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思考

2009-10-09 09:56
教师·上 2009年8期
关键词:对策和建议管理体制国有资产

徐 凯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状的分析,着重剖析其运行机制、资产购置程序、资产账目管理、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和完善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对策和建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方面,高职院校的规模日益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的各项资产也在逐年快速增加;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是地方所属非重点普通高等院校,获得的政府教育经费拨款很少,而创立的校办产业受市场竞争制约,创收能力有限,所以高职院校的资金来源主要以国家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取为主。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资源的条件下,提高资产利用效率是当前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一、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在办学规模上相对较小,因此在机构设置上多采用一部门多职能的精简形式。即财务部门负责全院资产的价值核算;后勤部门作为全院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固定资产总账;科研部门负责无形资产登记管理;资产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这类管理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机关职能部门得到了精简,管理人员也大大减少。但这类管理模式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职能的分散,没有对全部国有资产实行一级统管,对国有资产管理与控制远比单独设立处级建制时弱得多。因此本文对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现状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层剖析,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机制不健全,职责不清

从学校管理的整体上看,管理主体多元化的体制,造成财务部门管账不管物,使用部门管设备不管维修,资产管理部门管设备不管使用,存在职能交叉、分工不明的问题。同时也使得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国有资产管理任务难以落实,只得由单位领导指派,派到哪个部门,该部门就应付一下,而向上级报送的报表由于是不同部门报出,往往同一个项目反映在不同报表上的数字不一致,学校依据这样的数字统计的结果也必然失实。

2.未建立科学完善的资产购置决策程序

高校对国有资产实行部门管理、无偿使用的管理模式,使用部门无须承担经济责任,导致各部门争投资、争设备。而目前资产购置申请程序是:各部门向各自主管院领导申报,主管院领导同意后报院长审批后即执行采购。而作为管理全院资产账目的资产管理部门被排除在申报决策程序之外,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管作用。

另外,教育部在评估高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中规定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生均值,但对生均值如何确定,尚无科学依据,因而造成高职院校为迎接评估,没有考虑实际教学需要,机械照搬指标值,盲目配置仪器设备。

3.资产账目管理手段落后,缺乏资产的动态管理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的账目管理仍停留在静态的管理方式上,还是采取传统的手工或半手工的操作方式,缺乏资产的动态控制。对资产实际去向及使用现状无法掌握,使高校的“家底”成为一个模糊的概念或只停留在一个虚而不实的数据状态。而且手工管理还有两个突出的问题:数据查询困难;统计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对于国有资产账目,除了资产管理部门外,其他部门很难参与管理;这种封闭的单一管理功能很难适应当前高校资产管理的要求。

4.财务管理存在漏洞,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财务部门主体定位不正确,将自己排除在资产管理体系之外,对购置的资产,只要符合报账程序,就准予报销,没有起到应有监管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于各部门利用创收收入或预算资金自行购置的资产,财务部门在其报账时往往只在上交费用时作扣除处理,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没有对这部分资产办理入账登记工作,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二是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混乱,只要是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参与者的通讯费、交通费、资料费、办公用文具及设备等,只要是沾上边的开支都会畅通无阻地以课题费报销,导致国有资产流入个人手中。

总之,管理体制的作用是解决“谁来管”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没有形成集中管理体制,管理层普遍存在着监督不主动和监督不力的现象,许多制度无法落在实处。当国有资产管理出现违规的行为时,也没有进行处罚,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有问题的国有资产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认同了管理现状和违规行为,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和浪费,使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始终在一方面存在投入不足,一方面重复购建或闲置的轨道上循环。可以说,体制不顺是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弱化的一个根本原因。

二、改善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目前,高职院校要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必须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由归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化,成立独立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建立统一管理、统一购置、统一调配的新型职权集中的国有资产一级管理机构;各职能部门作为二级机构,管理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全程参与国有资产从“入”到“出”的管理工作,要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体系,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建立科学民主的学校国有资产形成机制

(1)制定统一资产配置标准。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应在摸清现有资产占用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财力状况,制定资产配置标准,超标准配置的资产购置申请一律不得通过审批。

(2)严格按学校预算配置学校国有资产。预算的编制以部门为单位,各部门负责人对全年资产管理工作须有全盘考虑,各项经费反映在该部门的年度预算中,列出详细的支出项目及金额。通过预算管理,对其资产使用效益进行评价,使资产的配备与部门履行的职责相匹配,并根据各部门的资产需求计划及资产处置收益建立一个完整的学校国有资产预算体系[1],最大限度地从资金源头上有效地防止资产重复购置与资产闲置,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2.建立高效节约的学校国有资产使用机制

(1)建立资产管理责任制。对学校国有资产使用部门,建立和落实资产管理责任人制度,如“一把手”资产管理责任制、高校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责任制。提高学院内部各级人员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把资产的完好率与资产责任人的工作业绩挂钩,作为其职务与薪金升级的主要标准之一。通过资产管理责任书明确和落实责任制,对高效履行职责的责任人进行奖励,对未能履行职责的责任人进行惩罚。

(2)确立“兼职资产管理员”的制度。二级机构配备兼职资产管理员,不再另设专职人员,以精简机构[2]。资产管理员必须全程参与本部门资产从“入”到“出”的管理工作,避免账物不符及管理混乱的现象发生。

3.建立公正合理的学校国有资产处置机制

(1)建立合理的资产报废标准和报废程序。当国有资产达到报废标准进行报废时,各资产使用部门应向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出资产报废申请,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及纪检、财务部门进行严格审查后,对确实符合报废标准的资产进行报废。资产报废后,应及时办理资产产权注销手续。对未经报废程序或不符合报废标准擅自报废国有资产的部门,追究单位负责人和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

(2)建立统一的资产调剂制度。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对各部门长期占有而不能有效利用和超过配置标准的国有资产,实行资产统一调剂。在国有资产管理台账的基础上,对资产实行集中化、专业化管理,实现大宗专业资产的调剂使用。利用行政手段打破资产使用部门“小而全”“搞自留地”的错误观念,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4.建立和完善 “非转经”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国有资产“非转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经济责任的约束,导致资产被无偿占用或流失。因此资产管理部门应注意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学校资产转入经营活动必须严格执行资产评估和履行报批手续制度;二是学校投入的资产必须明确资产的有偿使用原则。对转入经营部门的资产,学校仍要加强监管,使其能充分发挥效益,做到保值增值。

总之,资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转变观念,健全资产管理机制体系,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使资产管理规范化,才能充分提高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卢宇鸿.关于高校财务预算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J].山西大学学报,2006(4).

[2] 江文清.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对策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3).

猜你喜欢
对策和建议管理体制国有资产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进一步加强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思考与对策
关于美联储加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探讨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反思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