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宝燕 张玉梅
[摘要]《简·爱》从产生年代上来讲,属于现实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但任一时期的文学特征并不只局限于某一个时代或某几部作品;从其写作特点以及作品中人物所展现的艺术特色来看,亦具有相当突出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尤其以小说中疯女人伯莎·梅森最为明显。笔者在本文中从《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写作及生活背景谈起,尝试从后现代主义角度来探析《简·爱》中疯女人对那个时代正统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的反恩、批判与抗争。
[关键词]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疯女人;后现代主义
一、引言
1,传世经典爱情作品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著作,在文学史上属于现实主义时期(19世纪30年代——1918年)兼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相关研究不胜枚举。下面笔者将从夏洛蒂的生活背景、《简·爱》整部作品构思与发展、小说中疯女人伯莎·梅森抗争经历等几个方面沉淀出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来探讨。
2,后现代主义及其特征概述
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
后现代主义的表现错综复杂,多元价值取向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主义,其评判价值的标准势必由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因素构成。在本文中,作者仅从后现代主义积极的价值评判视角,对《简·爱》当时代占强势的父权正统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进行反思和批判性的评论。
二、夏洛蒂生活背景及《简·爱》的构思与发展
后现代主义文学就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而言,也是对历史的一种严重反思,是对本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一种人类劫难及其生态环境恶化的深刻反省在文学上的反映。同样,亚利山德拉·维多利亚统治英国的时期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虽然较其他动荡不安时期大大稳定和谐,然而人们的精神却越来越困惑,使人们对昔日一贯遵从的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和她的《简·爱》堪称代表。《简·爱》是夏洛蒂以自身经历为题材创作的小说,它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小说的真实性和强烈的感染力,还在于小说塑造了一个不屈于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维多利亚时代仍是父权独霸的时代,女性几乎没有参与社会话语的权力。由于历史的前行,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化,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虽然受到冲击,女性的自尊、自主、平等意识逐渐觉醒,时代的背景凝结出《简·爱》,也凝结出作品中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相同的特征。
在整体构思上除了符合当时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特色外,浓浓地饱含了对当时社会的反叛,对当时社会父权主义的强有力的反思、批判与抗战。《简·爱》主人公虽然历经抗争,然而作者受于时代的局限没有正面宣扬她的最终完全解放和觉醒,但是却依靠疯女人完成了作者夏洛特对生活对人生的斗争宣誓,而这也正是后现代主义所倡导的。
三、疯女人从无意识、潜意识转变为有意识的抗争行为
1,屈从的婚姻
伯莎出生于19世纪的英国,此时婚姻制度等级森严,处处打上金钱、权益的烙印,因此妇女在婚姻上的地位总是低男人一等。伯莎的父亲一实际也是男权主义的忠实履行者,在清楚自己女儿必定会因遗传而患有精神病的情况下,与爱财如命的老友一罗切斯特暗中交易,以三万英镑的价格,将她出卖给这一名门望族,同时也将她推上了充满悲剧的道路。伯莎·梅森这一形象反映出夏洛蒂·勃朗特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所感受到的社会对妇女的压力,以及她的双重性格在《简·爱》中的曲折反映。
这一部分文学描述成为后面疯女人抗争意识的源起因素,铺垫出了作品所展现的需要反叛的一面,父权主义的社会规范、女人的依从地位等等。这也可以说构成了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所具有的反叛与被反叛的双方。
2,不屈的潜意识抗争
(1)“火惩罗切斯特”。罗切斯特是这个男权社会夫权的代表,他代表的清规戒律、森严的社会等级观念、传统的父权思想把一个正常的、勇于抗争的女权斗士给安上了一个奠须有的名字:“疯子”。但一个失去理智的“疯子”为什么不烧其他人的房间,而是直奔罗切斯特的房间呢?从她的周密的谋划、精确的行动,连我们常人也难能为之吧,而“疯子”伯莎却做得如此干净漂亮!可见她的“疯”号是罗切斯特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给她硬安上的;她的斗志潜藏一个被压迫的女性在这个不公平社会对自由的渴望,让他的丈夫恐惧,因此她被封为“疯子”。但我们可以看到,伯莎的斗争大方向从来没有偏离过,永远直指剥夺她自由、毁灭她人性、把她置于野兽般境地的罗切斯特。
(2)“夜袭梅森”。伯莎的弟弟梅森是父权的忠实维护者。他和他的父亲为了甩掉伯莎这个包袱,以巨额嫁妆为诱饵把她嫁给了罗切斯特。伯莎应该是一个在美好、幸福的环境中生活。因此,梅森是把伯莎推进火坑的帮凶。基于此,伯莎恨不得把他碎尸万段。因此,她偷了一把匕首,插在她弟弟的身上,虽然伯莎的行为是极端的,但是伯莎这种潜能的爆发却是无法阻止的。压力和反弹力从来都是成正比。伯莎之所为,完全是被男性霸权压出来的。
(3)“夜毁婚纱”。是伯莎在对镜偷穿简·爱的婚纱时,勾起了伤心往事,忆起了自己结婚时的情景。于是,甜蜜、悔恨、嫉妒和愤怒一齐涌上了心头,她把怨气撒到了象征婚姻的纱衣上。她认为自己的命运是因婚姻而改变,她的不幸是从披婚纱的那一刻开始的。婚姻是她的牢笼,因而她要撕毁它,踏碎它,打烂它。
夏洛特指挥伯莎以“火惩罗切斯特”、“夜袭梅森”、“夜毁婚纱”三段潜意识的非自觉的斗争形式对旧势力对现实发起了斗争。因此,批判现实,对现实的反思索和反抗成为这部作品中充弥强烈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的重要体现。
3,觉醒的女性强势抗争——在烈火中毁灭和永生
伯莎是男性压迫的直接受害者,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了最疯狂的争取女权的斗士,她始终处于战斗状态,展现出一个女斗士的精明强悍和视死如归,实施了四次毫不含糊的攻坚战。这是她在这充满荆棘地的男权社会的觉醒,是她冲破禁闭女权牢笼的英勇反抗。
数次交战失败之后,伯莎终于认识到她所要反抗的不仅仅是罗切斯特、梅森、婚纱,这些虽然代表了逼迫她嫁人的弟弟、强娶她的丈夫和代表不幸婚姻的婚纱,但是它们背后还有更大更凶恶的代表,那就是桑菲尔德庄园以及庄园背后代表着的父权社会和社会规范。觉醒的女性于是在最后做出了强势抗争,她点燃了囚禁她的肉体与灵魂的桑菲尔德庄园,让自己与这座沉重而古老的城堡同时化为灰烬。她已看透了霸权者的丑恶嘴脸,义无反顾地在烈火中做出毁灭父权社会和社会规范的抗争,同时也是在烈火中寻求自由和永生。
四、结语
《简·爱》中疯女人时代抗争行为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体现沉淀在整部作品的构思和主线中,夏洛特对时代的再三反思和寻求答案,也在简·爱和伯莎身上得以多次展现。从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来探析这部作品,不仅让我们可以从多视角来赏析这部传世著作,也更体现出夏洛特和《简·爱》的超时代的伟大和对后世的影响。