巾等洗漱用品。
于松柏的良苦用心,旨在让这些从学校门、机关门出来的干部,真实体会民众生活的艰辛,查找阻碍发展的问题,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
“和农民同吃同住,很多领导干部都是头一次。”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邹云生说,“让干部队伍从思想根子上接受洗礼,和群众疾苦产生共鸣,才知道身上担子的重量。”
这次“疾苦共鸣”带来乘积效应,让潼南发展的节奏骤然快起来。
紧接着,于松柏第三招出手:反思工作,自找问题。
2月1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县委大会议室座无虚席,潼南县机关干部作风整顿动员会召开,拉开了集中解决工作定位、工作责任、工作效率、工作创新、工作配合、工作纪律等6个方面突出问题的序幕。干部们闻声一颤。
随即,《潼南县损害机关效能建设和发展环境责任追究办法》出台:机关干部必须自查自纠,如有违反将受到行政效能告诫、停职检查等处理。
为保证落实,效能督查组迅即出动。
2月2日,督查组在暗访中发现国税局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去茶楼打麻将——县纪委当即全县通报。
连环三招,招招直捣干部队伍作风要害。
■ 锻铸能力:让干部能干事
招商引资,对搞活潼南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相对偏远的潼南,干部在这方面的经验、技巧相对欠缺。以此为突破口,于松柏开出了第一道“药方”:借脑。
2008年9月,潼南领导干部上海培训班在黄浦区委党校开课,63名潼南县直单位、乡镇“一把手”接受了10天培训。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培训,让干部思想豁然开朗。苏州、昆山等地的工业园考察,更给干部思维“补了钙”。
随后,县委选派24名优秀干部,到沪、粤、渝、蓉4个招商分局驻点招商,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学习技巧。
2008年12月,于松柏再次组织28名企业家赴烟台学习,开阔眼界。
自我修炼,于松柏开出第二道“药方”:治本。
2月28日,早上8点多,潼南县招商局局长黄正学冒着寒风出了门,周六的街头,十分冷清,但黄正学步伐轻快。
每周六上午3小时的“助推潼南赶超发展”讲坛已拉开序幕,课程内容已排到年底。近600名乡镇、街道和县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让平日宽敞的中心礼堂显得拥挤起来。会风严格,椅背上贴着参训者的名字;讲座一开始,督查组立刻进入会议室摄像。
当然,让黄正学欲罢不能的,还是市级部门领导、发达地区专家授课的含金量。
干部队伍能力的提升,换来经济工作的全面提速:绿色菜都建设实现产值12亿元;汇达实业、紫光化工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英国阳光科技集团、日本喜多国际公司倾情潼南,让潼南实现引进外资零的突破。2008年9月以来,潼南签约118个项目,同比增长50%。今年3月,重庆粮食集团食品加工园项目等8个招商项目集体开工,总投资13.7亿元。
■ 完善监督:让干部干成事
2月13日,潼南老城区出现一个特殊摊位,一条“万人评机关”的横幅格外扎眼。
评议表被群众一抢而光。在评议表上,被考核单位涉及全县104个县直部门和22个乡镇、街道,百姓将对这些部门在“服务大局、改革创新、质量效率、勤政廉政”四个方面进行打分,并提出意见。
与此同时,县行政审批大厅里,也多出一张方桌,桌上摆放着评议表格。前来办事的群众,兴致盎然地当起“裁判员”。
一张张评议表,就是一份份成绩单。这次“万人评机关”,“填单”的人有县级领导,有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还有大量老百姓——监督权下沉到基层,无人能说情、通融。
让被考核单位领导坐卧难安的,是对这次评议的处理方式。
“万人评机关”要在年初、年中和年底进行3次,被考核单位分成4类,政府部门得分最后2名,其他单位最后1名,将成为重点整改单位。在3次评议中,被确定为重点整改单位一次的,由县领导对其领导班子进行诫免谈话;两次的,对其单位主要领导进行组织处理;三次的,对单位领导班子副职进行组织处理。
这就是于松柏的作风——快、狠、准。
监督让工作有序,但于松柏要的不仅仅是有序,更重要的是效率。
2月6日下午,潼南县经济工作会史无前例休会半天。在这次大会召开前,于松柏推行分工负责制,要求县直单位、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提出自己的学赶对象、奋斗目标和落实措施,实行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交账。
一单位领导发言时,于松柏发现他没按要求提出自己的学赶对象和发展目标,便立即宣布:“现在休会,没有提出学赶对象和发展目标的部门,必须在晚上12点之前报上来。明天上午,会议继续。”
梓潼街道办事处主任彭绪仁说:“压力相当大。在提出学赶目标前,必须将学赶对象的经济状况、财政收入、招商引资等各项指标,填报上县里统一印发的表格,并由县委办审核,以确保学赶目标的合理性。”
梓潼街道提出的目标是“县内扛大旗,县外学巴川,5年晋升全市一流街道”。“我带队多次到铜梁县巴川街道考察,确认各项指标。目标太低,通不过;目标太高,赶不上。”彭绪仁说,“梓潼街道经济发展走在全县前列,以前从没有提过赶超目标。提出赶超目标后,时间紧、压力大,几个月来,我没休息过一个周末。”
让彭绪仁如此紧张的原因,还在于目标不是说了就了事——“要在县新闻媒体上公布,还要接受督查。”
于松柏提出,必须对重点工作、项目、任务,采用“三线”督查法——县人大、政协一条线,县纪委、组织部一条线,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一条线,让干部“干不好工作就睡不好觉”。
“梓潼街道正在推进的‘百日环境综合整治,就多次‘遭遇督查。督查事先根本不通知,想偷懒作假,那是天方夜谭。”彭绪仁说。
不仅如此,事关全县发展的12大类39项重点工作,也被逐项落实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明确完成时限和目标要求;对全县乡镇(街道)、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贫困村同样落实了领导和部门包帮责任制,并相应成立了9个“推动委员会”,对各项工作不定期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